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瑞林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74-76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榆林学院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以实施“三进”战略、“抓手”战略和“走”出战略为工作目标,把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陕北文化作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以用足用话用好陕北文化资源、举陕北文化旗、打陕北文化牌为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了文化育人正能量,主动担当了推进陕北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榆林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杨爱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1):36-38
对我国而言,离岸服务外包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产业范围不断扩大,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还有不足。我国应加大离岸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离岸服务外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能力。应该积极利用我国在人才数量、信息系统覆盖、市场潜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建设,用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戈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7-52
姑苏之名的含义是鱼米丰足的地方。姑苏台为阖阊初创,夫差继筑。姑苏台是因山而名,台址最大可能是在今七子山顶。姑苏所指范围,可指苏州及附近地区,也可专指姑苏台。 相似文献
6.
8.
9.
熊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2-96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战略选择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条件,需要根据增长潜力、关联效应、生产率上升率、科技创新能力和出口能力等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群。在当前条件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是江苏应该大力扶持与发展的主导产业群;实施合理有效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分类指导,统筹发展,是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选取福建省8个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构建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将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信息服务软件业作为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导产业特征和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根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效应、比较优势、就业功能和技术密集度等基准建立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最终确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为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76-80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安徽省有必要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并提供安徽省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文章运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根据对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目前安徽省应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新型建材及优质金属材料四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结论,安徽省应该制定和运用政策来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县域经济中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陕北地区因地制宜的利用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资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陕北各县落后的经济现状;陕北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面过宽,投资分散,造成重点不突出,并且产业关联度小,投资比例不合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须以能源经济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和市场选择道路,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陕北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徐长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77-8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北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延安与榆林在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资源禀赋、行政区划、经济实力、发展势头等方面又各有优劣势。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目标上,陕北能够如期、够格实现党中央业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可,而不宜提出“率先”或“推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要求。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陕北应当遵循“四带动三培育一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延安更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榆林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安比榆林更应重视转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改革;榆林和延安都应更为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对外开放和陕北区域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虎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5-159
北魏建立后,其经济结构经历了由狩猎、畜牧、农耕等多元混合经济向以农耕经济为主的转换,这个转换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在生态环境、经济、军事、人口以及游牧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最终于孝文帝时期确立了农业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并就如何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培育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85-88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20.
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93-97
陕北民俗文化的延续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性特征,陕北秧歌也不例外。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表现为:陕北秧歌源起于上古人类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秧歌内容中保留着大量原始性,如秧歌角色"方相氏",巫舞"三山刀"、"羊皮鼓",谒庙秧歌、排门子秧歌及转九曲等,都保留着诸多源自上古的习俗;陕北秧歌洋溢着浓郁的原始狂欢精神。可以说,陕北秧歌是陕北民俗中保留原始性特征最多的民俗事项,对于我们了解陕北历史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