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现象,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当前诸多研究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设计没能真正吸引学生.该文就如何使我国田径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展开论述,提出以下策略:(1)应着重强调田径课的价值;(2)内容应符合年龄特征;(3)突出田径课内容的趣味性;(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5)强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中生上体育课、从事体育活动往往不注重自己去研究、思考,一味按照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少数学生能去思考一个技术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试探在体育课中适当穿插简单的力学加以解释,介绍力学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把力学作为活生生的科学加以运用,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后体育活动中更好的去理解一个技术、一个动作的内涵,更加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更能认识体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一门课程那就是体育,因为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体育课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走进了误区,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玩,很多同学对体育课也产生厌烦,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就要处理好体育课堂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运动场地配套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在校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以期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学生和学校领导在体育课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具有传承悠久而灿烂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的当下,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当中,使其与公共体育课协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既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良策,也是顺应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该文分析了目前未融入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下,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较低、参与运动的主动性不高等现状,提出了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多方面提升教师体育教学能力、革新体育评价考核方式三条路径,以期使传统体育与公共体育课协同作用,提升学生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抓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创造性的,本文从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方面,简要地论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育的终身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课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选择组织体育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体育课,是我们每个高中体育老师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志华 《生存》2020,(14):0169-0169
随学体育学科越来越受重视,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初中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造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热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体育本是一门来自游戏、发展游戏的学科,按道理应受到学生的喜爱.可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不爱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心不在焉、常找机会做其它事情;有的情绪低落、消沉,无精打采;有的做练习不按要求做,随便应付,有的躲在人群后面逃避活动,有的常找理由不参加练习而是站着看;有的与教师唱对角戏、顶牛,更甚的有打闹起哄离开课堂等现象,这既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了教师正常工作的进行.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及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高中学科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和精神也要是积极向上的。体育课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课望而却步,不是每天枯燥的跑步,练广播体操。学生积极地参加运动,正好也可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放松时刻绷紧的神经。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的锻炼。那么培养学生的情趣就会很重要。有兴趣,同学们才能投入锻炼,才能达到必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了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适应多目标,多功能的要求;更好的完成发展、教养、教育和社会任务.”本文通过观察实践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为关注这个问题的体育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16.
夏季体育教学小议郭仁辉夏季,赤日炎炎,高温酷暑,学生普遍对体育课有畏难情绪,更有少数学生怕热或怕中暑,借故请假,上课缺席学生较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而,夏季如何上好体育课,就成为体育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石家庄市中专院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石市中专院校学生存在参加体育活动少,项目比较集中和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等问题,并建议学校多组织相关活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主要是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二部分构成的相互配合的整体,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体育课应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有效地完成各个课时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正确处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鹏飞 《生存》2020,(4):0049-0049
《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更多的、可借鉴的、来自教学一线的创新能力培养实例,为此,文章通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课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从基础教学实践的角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主要是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二部分构成的相互配合的整体,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体育课应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有效地完成各个课时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正确处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