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彬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7-63
时隔七年后,余华终于隆重地端出了新作《第七天》。和《兄弟》一样,读者对《第七天》的评价呈两极化趋势,有人吐槽这是余华出道以来最差的小说,也有人力挺《第七天》是余华的新尝试和新超越,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3.
4.
戈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7-52
姑苏之名的含义是鱼米丰足的地方。姑苏台为阖阊初创,夫差继筑。姑苏台是因山而名,台址最大可能是在今七子山顶。姑苏所指范围,可指苏州及附近地区,也可专指姑苏台。 相似文献
5.
7.
8.
熊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2-96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范洪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1
针对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现实,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政策性、婚姻结构性、经济和文化等影响低生育率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低生育率对中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造成的后果,提出提高离婚成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男女角色分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部世界误读中国梦的原因很复杂。近代以来,中国长期落后与战乱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给世界留下了更多的负面形象,被西方世界反复炒作,流毒至今。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支配地位的西方国家基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冷战思维,故意歪曲与摸黑中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外部世界的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进步程度,造成对中国及中国梦理解的严重偏差;中国不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工作,表达中国及中国梦的国际话语能力较弱;中国社会对中国梦解读的众说纷纭以及某种程度的喧嚣,加大了外界世界客观认识中国梦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大众化作为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课题,不仅是中国梦落地生根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现实需要和强化人民主体性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梦大众化面临主体信心缺乏以及空洞化、泛化、碎片化、片面化等诸多挑战。推进中国梦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努力提升主体“化大众”的能力,力求中国梦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语言表达的生活化,同时应把握对象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昭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意义重大,需要对其进行多维透视:从内涵之纬看,“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一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阶段性目标是“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从历史之纬看,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经历了五个阶段。从道路之纬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保证。从功能之纬看,“中国梦”具有警世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和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了包括意识形态、国家主权、经济发展、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只要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一浪潮,只要积极面对、主动参与,就能够在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郑又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
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当前存在着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其实,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但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 相似文献
16.
迄今,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既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也进入了现实"中国梦"的关键期。"中国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理论设计,也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积极践行。"大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梦"的顶层理论设计的核心。培育强大的社会力量是中国社会深层改革的一大目标,其基本途径即是在全力取缔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社会组织的同时,鼓励、扶持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爆发出巨大的社会能量,主要是在宪法与法律允许下,"去行政化"运作的结果。因此,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既不能将社会组织纳入行政体系之中,也不能听之任之、不加规范引导。本文以为,统战工作是联络、引导各种各样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政府的统战部门应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社会组织纳入联络、引导的职能范围之中,条件成熟后,可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 相似文献
17.
彭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1):105-109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18.
张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59-63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复兴的观瞻,是对民族未来的战略性思考。毛泽东的人民观产生于传统的优秀思想、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的熏陶。毛泽东的人民观具有战略的整体性、现实的能动性和鲜明的历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民间对于改革的呼吁日益增多。然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关键。重塑"中国梦"价值观对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从"中国梦"价值观的定义和历史变迁入手,通过对"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应在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中充当重要角色;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根本力量;中国人的价值观确实需要重塑,但绝不是回到改革开放前的那种教条和禁锢之中去,而是要逐步建立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伟大的梦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同时要发挥协商民主的共筑功能,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