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文章立足于基层民主的中国实践,简要阐述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层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的实践历程,从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两方面阐明了基层民主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助推效应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系统论证了基层民主实践与助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中国基层民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有益贡献,为学界继续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和优势”等重要命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2.
“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把握“两个结合”的内在结构是理解其生成逻辑的前提,正确理解“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又是明确其价值导向的依据“。两个结合”的内在结构既包括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也包括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两个结合”的出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展开的结果,它充分体现了通过“化学反应”发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通过“溯源追问”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通过“思想解放”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通过“文化自信”巩固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主体性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有其清晰的逻辑理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有全过程性、人民性、全面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理论、扩大了民主范围、确保了民主真实、拓宽了民主路径,赋予民主新的时代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索开创的、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民主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它的形成有着自身特有的逻辑线索,这些逻辑线索深刻地蕴含在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发展的内在导向中,蕴含在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历史影响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和根本取向中。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形成正是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内在影响、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决定性影响三者综合作用、逻辑递进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并沿着特定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直接体现了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而言,包含了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世界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守和赓续;从文化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紧随民主实践推进的方向不断迈进;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界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其中西思想渊源,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蕴含和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为基础。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视角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系统地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科学布局、“五维一体”的环节化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保障。作为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文明新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政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党政关系不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建设新型党政关系既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党政关系历史演变的介绍,总结了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党政关系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这个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更加成熟。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和而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得以在现代化大潮中开辟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本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是中国为实现更加平等公正的现代化进行的接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制,是中国立足于国情传统,为追求实质民主进行的有效创新;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伦理,是中国植根爱好和平传统、打破大国“国强必霸”魔咒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及其蕴含的生成逻辑、主体逻辑、制度逻辑、比较逻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厚度、人文温度、价值高度、胸怀广度。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从“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的实践层面和问题逻辑出发,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明确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围绕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问题,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改革的思想引入政治文明建设,以政治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了目标取向与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政治文明作为中国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当今中国文明视野中的一个亮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以实现政治文明为使命,不仅因为中国人民渴望政治文明,同时中国长期的政治专制思维,阻滞了我国当今的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民主进程和依法治国的战略。因此,政治文明是中国民主和法制现代化有效展开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突破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民主观的丰富和拓展。究其根源,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个特点:其一,在民主的价值取向上,强调民主“全过程”的主体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性;其二,在民主的道路选择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性;其三,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性;其四,在民主的实现机制上,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价值生成必然有着“中国特色”的内在动因。依据利益与价值的关系、利益与价值观的关系两层逻辑推衍,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的是:利益是人民群众价值活动的逻辑起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中国特色”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民主”问题是杜威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杜威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亦即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只有理解了这个内在逻辑线索,我们才能够全面和正确理解其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结构。杜威在解决了哲学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以及“经验”与“民主”关系的基础上,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民主。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新,它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坚持大陆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表现了中国多数人的意志;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有力地保护了少数的特殊利益;单一制国家内,两种制度相容相处,表现了中国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宽容;“一国两制”的逐步实施,中国的民主政治必有新的发展。随着香港、澳门的即将回归,“一国两制”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人们公共生活的拓展和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嬗变,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内驱动力,它不仅促成个体的精神成人,也助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为生成于历史个体与公 共场域的中国精神,其公共性生成也必然遵循其生成的内在机理,即基于“公共价值认同”“多元价值整合”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大要素的有机整合和生成逻辑。只有厘清中国精神公共性生成理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才 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共性转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阐述和新表达。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丰富的历史逻辑和严密的现实逻辑,是三者的辩证统一。在理论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在历史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了延安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完善和新时代以来的深入发展;在实践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和我国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依循“何以助推—以何助推—如何助推”的逻辑理路三重审思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解释框架和实现路径,可见在现实性上,“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何以助推”的基本理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铺筑了“以何助推”的现实凭依;“举旗帜”“走正道”“切实际”“聚民力”“筹大局”的深度践履构建了“如何助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前后相继、持续推进的动态演进过程,此过程遵循继承与发展的内在生成逻辑。现阶段,它既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实现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新推进和新突破。作为思想方法和实践原则,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离不开个人智慧与集体奋斗所凝聚起的“中国化”主体力量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所催生的“中国化”实践条件的客观前提。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独特动力。人民政协诞生于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政治整合和人民民主实现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式的人民政协,从推进政治整合和实践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而形成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民团结、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