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一战也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农业经历了战时的繁荣景象以及战后萧条的起落。面对一战的大背景,美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农业政策以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开始了政府对农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19世纪后半期“农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以“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主要内容的“两在两同”,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逻辑必然、百年奋斗的历史呈现以及赓续伟业的实践要略。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践行“两在两同”,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进入更加自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阶段,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这种自觉探索的理论结晶的广泛认同。在新时期突出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强烈的自觉意识,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这种表述也有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归纳。  相似文献   

4.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年浩劫,使西方价值文明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这是他们由西方的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战后“巴黎和会”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这就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哲学自觉是一个政党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 “存在论” 自觉是哲学自觉的思想前提。 中 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 就注重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并逐步构筑起自己的 “存在 论” 基础。 马克思通过 “存在论” 革命开启了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的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 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认识工具,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哲学自 觉;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血脉, 承袭了一百多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统, 不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当代实践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一步增强 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存在论” 自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所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道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斗争中,以一系列的实践机制和精神风貌,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发生两次历史性的转折:即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先驱精神”、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红船精神”转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初步结合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再由“长征精神”转向全党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肖文超 《国际论坛》2015,(2):39-44,80
一战前,为了维护英国在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与商业利益,英国政府致力于维持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稳定与领土完整,对库尔德人独立的政治要求采取了不支持政策。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库尔德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向。英国不但要求分割奥斯曼帝国,而且于1918年直接出兵占领了南库尔德斯坦。英国政策的转变,除了与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剧变、石油的战略价值有直接的关联以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库尔德人主观政治诉求的结果。从本质上来说,从一战前不支持库尔德人独立到战时直接占领南库尔德斯坦,英国对库尔德人的未来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这种转变仅仅是维护其战时战略、政治与经济利益的权益之计,对战后英国的中东外交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也为战后库尔德人悲惨历史命运的开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超越的优秀品格。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动力密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为自我革命动力密码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内在的历史基因。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坚定初心与使命的必然选择和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之需为自我革命动力密码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最后,“自觉—回应”的内生动力机制和“挑战—回应”的外生动力机制为自我革命动力密码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不断优化升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赶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所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应对“赶考命题”的精神原点。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更加复杂、严峻,其中反腐是最大的考验和挑战。党不仅要有对反腐倡廉地位、责任和现状的高度自觉,更要有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自信。在高度的自觉和自信中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紧紧围绕“三清”目标,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努力强化“四种监督”,扎实反对“四风”,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把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中主客体向度统一原理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从规律与目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考察,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是三重逻辑的内在要求和规定性使然。就理论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时代的基本方式;就历史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肩负起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持续伟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巴尔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成立的民族国家组成巴尔干同盟,它们在1912年和1913年相继打了两场战争,最初反对土耳其,后来又相互争斗。两场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成为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则在领土和人口上都蒙受重大损失。一战期间,巴尔干分成两个阵营:塞尔维亚在三国协约一方作战,而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与中央列强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巴尔干产生很大影响。战争结束后,巴尔干依然是一个分裂和保守的半岛。  相似文献   

14.
一战期间美国的中立政策是美国外交史和中立制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既标志着中立制度的从此衰落,也标志着美国的战时外交政策彻底滑向一味强调交战国利益的一边,美国此后的世界大国、强国乃至霸国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国际中立制度的逐步衰落与美国的中立政策不无关系.一战期间,参战之前的美国中立政策具有明显的非中立特征,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参战后美国在中立政策方面则表现为强调交战国利益,压缩中立国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地位决定的 ,也是共产党“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中国现代化的需要决定的。而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物质基础 ,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过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没有中国共产党 ,便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也无以依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下提出的,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中,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教育,突出反映了当时党领导现实革命运动的必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思想、进行党的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下,延安时期的历史教育,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从“国史”到“党史”的变化,也体现了这时期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联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有些论者把洋务派说成是“镇压了革命的反动派充当了革命遗嘱的执行人”,“实行”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又说洋务派在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是自觉的,而太平天国则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历史工具”。进而得出洋务派与太平天国是“殊途同归”的结论。对此看法,笔者难以苟同,故而略陈管见,请教方家。鸦片战争象投向中国历史的一颗巨型炸弹,不仅炸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把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两个结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在新时代,应进一步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年7月,我们伟大的党就走过了整整80年的历程。8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8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历史。80年来,为了总结经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共举行过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眸“一大”到 “十五大”的历史进程,重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步成熟发展壮大的过程,使我们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