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小学教师的本科化 ,并且有部分硕士、博士进入小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开始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学识水平 ,小学教师本科化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问题 ,力图从整体上对小学教育专业提供建设思路和发展建议 ,促进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近年来国内开设的培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新专业,由于这个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小教本科教育新师资如何培养?现成的经验不多,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绍兴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总结出“注重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历”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本科师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出生人口位移系数预测法,根据21世纪前20年出生人口基础数据,预测2021—2035年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及其城乡分布;提出三种生师比预测方案,预测2021—2035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规模变化及其城乡分布,测算出未来15年平均每年新增小学教师最低数为12.5万人。基于以上预测,文章提出应对小学教师变化的政策建议:要适时调整小学生师比,保持小学教师培养规模适度,加快小学教师结构优化与素质提升,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学教育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学位,这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待,也符合世界小学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现在专科生的生源质量大幅度降低和培养方式陈旧,其毕业生难以胜任现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科学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科学设置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扩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招生数量,把好入口关,保证新补充的小学教师都是合格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同时,加强对现有小学教师的培训,逐步提高其学历水平。建立有序退出机制,增强小学教师队伍活力。  相似文献   

5.
台湾近几十年的小学教育发展较快,其中小学教师素质培养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在培养途径上把师范院校作为教师素质培养的主渠道,通过立法确定师范院校及其职后培训机构的地位,在学历水平上注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的背景提高小学教师的大学专科学历层次,是我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是我国初等教育发展改革、提高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举措。就全国而言,从1983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市首先开展了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的试验工作,经国家教委批准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由此可见,探索如何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教师,是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这便是我们实验的背景。吉林省是全国较早进行培养专…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历培训的试点工作是在吉林省教委的直接关怀下进行的。小教专业专科教育是在小学教师岗位达标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队伍水平的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它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需要经过实验逐步确立和完善。本文就小教专业专科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及其实践作出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8.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是建构未来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使之胜任教师角色,形成小学教师职业群体独有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智慧的主渠道。为了全面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必须实现由当前关注教育类课程理论品性的知识与技术的价值取向到关注教育类课程实践品性的德性与智慧的价值取向的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就创业意识而言,有其所适当针对的群体,而对于小学教师及小学生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本文就是从这一新颖的课题入手,以BC市小学为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校小学教师和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看一看这一群体中对创业意识的重视程度,及处于学生时代、近乎懵懂的小学生是否具有初始的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程度的小学教师是我国初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教育欠发达的贵州省为贯彻执行中央精神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政策对全省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的进程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乡村小学作为新事物在山东乡村中开始建立。与传统社会不同,这一时期,它的创办者由传统乡绅转变成乡村中的富商、军人、议员等新型阶层。这提示了这一时期乡村中社会阶层的变化,以及乡村中的“权势转移”。乡村小学的创办过程,并不仅仅是国家制定政策——乡村进行实施这么简单。在它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创办人对学校带来的地位的渴望、乡村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提示了乡村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把乡村小学作为一个窗口,不仅可以窥探到当时乡村社会的若干动向,还有助于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乡村社会的变迁,发现以往历史研究中被忽视掉的“细节”,从而展示出一个和以往认识不一样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总体上获得了重大发展,也有一些中西部农村面临"空心化"等困境.在走向现代化新征程和建构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重要和迫切的战略选择.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农村居民是主体,改善乡村居民的经济社会生活是核心,增强农村活力是关键,集体性建设是重要内容.集体性是在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依存发展的群体活动的关系特征.它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层动力,可以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建构乡村社会资本和乡村文化复健等途径加强乡村的集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是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在农村产业、农业科技、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嵌入”,彰显了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的自我价值,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市场价值,优化了乡村治理的政治价值。培育壮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的路径包括:利用乡村土地资源,造就更多现代农业种养殖经营主体;立足乡村山水风光,造就更多的文旅融合建设主体;发挥技术技能优势,造就更多的数字农业服务业主体;借助制造业回流,造就更多的乡村企业家或小业主主体;依托乡村创业产业园,培育造就更多的农业园区创业主体。培育壮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群体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涉农要素供给支持,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二是提升创新创业双向认同,营造组织归属氛围;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四是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五是积极推介乡村项目与亮点,提升创新创业的预期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路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之大计。以基层政府、村“两委”、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等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治本之策。对当前乡村多元主体在合作共治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聚焦,以参与能力提升、共同利益塑造、治理制度建设和治理技术优化四大抓手为举措推进乡村善治进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户分化的演进,建立在个体同质化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型农田水利自治日益式微,与分化格局相适应的"有机团结"型自治亟需跟进。基于"结构-过程-功能"范式构建了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与农田水利自治分析框架,并采用案例分析揭示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观念多元化、精英能人等关键群体的涌现以及决策主体的缩减,其从变异、选择与遗传三个层面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进程,改变了农户群体的规则感知与策略行为,并最终对农田水利自治效能产生影响。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顺势推动乡村社会的观念进步,引导精英能人成为农田水利规则变革的带头人,创新水务决策模式,是推动农田水利自治迈向"有机团结"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主动适应中小学及幼儿园对教师特质的新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陇南师专作为一所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把主动适应当前小学课程改革作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探索与小学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具体做法是:创新“双向导师制”,构建兼容开放的教师队伍合作模式;实行“顶岗支教”,构建置换培训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成立“研究机构”,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术交流模式;共建“实践基地”,构建“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整个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小学男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上海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梳理影响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小学男教师自身、中小学、师范院校、政府部门等四个维度,提出促进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法治化宏观背景的日渐清晰,乡村行政权力的运行正逐渐转入依法行政的法治轨道,乡村行政法治化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正在成为乡村行政主体的普遍观念和自觉行动;非强制性的服务行政逐步成为乡村行政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内容;正当性法律程序的观念和原则开始在乡村行政过程中得到贯彻和体现;行政法制监督在保证和促进乡村依法行政中的作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表征出一种“城市中心主义”倾向,一些乡村并非作为独立的发展主体,而是被看做现代化进程中亟待化解的问题。城市不断向乡村汲取各类资源,而乡村发展也逐渐依赖于城市,进而呈现出一种“去主体性”样态,导致其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此外,乡村去主体性还表征为农民的去组织化、村社共同体趋向解构、乡村社会向心力减弱等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以农民组织化重塑乡村主体性,以乡村为主体吸纳整合各类资源,点燃乡村发展的自引擎,构建平衡发展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