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从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元杂剧的妇女形象。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是传统闺阁文学和元代青楼文学交叉坐标上的产物,是既有传统妇女美德、又突破传统妇女某些思想局限的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当然,由于青楼文学的影响,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也有失真、庸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群因婚姻爱情而死,死后变鬼继续追求斗争的青年妇女形象,可称之为女鬼形象。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乃至明清小说,女鬼形象可谓层出不穷。举其较出格者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紫玉韩重》中的紫玉,唐传奇《霍小玉》中的霍小玉,宋话本《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元杂剧《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其魂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许多研究者都承认的。但是,作为一种舞台演出艺术,在演出方面,至今还存在着不少含糊不清的问题。本文仅就作为元杂剧特征的“正末”“正旦”这两个脚色加以讨论,因为不论从元杂剧的艺术结构方面来看,或者从文学方面来看,“正末”“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戏曲的涉商剧目中,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大多处于陪衬地位,不像在明清小说中那样得到淋漓酣畅的表现,这与当时蓬勃发展的商贸经济形成较大反差。许多固守传统价值观的戏曲作者依然视读书而后仕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最大满足,元杂剧正面刻画“商”使古典戏曲表现社会热点的能量提前释放,戏曲艺术审美趣味的文人化嬗变等,造成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在戏曲作品中被漠视。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中塑造了纷繁的女性形象,其间对于女性的价值取向的流露明显是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境遇的折射。其言说形式与叙事模式都表明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的框套。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泼皮无赖形象之管窥孙进元杂剧不仅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翻开了我国古代戏剧史上新的一页,而且以其独具现实主义特点的思想内容为这新的一页增添了光彩。而鞭挞泼皮无赖,抨击其罪恶行径,揭露其反动本质,则是元杂剧现实主义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剧作家塑造...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又是众多女性形象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元杂剧中的弃妇敢于大胆追求爱情,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弃妇产生的原因在于封建礼教思想和书生的负心。弃妇的命运揭示出社会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霍现俊一元代杂剧中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剧,矛盾常集中在青年男女(书生、妓女)与鸨儿、商人之间,郑振铎称之为“商人——士子——妓女三角型恋爱剧”,他们在《云窗梦》、《玉壶春》、《对玉梳》等杂剧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9.
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商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由泼皮浮浪破落户子弟发展而为集恶霸、商人、官僚于一身的人物。西门庆身上,既有封建时代的烙印,有封建意识的残留,但更为突出的是表现了早期新兴商人的思想性格和气质特点。西门庆的思想状况和性格发展史,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封建势力与新兴商人势力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社会发展状况。西门庆形象的出现,反映了新兴商人正在从封建时代的社会土壤里破土而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势力的现实。西门庆以其官、商、霸相结合的形象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商人的艺术典型。这一形象塑造的成功,标志着《金瓶梅》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  相似文献   

10.
田同旭《元杂剧通论》的问世,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它是元杂剧研究史上第一部通论式著作,做到了"述"与"论"的有机结合。二、作为首部元杂剧研究通论著作,所论问题之多是其他同类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它几乎涉及元杂剧研究中的所有问题。三、在一种新的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一代文学元杂剧,体现了著者的独到见解与学术睿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在本世纪,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活动与作品的真伪归属得以考证和辨析。探讨元杂剧的题材内容、艺术结构和演出形态,确立了悲剧、喜剧的概念,并对元剧的悲剧、喜剧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文献、书目的搜集整理,成就尤为突出。但也存在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程度不平衡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形象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元代前红孩儿的形象是以鬼子母之子的角色附于佛经中"鬼子母"故事而流传的。元杂剧中其虽不是一个成熟的文学形象,但故事叙述的大致线索都已出现,杂剧《西游记》中的红孩儿虽然仍从属于鬼子母的故事,但其对取经故事所起作用已大大加强;同时,元杂剧中也出现了铁扇公主的形象,这为后来吴本《西游记》对红孩儿故事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叙事元素。吴本《西游记》出于叙事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对孙悟空正面形象塑造的要求,综合了元杂剧中的叙事元素,塑造了红孩儿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语言,可知元杂剧形成了一套与士大夫阶层的话语不同的市民话语体系,如“造反者的话语体系”、“青楼话语体系”、“商人话语体系”等,它吸收了宋元以来的民间文学、市民文学的话语养分,具有鲜明的市民话语特征,反映出元代市民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诉求,是元代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典型形象,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元杂剧作家郑廷玉的《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的主人公贾仁,也是一个吝啬鬼典型形象,就其吝啬程度以及剧作通过这一形象对社会黑暗的揭露批判而言,贾仁不仅毫不逊色于阿巴公,而且可说是更胜一筹。然而人们对贾仁却相当陌生。同是喜剧作品中的吝啬鬼典型形象,他们的差异何在?各自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为什么阿巴公名扬四海而贾仁即便在本国也默默无闻?这就是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样两个人物的比较分析而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的文学史在英语国家中不算长,妇女小说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本文介绍澳洲殖民时期的女作家并对妇女小说的出现、妇女作家的写作动机、写作主题以及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元代乃杂剧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杂剧家们感怀时势,或以人寄言,或借人抒怀,采用一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出一批鲜明生动、类型多样的人物形象,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特殊形象。历年来,这些人物形象的研究渐渐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元杂剧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阐述,留下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文章试从形象类型化、形象成因、形象意义等方面着手,对学术界研究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硕果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有丰富多样的媒妁形象,无论是以牟取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职业官媒,还是以成人之美为出发点的非职业媒妁,他们在中国传统婚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元杂剧中媒妁形象的探析,能更好地认识媒妁在元杂剧中的作用,了解元代媒妁文化及元代的婚姻礼俗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