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作为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大国,不论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较好的苏联时期,还是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时期都没有停止过军品贸易。俄罗斯的军品贸易在政治中具有独特地位,在其地缘政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叙利亚军事行动前,俄罗斯军品贸易受到一系列外交因素的影响,这不仅使订单无法保证,也导致零配件进口的危机。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一系列的因素使得俄罗斯军品贸易复苏,获取了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从战略上讲,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演变经历了以经济援助为主到目前政治对话为重心的过渡,经济援助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基本上已经从属于其整体的地区外交战略,其目的已经超出了"能源外交"和"贸易外交"等经济利益的范畴,保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和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战略利益日趋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东变革以来,土耳其凭借前期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利的国际环境,活跃于地区外交的多个舞台,借剧变之机崛起成为地区舞台的绝对主角.本文从土耳其战略东向的主观因素和国力提升、地区格局重组等客观因素的多方角度,对土耳其在中东地区崛起的原因和依据进行分析解读,并对土耳其崛起的地区影响进行预期展望.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局势事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自2002年新一轮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围绕解决这一危机的六方会谈一直在继续,并一波三折。“核牌”是朝鲜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表现手段之一,其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核武器本身。因此,深刻认识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调整,认识这一调整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六方会谈,正确分析美国及周边国家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用主义与奥巴马政府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根源于美国早期的边疆拓荒史和新教伦理,得到美国大众和精英集团的广泛认可,是美国的大众文化,又是国家主导政治文化,自然发展成为美国外交的指导理念.奥巴马政府在"一场危机、两场战争"和国际形象受损的危急情况下执政,选择了"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和"巧实力"外交战略,正是对小布什"单边主义"战略反思的结果,是实用主义的必然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布鲁塞尔化"的独特一体化模式在"高级政治"领域建构了欧盟的集体身份.本文考察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下,欧盟集体身份的政治建构进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派的角色理论分析和比较了欧盟国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和波兰为代表的大国与小国之间、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的角色认知偏好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选择差异,指出欧盟各国在参与共同外交与安全合作中形成的时而相互合作、时而相互制衡的复杂互动是导致欧盟集体身份政治建构"布鲁塞尔化"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8.
苏东剧变使地处内陆的蒙古国内外部环境和美国全球战略发生很大变化,蒙古国的外交战略也随之进行了"革命"。进入21世纪,蒙古国对其国际政治身份、地缘战略定位和外交战略选择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和布局,其外交战略进一步调整,继续推行与中俄两国"等距离"均衡外交,同时积极地与美国等"第三邻国"互动。蒙古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路:发展本国经济,借助"第三邻国"来平衡南北两大邻国地缘政治关系,进而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毛泽东根据20世纪中叶国际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确立的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外交实践活动的立足点按照这一原则,我们打破了外交封锁与孤立积极主动地活跃于国际舞台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独立自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春秋五伯的争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五伯都有一套集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为一体的争霸战略。齐桓公的政治与外交战略是安民、尊王、亲邻与攘夷。军事战略是先代戎狄,后抑强楚。晋文公的政治、经济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正官。军事与外交战略是联合齐、秦,侵曹伐卫,调动楚军北上而击之。楚庄王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战略是柔服中小国家,协调君民关系,发展综合国力,选拔亲、故人才。军事战略是加强军队建设,征代中问国家,团结齐、秦,克庸击晋。吴王阖间的政治、经济战略是任贤亲民,施恩行惠。军事外交战略是治兵奋、结晋、鲁,东并大越,西击强楚。越王勾践的政治战略是对内尊贤礼士,对外惑乱吴国。经济战略是奖励生产,蕃衍人口。军事与外交战略是遮掩军实,结齐、亲楚、附晋以制吴。  相似文献   

11.
在导致二战后德国和平外交的各种因素中,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是相对而言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原因.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蕴含了德国外交中长期不变的战略基础和基本构想.德国要在战略上避免"他国结盟的噩梦"的困境,就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上认知其影响和价值,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德国的安全与欧洲的和平.这便是德国在二战后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问题引发了德美关系危机,双方矛盾集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域。德美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冷战后德美双方在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当前德美两国正经历双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调整和定位过程,对欧盟建设和大国关系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中亚地区因其丰富的能源资源成为世界各大政治力量博弈的战场。对中亚地区开展能源外交是美国全球能源战略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美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历代总统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开始逐步调整能源外交战略,奥巴马政府对实现国际能源战略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认知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奥巴马政府的中亚能源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能源策略选择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朝鲜实施经济改革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朝鲜半岛气象万千,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接连发生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大事,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一、经济因素成为朝鲜推行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强劲动力 朝鲜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沉寂了近10年后,自1999年以来,开始大幅度地调整对外政策,从以往推行对美“一边倒”政策,转为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朝鲜先后与意大利、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英国、荷兰、比利时建交,德国、西班牙也决定与朝鲜建交。与东南亚各国改善关系,同俄罗斯签署新条约,出席第13届不结盟外长会议,参加 7…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战略主要是以追求国家政治利益为主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改革开放提供良好外部环境服务.这种重大转变是由国内外、历史与现实中的多种主客观因素促成的,但总的来看,国内的变革和观念的变化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于春苓 《北方论丛》2010,(2):112-116
苏联时期的石油公司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石油公司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使苏联石油公司对东欧经互会及西欧的能源贸易,打上了冷战的鲜明烙印。石油公司在获取经济赢利的同时,还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责任。冷战中的苏联石油成为其经济发展与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石油公司的能源外交增强了苏联经济实力,石油公司所实施的能源外交与苏联的对外政策相呼应并对其整体外交战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军事外交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国家的社会性质不同,对外政策不同,军事外交的目的和方式也不同。军事和外交是国家推行对外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二者往往相辅相成,由此孕育了军事外交的生长。当今世界,军事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贯彻和谐世界的有益手段,以开放军事外交营造和谐世界,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边仅有的地理态势使它在远东国际关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周边经略具有丰富的经济动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度降低传统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是中国周边经略的核心.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政治安全朝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调整自己的国家周边外交的重大转变.中国的周边经略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梯阶,它涉及到中国战略选择的以下几对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一是挑战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二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三是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四是全方位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丝绸之路架起中国与土耳其联系的桥梁。未来的新丝绸之路将把中国、中亚、土耳其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必将深化中土关系。2010年,中国和土耳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两国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下,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推动建立公正、民主、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深层合作。文化年的举办以及人文交流的增多会增加两国人民的互信和了解。当然,土耳其经历了自晚期奥斯曼帝国以来的多年西化进程,把自身定位于西方国家,其外交政策常常追随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相悖。另外,作为北约成员,能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也有不确定因素。但是2013年土耳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第三个对话伙伴国这一事实,就表明土耳其在加入欧盟迟迟未果的情况下,其外交政策发生了改变,“东向”外交是其战略的调整。两国战略合作今后将会更加深入、具体。  相似文献   

20.
王霸之说是先秦诸子在诸侯争霸背景下提出的政治概念,其中以孟荀的王霸思想对后世的借鉴意义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著称;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根源还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也造就了两国奉行不同的外交战略和价值观。将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孟荀王霸思想的分析与研究中,兼评中国"王道"外交战略与美国"霸道"外交战略,是总结当今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现实启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