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作为学习共同体,通过跨文化联合大学校园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联合大学校园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建设多圈层、双向互动的联合培养大学群,包括"一校式"的办学模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一站式"的服务管理。西南科技大学深入探索了跨文化联合大学校园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资源互补、学科交叉的作用,强化素质培养资源平台建设,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以"语言+商务"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为主线,系统地培养复合性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通过产学结合,校企融合初步形成;通过校企共建协议,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使学生的能力在多方面得到提高.因此,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校定位、社会需求、职业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自己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面向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从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三者的相互关系中,重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流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盐城工学院在这条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一条主线、二层架构、三厢对接、四维并重”的面向地方产业的特色化应用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其他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加强高校与宣传部、媒体合作培养创新性全媒体传播人才。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的差距,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面临很多困难。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有三:校媒联合、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探索联合培养的基本环节包括社会调研、理论探讨、局部实践、跟踪评估、模式形成。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联合培养的实践与成效包括:设立了校企联合培养的组织机构;实现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完善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产生了一定数量校验和科研成果。但是,联合培养的尝试性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双方利益诉求的结合点问题,组织机构与互聘挂职的履职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以“企业学习”为主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实习实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要科学定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导师队伍,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外联合培养方式,加快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资源勘查类专业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是集"教学、生产、科普"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紧密依托于高校和企业,实行工学结合、以工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联合、开放、竞争、流动"的机制,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注重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兼顾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肇庆学院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四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水平大学及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宁波工程学院探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体系--培养目标定位体系、培养过程运行体系和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归纳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六项基本特征,对新建工程学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研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利益,国家、民族、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科研利益的追求,是很正常的,本身无可厚非.但人们对科研利益的追求不能背离科研共同体的道德认同,不能超越一定的人类道德底线.用道德规范利益,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通行做法.法律、制度当然重要,不过在科研利益阶级化、国家化、集团化的今天,法律和制度也不是万能的,而且任何法律和制度都不能不体现一定的道德规范.可见,只有道德的"自律"才能规范人类不至于在巨大的科研利益面前失去理智.  相似文献   

12.
科学素质 科研训练 科技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和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应是衡量或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或依据。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的分析与对比 ,提出了本科课堂教学应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建议 ;借助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就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探讨了科学历史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科学问题的历史性和科学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思考,分析了科学历史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指出科技工作者加强科学历史观的修养,加强科学与哲学的结合,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探索自然的奥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中提出了科研经纪人这个新概念,并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社会分工深化和高校功能演变的趋势方面,分析了科研经纪人制度设立的必然性,然后,指出了科研经纪人的职能范畴与制度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的立身之本就是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进行结合,只有将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进行紧密结合,才能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服务于社会.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且比较复杂的工程,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和服务功能,激励教师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依法保护教师应该取得的合法收益.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对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国内外高等学校推动各国科技进步的历史,论述了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华北工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科学研究如何创新进行了讨论;要拓宽知识领域、思路开阔和勇于实践,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搞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从科学研究艺术的角度,探索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运用,这对刚刚涉足科研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是指科学研究者具有前瞻性事前责任:即科学研究者所应承担的事前伦理责任。本文论述了科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负责;对维护人类的和平和发展负责;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负责。此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