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省在长期探索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点的战略思想。综述了“三化”协调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新成果和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中原区经济建设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认同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承担着联系国家和农村社会的作用.通过对农村社区进行有效治理,中国基层政府在向农村社区居民传输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农村社区自身发展的有效衔接和互构.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国家公权体系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回顾梳理,对农村社区运行过程中的"治理失灵"、"信任式微""财权弱化"等现实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基层政府权责、培育公民文化环境、拓展利益诉求渠道等几种衔接思路,这样有助于中国基层政府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家自上而下的社区规划变迁,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组织载体和制度保障,但农民的主体性和社区的自主性依然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文献研究发现,对社区内涵和定位认识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农村社区建设是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还是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两种演进脉络。以关中袁家村为例,从为何营造、营造什么、怎样营造三个层面切入,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改善民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产、文、人、地、景”的乡村社区营造,国家规划变迁和社区自主实践相结合。指出乡村社区营造何以成功的启示是“三位一体”现代社区内涵的正确理解及其功能的准确定位,其引发的本土实践体现了国家主导和社会参与的互构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社区文化与社区外志愿服务文化的相容互促.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三个维度选取36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2003—2013年兵团"三化"的发展水平,借鉴离差系数函数计算兵团"三化"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兵团"三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依次降低;兵团"三化"的协调度逐渐增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度最高,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度最低;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兵团"三化"的协调发展。兵团应从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强化工业的支撑地位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个方面,促进"三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陵民族地区的族际居住格局演进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区域共居式、社区共居式、社区互嵌式三种样式和阶段的演进。历史上的移民,特别是汉族移民在族际居住格局演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形塑了族际居住格局,还形塑了区域空间。他们首先将一个边缘空间形塑为具有三个层次的区隔空间,然后形塑为整体的互嵌空间。区域内部的族际居住格局与区域空间结构具有同构关系。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抓手,应该把握历史规律,充分吸收历史经验教训,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工程.它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近年来湖北农村社区发展的实例可见,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发展,应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领导、协调机构和组织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社区成员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等方法,逐步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速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促成当代"社会团结"的重要机制。公共性既是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本质内涵,又是民族互嵌型社区发展建设的根本动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积极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的内在意涵。民族社区的"互嵌"困境主要表现为互嵌空间的不足、精神互嵌的缺失、原子化个人的行动困境及其所带来的公共精神阙如。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源于多民族"共在"和"共处"的基本事实。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供给的实践路径为需求导向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理性沟通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维系;多元参与和民族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向城镇社区演进的转折点,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物资资源极度匮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居民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等障碍。我国农村社区只能走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地促进农村社区城镇化道路,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红墩是新疆阿勒泰市一个包括哈萨克、汉、蒙古、回与维吾尔村民在内的民族互嵌型社区,已有150余年历史。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社会剧变中,社区中不同的族群构建、传承和发展了和谐共生关系,揭示出"在嵌入中共生"是日常生活中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态与运作逻辑。文章认为,对新疆民族关系的研究应给予"民族互嵌型"社区更多关注,并迈向日常生活场域。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农村“三化同步”的经验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既是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又是相伴相随、交织在一起的发展过程。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日本1961年制定《农业基本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成功地解决了三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缩小了农工间不平衡发展和城乡差距。日本经验证明,建立健全农村"三化同步"的支持体系,就能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且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发展阶段,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期,包括湖南省在内的许多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如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集约化的矛盾,农业资金严重短缺与农村资金不断流入城市的矛盾,农业优质人力资源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纳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体系中来统筹谋划,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下,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村的发展。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发展走综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都市化的思路;同时讨论了推进综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都市化的内涵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河南省省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采用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和误差模型分析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从长期角度还是从短期角度,工业化都将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推力作用,而城镇化则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拉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在城乡间转移与城镇化紧密相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策是一种基于信息传播、预期形成的复杂微观决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区域非农产业集体转移,宏观上表现为转移目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期在决策中起关键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工业化、城镇化联结在一起,使得城镇化水平对工业化发展的弹性在短期、长期分别表现出滞后和超前的特征。在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基础上,运用河南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可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在短期和长期内具有不同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且相互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别。据此,提出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焦作市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原经济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为基础,结合《指导意见》,着重分析了焦作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了焦作未来发展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正面临着工业化水平整体不高,工促农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城带乡能力不足、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中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力不足,吸纳农民工就地就业能力不足等诸多难题。基于此,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两个现实关节点,把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与加快推进农民工阶层向城镇居民转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