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羡馀现象(redundancy),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言语使用的实际活动过程中,经济原则(economy)却是贯彻始终的。羡馀现象与经济原则,既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使语言和语言的关系处于一种特殊的矛盾统一的状态之中。本文拟从汉语“所”字结构着眼,对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羡馀现象)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作一些分析,试为深入探讨汉语的羡馀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课题。 汉语词汇的羡余现象,一是反映在构词中,一是反映在用词中。构词中的羡余成分是比较明显的,一般不涉及词义变化的历史问题,而用词中的羡余成分,既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往往要涉及词义变化的历史问题。 对汉语词汇的羡余现象有所认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今词汇的内部结构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3.
羡余现象是反映自然语言本质特征的语言现象,涉及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复杂。毫无疑问,对汉语羡余现象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正确认识汉语的本质特征,而且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有助于顺利解决汉语运用的实际问题,从而推动汉字和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发展。个人已从文字、词法、语法三方面对汉语  相似文献   

4.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此,文字就是一种形式,而且只是一种形式。所谓文字体系就是由各种不同模式构成的结构系统,而不是具有内容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世界各国文字莫不如此。然而唯独汉字却迥异于所有文字,它是义著于形的。汉字的意义就包涵在形体之中,汉字的形体都可以从意义上得到解释。古圣人有他们对汉字形体的解释。韩非子说:“自环者谓之厶(私),背厶谓之公”(《五蠹》)。孩童、陋夫也有他们对汉字形体的解释。汉代童谣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历来的三教九流多懂  相似文献   

5.
《汉字内码扩展规范》(以下称GBK标准)共收录汉字21003个,按其总笔画数进行排序、统计,给出GBK标准字符集各笔画统属汉字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比例,GBK标准字符集各画汉字总画数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总笔画数之比例,GBK标准字符集各画汉字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总数之比例排序,GBK标准字符集各画笔画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之比例排序等数据.揭示了GBK标准字符集的一些汉字属性信息:GBK标准字符集中,各笔画汉字呈连续分布和断续分布两种状态;各笔画统属汉字数量差别巨大;各画汉字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汉字数之比例高低悬殊;各画笔画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之比例高低悬殊;平均各画统属汉字567个之多,平均每字画数为12.835画,仅12画、15画、13画、14画、16画、11画、17画、10画、18画、9画这10个笔画的笔画数,就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的72.193%,8画以上的汉字数量太多.这与GBK标准字符集简繁混编的特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合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汉语的合音现象比较普遍,合音研究对考察汉语历史音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打通语言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的研究,考察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共变关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价值。未来的研究从内容上要深化对合音现象的解释,从方法上要加强多种研究范式的综合运用。儿化韵、子变韵、D变韵、小称音变等都是合音,合音的多样类型有待深层生成机制的统一解释。合音与词汇、语法关系密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语言的结构。合音词及合音成分的界定应遵循语义关联、时间先后、语音照应、语料佐证等原则。合音的形成受"一音一义"律的推动,并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汉语音变现象多数体现了语音形式与语义之间的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通过对汉字字形分析和字义演变来辅助汉语学习,从语言中捕捉其规律,融入特定的语用环境,从字形入手,探索字义,可以更轻松地对汉字有深刻而又系统的认识。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汉字的精髓蕴含在一笔一画中,系统掌握汉字构形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性质是近年来汉字问题讨论的热点,观点林林总总,不下20个.造成汉字性质难以定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家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不同.以文字记录语言的哪一单位作为依据缺乏科学性.汉字的性质是由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所决定的.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与汉语的高度适应性和独特的构形关系,决定了其为表意文字.  相似文献   

9.
汉字最终是要变成拼音文字的。因为现行的方块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字形同语音脱节,妨碍了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但是,汉字实现拼音化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起码不会是在历史的近期完成。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们使用方块汉字的习惯难以改变吗?抑或是方言分歧太大不便于拼音文字的推行吗?毫无疑问,社会集体的惰性和方言纷歧都是阻碍文字拼音化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汉字之所以在历史的近期不能实现由方块字向拼音文字的转变,其根本原因是:汉字的发展要受汉语的制约,汉语对汉字的制约决定着汉字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形体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叠体文字。有的是两体重叠,如“炎”、“鱼鱼”等;有的是三体重叠,如“兔兔兔”、“淼”、“晶”等;还有的是四体重叠,如“工工工工”、“口口口口”、“炎炎”等。在这些叠体文字中两体重叠比较广泛,四体重叠相对稀少,颇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字学、词汇学、音韵学的角度对汉字表达汉语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精减、规范汉字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类化"是在历史上汉字形体的每一次变化都会产生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分为自体类化、受临近字的影响而产生的类化、群组类化三种类型。其中"自体类化"与文字的书写者主观性有很大关系,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主观性成分;"受临近字的影响而产生的类化"在连绵词中大量存在,其目的在于追求文字形体上的某种统一性;"群组类化"最能体现汉字的不断简化、整齐化、符号化。  相似文献   

13.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读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古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形成的。利用古汉语音韵学的知识 ,结合地区方言对日语音读汉字从声调、声母、韵母上进行论证、比较 ,将起到提高识记日语音读汉字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语词汇中大量汉字词 ,给韩国学生学习既带来方便 ,又带来障碍 ,其原因在于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中 ,虽存在大量“同形异义”、“同形同义”词 ,但其用法、意义及感情色彩均有不同。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韩国语汉字词及汉语词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纵横汉字输入法对汉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访谈和测验考察了汉字输入法与小学生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1)汉字输入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体现了为输入法不同编码方案各自的特点。(2)汉字输入速度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显著性作用,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输入速度限制了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的发挥所致,即限时电脑写作受输入速度的影响,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写作水平。(3)汉字输入速度对汉字的认知加工存在显著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为提高汉字输入速度而进行的额外练习所产生的附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探讨了语言节奏周期的三种模式(即往复型、回环型和对立型),并分析了汉语节奏的三大层次(音步节奏层<基本节奏层<节奏群层)之后,发现了汉语语音链上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套叠包括相叠、相套两种形式.相叠,就是在同一周期中存在着不同的节奏形式.相套,就是在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比如大节奏群层中套小节奏群,小节奏群层内又套基本节奏单元,基本节奏层内又套音步节奏单元.这便产生了汉语语音链上各种节奏形式层层相套叠的现象.正是语音链上这种多成素、多层次、多形式的节奏套叠现象赋予了汉语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用来记录语音的文字符号。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语素,一个词汇。汉字和现代汉语词汇之间的影响是互相的,一方面,汉字会受到汉语词汇的制约;另一方面,汉字又会对汉语词汇的形成产生影响。以汉字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而言,其主要体现在:汉字见形知义的特征,使得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汉字的书写方式,使得其所要表达的词义,可以通过汉字的字形判别出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国语言发生了较大程度转变.以韩语的汉文词为例,不论从音韵还是从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与汉语中所使用的汉文词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韩语和汉语中的汉文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两种语言中汉文词的分析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韩语教学,可以避免中国入学习韩语时走弯路,大幅度提高韩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历时地看,在汉文明诞生之际,以汉字记录汉语,是人类所拥有的声音和形体 二记义形式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在今天,人们仍沿用汉字记录汉语,则与汉 语汉字间内在的因果性是分不开的。文中对必然性和因果性皆作了一定的分 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语言是具有一切社会现象、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词汇为语言建筑材料,所以它必然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反映社会现实。这在汉语中由于音义的贯串和字形跟音义的联系以及先民文化程度的高超,表现得特別明显而突出。可惜过去的小学家没有建立历史唯物观点,现在的语言学家又或墨守西方学者的学说而忽视祖国语言遗产,都没有注意到此。我现在试举一些关于自然現象和人类生活的基本或主要词汇结合音义来阐明这一问题,以便引起大家注意和批判。先举山、水及其有关词汇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