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羡馀现象(redundancy),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言语使用的实际活动过程中,经济原则(economy)却是贯彻始终的。羡馀现象与经济原则,既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使语言和语言的关系处于一种特殊的矛盾统一的状态之中。本文拟从汉语“所”字结构着眼,对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羡馀现象)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作一些分析,试为深入探讨汉语的羡馀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宗文先生有新著《三馀论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面世。书名颇为别致。前人有“冬者岁之馀, 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的“三馀”之说,意谓珍惜光阴,善用时间。徐先生撇开其语初意义,借用语言外壳, 结合自身感受,阐解为“审稿编稿之馀,开会出差之馀, 吃饭饮茶之馀”,别富新意。此“三馀”是最具“业馀”含义的标准化概念。“偷出时间来才能做事”,“完全是在从业之馀写成的”(P346),就这样,勤奋中含着辛劳,寒暑易  相似文献   

3.
诗馀考     
作为后起的词的名称,“诗馀”所引发的争议是最多的。不同的认知角度带来了不同的价值判断。考察诗馀概念的形成轨迹及其内涵的变化,认为对于“诗馀”之“诗”和“馀”的不同解释,不仅带来了关于词的起源上的观点分歧,也体现了不同的对于词的体制方面的认识特点以及对于词体的尊卑观念。所以考察诗馀概念,既是梳理诗词文体的流变关系,也是对于古代文学观念的一种文体学考量。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行为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美国作家拉里·麦克默特里 (LarryMcMurtry)所著“LonesomeDove”一书 ,在 80年代后期曾被译为《西部牛仔情》 ,90年代后期 ,又被译为《孤独鸽》。该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译名 ,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缀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语中的“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语法单位。“缀”的本质应是自然语言的羡馀性在语法的不同层级单位中的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词这个层级单位中表现为“词缀”。词缀因其羡馀性或半羡馀性而表现为游离性或半游离性 ,游离性和半游离性是鉴定是否词缀的基本标准。汉语词缀可分为语音化词缀、语法化词缀、语用化词缀三大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通而转化。  相似文献   

6.
“没有意义的语言是不可思议的”,这句名言出自著名语言学家R·雅可布逊,他道出了语言的本质特点。“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这又是一个科学的概括,作为语法的定义,恐怕很少有人会不同意它。 于是在语法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倾向:一部分语法学者信守意义的原则,把语言的意义作为研究语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部分则坚持结构的原则,把意义排斥于语法研究之外;当然也有人努力把这二者统一、调和起来,但往往顾此失彼,陷于困  相似文献   

7.
强语言模因是语言强模因中最活跃、最流行的模因。强语言模因现象在“5·12”地震短信中引人注目,而不同信息同型类推传递是“5·12”地震短信强语言模因复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使地震短信传递信息、劝告安慰、减小压力、促进群体归属的语用功能得以强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8.
怀念羡季     
今天,顾随先生的生前友好和他的家属在这里聚会,纪念他逝世三十周年。我不能参加,却有一些话想用书面向大家谈一谈。顾随字羡季,请允许我,下边的话我都直称羡季。羡季教学兼写作的生涯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的,他那时交往的朋友如今多已不在人间,我不自量,我或许可以说是他老朋友中的一个仅存者。今天参加这个会的同志们可能都是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与羡季结交或受过他的教益的友人和学生,了解羡季会比我更多,但羡季早期的生活和创作,或许知道较少。我想我在这方面略作介绍,也涉及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不可避免。在区分“模糊”与“歧义”“笼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建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后可知,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可分为“表达上的模糊”和“内容上的模糊”。其中“表达上的模糊”表现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上;“内容上的模糊”表现在代词与助词上。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法律简洁性的需要,也是法律周延性的需要。针对模糊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从立法技术规范的视角,应通过“避免不必要的模糊词语”“列举相关信息”或“条款补充”“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手段,使模糊信息明确化。  相似文献   

10.
在语用研究中,语境是一热点。英国语言学家J·R·弗斯认为:“分析语言时要用到两种关系。第一是语言内部所具有的关系,包括组合关系(即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聚合关系(即系统中可替换成分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成分赋予出现单位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区”、“社区发展”以及“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其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后来,美国的罗密斯将此书译成英文。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界将英文Community译为“社区”,这一译名一直沿用下来,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原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现在通常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吏民田家 艹别 》中的“吏民”,与汉代史籍中的“吏民”一词系泛指一般官吏和百姓中的富有者不同 ,都是国有土地的租佃者 ,是“吏户”与“吏民”的综称 ;“馀力田”是包含在佃田者所佃田亩总数之内而又不在所佃“二年常限”田之中的田地 ,其地租率小于“二年常限”田 ,租佃有“馀力田”者是少数吏民 ,其地为熟田 (其中有旱田 )而不是荒田 ,“馀力田”与“馀力火种田”也有区别 ;“火种田”基本上是旱田的代名词 ,其名可能与采用火耕的方法耕作有关 ;“二年常限”田是指按亩固定收取税米、布和钱的数量在二年之内不变动 ;所谓“租田”,是指所收税米的定额为每亩米五斗八升六合和亩收四斗五升六合兼斛加五升者 ,其米可称为“租米”。  相似文献   

13.
晓玲 《今日南国》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4.
“巴黎公社”最早的译名是“红头民政”,见于清朝翻译官张德彝出使法国见闻录《三述奇》一书。辛亥革命时期,《成报》和《新世纪》分别译为“巴黎暴动”、“巴黎民军议会”。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李大钊音译为“康妙恩”;李达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代我国出版了恩格斯的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一个中译本,至今半个世纪。就书名的翻译而言,“终结”一词过去有译成“末日”的,后来通用“终结”。近年来有人提出改译为“结果”、“出路”为好,还有译成“结局”的。表  相似文献   

16.
延边双语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在英语里,“双语”(bilingualism)指的是“能说两种语言”、“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尤指自幼同时学习两种语言.bilingualism这个词还可译作“双语现象”、“双语问题”、“双重语言制”等等.延边双语现象由来已久,它不仅对不同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同社会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偏离语言常规使用的社会变体,属于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变异给传统语言规则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体现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权利变迁等文化价值观。然而,根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论”,尤其是家族相似性和社会建构理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实属语言变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不需要遵守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18.
在诸言语社团中 ,个人的言语社团是特殊的 ,每个人说话都有“个人语型”。从“个人语型”的“语言特征因素”和“言语种类”两个角度探讨英汉语言中“个人语型”现象就会发现 ,不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 ,“个人语型”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因而对这一语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词馀选》是吴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配合《词馀讲义》而编发的作品教材。1922年秋吴梅到东南大学任教后,仍以《词馀讲义》(改名《曲学通论》)作为教材,但没有再开讲《词馀选》课程,所以这部书稿没有再印。北大图书馆没有收藏,在各种传记及书目里也从未提及。今从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胡小石教授遗存的图籍中发现此书,可以说是为曲学大师吴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新资料。这是吴梅在1919年至1920年印发给北大文科三年级学生的油印讲义,共172页。内容是元明散曲选讲,以套曲为主。本文介绍了选目和编排体例,与《全元散曲》和《全明散曲》在题目、宫调、作者、字句方面作了些考核,并附有三帧书影。  相似文献   

20.
“茶馀论古” ,顾名思义 ,所论者为古代 ;古者 ,故也 ,十口相传曰古。“古”是指过去了的事物 ,也就是“历史” ;所以论古即是论“历史”。《茶馀论古》所论的就是古代的作家或作品 ,是已成为历史的事物。对历史事物进行研究 ,目的无非是通古今之变 ,明古今之理 ,以古鉴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汉儒务实 ,重疏证 ,最终陷于琐屑的章句之学 ,把一切生动活泼的东西弄得了无生气 ;六朝文人反其道而行之 ,清谈玄理 ,结果又是虚无主义泛滥成灾 ;唐人自由开放 ,一切顺应自然 ;宋明儒者谈名理性命 ;至清 ,复以朴学之实来反宋明义理之虚 ;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