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一直在寻找一种旨在到达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但一切哲学的方法都难以逃脱"我"的思维陷阱.这种状况在现象学者那里得到了改变,现象学者强调现象学直观的素朴性和本质性,现象学的直观可以到达本质.但现象学直观获得的"本质"值得商榷,它的直观的丰观性仍然无法根除.我们在佛教禅宗的"禅"方法中发现一种更为古老和根本的直观方法,这种直观不是概念或经验的,而是体验自身,是人在自身之中的回转而回到自身的清白状态.这种"看"的方法让呈现和呈现者以及所现之事回归其自性,在普遍的自在中保持存在的纯真又促其显露,为此人们来到真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王中原 《社会科学》2020,(11):171-180
生态美学并未真正达到美学上的自觉,因为生态美学一直未能对自身合法性进行过成功的论证。生态美学通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生态关切为主题的美学使命为确立自身而实行的合法性论证都是不成功的。生态学主导的生态释义致使生态美学一直深陷于合法性困境中,困境的克服须要对(奠基了生态学的生态释义的)"生态"一词的源始含义进行探究。生态的源始含义植根于早期古希腊人的经验中,自然美为此提供了一个本质性的思想启示。作为生态的源始含义的"栖居"的内涵是存在之思对人及其生存的本质的规定。凭借奠基于存在论思想中的源始的生态观念,生态美学才得以成功地论证自身。合法性困境的克服使得生态美学能够充分地释放自身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胡绪明 《兰州学刊》2007,(12):12-14,11
《启蒙辩证法》指证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蕴含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从而使得作为神话"祛魅"之进步观念的启蒙理性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其结果导致了启蒙理性的"滥觞":启蒙理性成为非理性.《否定辩证法》旨在以概念的非同一性消解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困境,洞穿了启蒙理性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秘密.《否定辩证法》是对《启蒙辩证法》之真正的逻辑承续,这种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提示为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与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间的共谋关系,而其哲学根基就奠基于抽象的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英美哲学家试图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来为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的话,那么大陆哲学家胡塞尔也是从语言符号的分析入手来探索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他一开始便把自己的研究集中于对表达的理解上,通过表达概念的分析来揭开“意义”世界的奥秘,从而为其构造现象学理论体系开辟道路。因此,对现象学的探讨不能不使我们首先考察胡塞尔的表达概念。一、表达与表示对表达(expression)与表示(indication)概念的划分是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批判了心理主义之后为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所走出的第一步。我们认为,这也是关键性的一步。胡塞尔认为,…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对历史哲学的思考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即以逻辑背谬的批判方式破除历史主义,同时以纵向本质直观确立历史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在目的论的意义上确立历史哲学的地位.历史哲学始终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分析和讨论胡塞尔的历史哲学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  相似文献   

6.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07,27(4):24-32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倪梁康探讨了现象学背景中意向性问题发端和展开的历史,指出其以意识分析的方式,折射出20世纪西方哲学史从知识论理论哲学向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实践哲学的过渡;张志林指出,分析哲学和现象学面对意向性这一相同的主题,以不同的概念构架和研究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孙周兴研究了早期海德格尔正是借助"意向性"才获得了真正的"实事域",并从视域到世界、从理论化到生命体验、从关联意义到实行意义,在意向性问题上作了诸多推进;张志扬尝试从不囿于二值逻辑的检讨方式,即超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第三种视角,解读意向性问题及其在元典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胡塞尔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 ,即通过直观而不是抽象与推理把握到观念性的本质存在。最后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及其意向性结构。本文的结论是 ,胡塞尔在先验自我与交互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因此未能超越唯我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晚年提出的"生活世界"观念是现象学自身理论发展与传统西方哲学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本质直观"和"意义构成"回应传统西方哲学的困境;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以"生存"指引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真问题,这种回应和追问是对生存困境的反思,也是对生命的本质关怀。道家哲学是面向"生活"的哲学,其主旨在于探寻生活境遇的几微,回归生命的自然朴真。因而在探究生活世界及生存境遇问题上,现象学思维与道家哲学有共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性导引"中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对具有观念对象和观念真理特征的意义构形(Sinngestalt)本身进行了纯粹的把握,即提出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纯粹逻辑学观念;第二项工作在于,对所有经验主义或心理主义将思维行为的心理学内涵与逻辑概念和公理混为一谈的做法进行了斗争。通过再构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中所阐述的这两个思想,可以重现百年来时代精神的变化,并且重提理论理性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狭义的“语言转向”与广义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人认为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应归功于哲学上的“逻辑学转向”,如有人说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①这种对语言转向的理解,不无道理,但也不失偏颇。孙利天先生在其《语言转向和语言的辩证法》一文中谈到语言转向的复杂原因时,就暗含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不仅涉及到从弗雷格经罗素、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的传统,而且包括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周林  王锋 《兰州学刊》2006,42(8):7-8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1],建立了精神现象学的逻辑体系,并系统阐述了在实体和辩证思维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和异化的现象;胡塞尔创立的“纯粹现象学”则“双重”扬弃了黑格尔的哲学,创建起“真正科学”的先验现象学,从而登上了20世纪现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这两种现象学方法的异同,对于正确理解现象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形式逻辑自以为是"形式的",但其未看到,所有的判断都是建立在时一个自在存在的世界的素朴信仰之上的,它预先赋予了世界以一种客观的意义和存在地位,因而变成了一门客观的"世界逻辑"与经验的实证科学.由于形式逻辑既无法实现自我证成,也无法帮助其他实证科学超越其实证性,所以,一门真正的哲学逻辑学,一门既能全面解释一般科学之本质可能性,又能引导其现实发展的科学论,最终只有通过先验现象学、先验主观性的奠基才能得以产生.从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这是胡塞尔借助现象学方法所铺就的一条逻辑之路.  相似文献   

14.
聂志平 《学术界》2023,(3):170-176
索绪尔书稿《论语言的二元本质》中所体现的语言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语言可以归结为几组二元对立,语言质体是由形式差异和由此形成的意义差异所构成的负性统一体;(二)语言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区分,是由语言事实决定的;(三)语言符号不具有正面的肯定的性质,它的价值是什么,不是由自身的性质,而是由体现为形式与形式之间、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差异的负性原则所确立的,是由符号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关系所形成的系统性决定的。与通行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相比,索绪尔《论语言的二元本质》中对语言符号性质的阐述更加深刻而系统,是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和文明的基石,哲学的诸多本源问题皆是通过语言这面棱镜来折射社会现实。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其一生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观。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后者又将语言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诚然,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精确表达哲学问题的语言方式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存在论题在否定性上切近了存在论差异,在肯定性上暴露了主体性哲学的本质性困难,这集中体现在其关于本源追问的智性直观问题上。牟宗三非对象性、道德性、肯定性、实体性的智的直觉,根本上是基于中国传统体用逻辑论证性的,而非现代现象学解释学的,还不能解决康德的存在困境。而《大乘起信论》的本觉由于其在自性之超越性上开显了某种现代解释学的本源维度,则可能重新解释孔子畏知天命的存在之知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发展为存在现象学的同时,海德格尔批评胡塞尔没有能够进一步去追问“存在”,而是始终停留在“存在者”的层面上。这也成为现象学研究中的一件公案。本文试图追溯和解释,为什么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虽然已经接触到了“本真的存在”,却没有进一步去发掘它。分析的结果表明,胡塞尔始终坚持,在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之间存在着奠基关系,或者说,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存在着奠基关系。这个立场阻碍了他在存在问题上做出突破性的变革。此外,胡塞尔在逻辑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意向分析系统也使他无法顺利地突入到非客体化的意识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一般概念的抽象问题一直是柏拉图以后哲学的古老包袱,对于它的不同回答,凸现了心理主义和逻辑主义的哲学分歧。胡塞尔在澄清数的概念起源中,发现了意识的范畴直观(本质直观)能力,并由此走向了现象学道路。而感知问题是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分歧点,胡塞尔的感知理论在其现象学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本文就数的概念起源和感知分析的案例,简要地勾勒出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核心就是它的方法;而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和"具有中立性和道路可能性"的现象学的方法,又具有多重含义。在现象学的操作方法里,"直观"、"还原"和"意向分析"是胡塞尔创立现象学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永清 《人文杂志》2003,(2):108-112
本文认为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理论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既不是经验论美学的归纳法 ,也不是思辨论美学的演绎法 ,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现象中直接领会和把握本质的直观法 ,是对经验美学与思辨美学方法的扬弃与超越。本文还就本质直观理论与经验论和思辨论美学的方法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简要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