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毅│└─┘ ┌──────┐ │葡 │ ├──────┤ │匕巴二乙.代 │ ├──────┤ │二 │ └──────┘┌───────┐│l一~,d{ │├───────┤│l二雨蔽二正 │├───────┤│l乏茸戮花筛兀 │├──┬────┼─┐│篇骂│污 │臀│└──┴────┴─┘ ②怎样才能当个革命战士?指导员对她锐:“要革命就要改造思想,要改造思想就首先要学好毛主席著作,这是每个革命战士成长的根本道路。”┌───┐│蘸袭薰│└───┘┌─┐│褚│└─┘砚舀二乙夔沁寒t像了席·③听了指导员的括,王杰把… 相似文献
8.
象天女撒下的鲜花,象微风吹动的云霞。每当民族七连少数民族伞兵,练习空降的时候,群众总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他们。空降兵某部民族七连,是由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十三个民族组成的连队。只有连长林树奎一个人是汉族。几年来,他带领的连队,曾被空军党委批准为“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被武汉部队空军树为“建设精神文明的标兵连”,被总政、总参评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他先后八次带领各族干部战士参加上级举行 相似文献
9.
抗联三军一师警卫连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俩身体都很魁梧。浓浓的眉毛,眼窝略有凹陷。两眼闪耀着倔强、刚毅的光芒。无论冬夏,俩人都习惯穿一身皮衣服,紧束腰带,善使“哈伦春”枪。队里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俩为“大李”和“小李”。 大李和小李都是鄂伦春族人。大李原名李绷哥替,又名李宝太。小李是大李的儿子,名叫李桂下布。 李宝太1895年出生在猎民家庭。父亲很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为什么自古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访文化人类学家、作家、民俗学家林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在漫漫万年的人类发展长河中,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繁衍生息在自己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共同创造了中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和平安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庄严指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 相似文献
11.
12.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为了革命,就必须坚持改治挂帅,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就必须以毛主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我们的世界观。这已经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而我们下面所发表的几篇文章,也再次说明了这个真理。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了革命的思想,才有革命的行动。毛泽东思想是革命行动的指针,是革命胜利的旗帜。我们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朝气勃勃、勇往直前,才能在一切岗位上创造出奇迹!也正象王杰同志在日记中所说:“要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没有别的窍门或捷径,唯一的只有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永远争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美丽的哈纳斯湖畔,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轻的战士,骑着枣红马出入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为牧民调解纠纷。他就是边防某站哈萨克族战士,人们誉为“战士法官”的阿不都。阿不都于1984年入伍后来到这里当牧马员。1985年,部队开展法制教育后,他认真学习了“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他联想到平时经过蒙古包时听到的吵闹声,觉得很需要对牧民进行普法教育。从此,他外出时,便留心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4.
<正>自1月13日起,距张家界桑植县城60公里的淋溪河境内普降大雪,冰雪让淋溪河与山外隔绝起来,大家都没有料到,冰冻会持续20多天,人的生存环境面临极限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写作基于音乐中人物形象及情感表达分析的兴趣,采用较为简单的交响乐作品《快乐的女战士》,对作品中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探究作曲家写作技法和表达作品人物性格及情感表达的联系.将这个分析思考的过程主观的叙写,达到对音乐作品进一步的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驻边疆民族地区的部队搞好军政、军民团结,特别是民族团结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战士的骨干和桥梁作用.具体来讲: 相似文献
18.
19.
回回军人马毓宝是一战时第一个牺牲异域、为国争光的国际战士。孙中山为其亲题"黄胄光荣"挽联。本文广征史料,从三个方面记述了马毓宝的光荣业迹。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6日,我十分敬重的革命老前辈、老红军战士扎喜旺徐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写下短文一篇,以示无尽的哀思。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们在延安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位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