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寧(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虽有多种写法,但其意义都是表示"安宁"。小篆"寧"字形从"丂"而非"丁",从"寍"得声。"寧"由本义"安宁"引申又有动词"问安"奔丧",副词"寧可;岂,难道;竟,乃"及作为连词与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左传僖公四年》载:"唯是风马牛不相及"句,学界历来有不同解释。作者在总结各家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风"恰当的解释应为"牝牡相诱",并从后世"风"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阴阳宇宙论与"风"的产生两方面入手对这一结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语、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4.
"歌尽桃花扇底风"写的是美妙歌声在赏歌听众群体中生成的审美效果,即"清凉"的入神化境。依此而论,句中所写的持扇者不是歌者,而是听众。此种写法为以"客笔"表现"主意"法。这个判断需从古代大量相关的诗词文等典籍的记载及晏几道本人的作品中加以印证。正确诠释此句词的准确意义,有助于认识晏几道词的部分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風中所从的虫,是人们把风筝的形体误书为虫的缘故。《说文解字》解释风的结构,说从虫凡声,许慎以后的人都不知道虫不是虫(蟲),误解风是从虫(蟲)凡声。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王念孙将删字看成形声字,认为删从册得声,古音支元两部相通。于省吾先生在释读甲骨文中(册口)字时据此推断古读册如删,进而得出征伐、祭祀之(册口)义同砍的结论。从古音学的视角进行考证可知,王念孙对删字构造方式和支元两部语音关系的认识有误,于先生的推论也缺乏足够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及金文中有象形字作:释「旒」以上金文两字,吴大澂以为「古穗字,象禾穗下垂形」(「说文古籀補」卷七,第41页)罗振玉未加解释,收甲骨诸字于待问编。郭沫若先生以为以六字「与黄字相较,其必为古佩玉之图形无疑,即「黃」之初字也。」(金文丛考170页)今按:以上六字应释作「旒」,说文「瑬」字云:「(?)玉也,冕饰。」古者冕延前后有缫旒,周礼弁师云:王之五冕:……五采缫上有二就……诸侯之缫斿九就。  相似文献   

8.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词语简释》训“政(正)复”有“即使”义。郭在贻先生《训诂丛稿》补正该词还可作“只不过,只是”解,谓相当于文言的“特”字。并进一步借杨树达先生“表态副词,推拓连词”为之归纳,甚韪。今进一步推考,窃谓“政(正)复”一词,即为前朝之“正”,“复”仅为六朝及唐宋口头习用主语助。试证之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语·子路从而后》章有“以杖荷蔡”句,一般选本及教本对“杖”字均不加注,以为“杖”即日常作助行用的手杖。这是一种误解。由此下文“植其杖而芸”的“植”字也就难以解释,于是便用通假的办法训“植”为“置”。如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该句注云:“‘植’同‘置’;……此言丈人把杖放  相似文献   

10.
释“零”“落”兼释“受”“萚”谢质彬一释“零”“落”“零”与“落”是同义词。古籍中常见。有时合用,有时分用,意思一样。《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这是就对文而言;若是散文,则二者可以通用。训诂家所谓“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那...  相似文献   

11.
四、政治 [石牌制]广西大瑶山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这种制度产生于明代前期,最后结束于一九四○年,长达数百年之久。“石牌”一辞有着政权的含意,但却不是国家政权。石牌组织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它包括整个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三个族系的所有村庄在内,最小的是一个村的石牌。每一个石牌  相似文献   

12.
1.释“乾坤” 乾坤二字,《周易·系辞》及《说卦》均谓指天,地。(《周易·说卦》:乾,健也,天也。坤,顺也,地也。) 然乾何以称天,坤何以称地,旧说多未确。兹分论之如次。乾字古音读幹。闻一多说:乾为干、湿之于的本字,繁文作斡。卦名之乾,其正字当为斡,(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卷第四五页)其说甚确。唯斡字古音与今音亦不同,当读“管”。(屈原《天问》:斡维何系一句,斡字古本作管。)则乾一斡一斡盖以形音相近致讹。  相似文献   

13.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 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这是古人无事生事做的文章,与“士”造字之源不相干。  相似文献   

14.
释“社”     
“社”乃古代中国之重要礼俗,源于原始“地母崇拜”。古文字“土”“社”一字,其造字意象原型众说纷纭,有“土块说”、“男根说”、“女阴说”、“神主说”、“祭坛说”、“地母肚说”等。笔者认同“女阴说”,从文献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维视野,对社祭之源、社主原型等进行了论证。“社心.”之点乃经血、产血之象,“血祭”、“衅礼”、“血盟”等古代礼仪皆源于“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15.
释“年”     
古人先后分别用"岁"、"年"表示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即一个回归年,也就是阳历;"年"的概念确立后,古人又确立了"纪年"法;且对"年"的划分也经历了二时、三时、四时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释“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去"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上"大"下"口"的会意字."去"一词的本义为"离去"义,而"去"的甲骨文形体上方部件"大"为一人,表示正在离去,而下方部件"口"则为另一人之口,表示另一人对离去之人正在说送别之言.<说文>"去"的小篆形体已从甲骨文的初形演变成了"从大,( )声"的形声字.  相似文献   

17.
释“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德”之本义为目直心正,引伸义为行为端方,后来定型于“品德”、“恩惠”等常用语义。“德”之文化意义及“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个人修养和政治统治等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释“委”     
本文分析了"委"字的古文字形体,"委"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妇女背着禾物状.在综合考察了"委"的字形义、"委"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用法以及"委"的同源词情况以后,"委"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妇女背着[义素(1)]枯萎的禾物[义素(2)].<说文>"委,随也"的解释,实为"委"的引申义用法.  相似文献   

19.
释“帝”     
历代学者对古籍中的“帝”以及与之相关的“王”、“后”等字解释或模糊不清,或有明显失误,对古史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以殷墟甲骨文及相关文献为据,论证了“帝”的意义的演变过程殷商及其先的神本文化条件下,“帝”皆指神;其与人王以及作为人王称谓的“后”不应混为一谈.“帝”指上帝、天帝是西周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20.
释“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古代典籍,经常会遇到一个“辰”字。此字的含义涉及先民的农耕生活及天文史知识,在远古的社会中确曾起过重要作用。《左传》昭公七年记:“公日,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春秋时代的鲁昭公已敏感地注意到“辰”在生活中的多方面作用及意义。宋代沈括也注意到“辰”字的多功能性,他在《梦溪笔谈》卷七中说:“事以辰名者为多。”并试图加以研究。近人陈遵先生也说:“‘辰’字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倘若能够了解这字的意义的来历,就可以明白中国上古天文学的大概。”①可见,正确考释“辰”的意尽,有助于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