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对“时代”一词词义的界定是: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而划分的历史时期。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革命改变了世界,网络让地球变小了,让世界变平了,“时代”的特色也更突出了。如果从出版周期的角度审视方志与年鉴,可以说“地方志记录历史,年鉴展示现实”。因此,地方综合年鉴的时代特色是否突出,应该是检验其是否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就年鉴张扬个性必须正确把握特色、必须准确体现特色两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强调年鉴创新,贵在坚持个性化,应努力培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云南经济年鉴》执行总编许太琴《努力打造品牌年鉴》一文在分析品牌年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发特色优势、注重管理模式等3方面论述了打造品牌年鉴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年鉴》自1996年创刊至今共出版12册。1999年,《张家港年鉴》首次参加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一举获得综合评比特等奖,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三个一等奖。至2007年末,在国家级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张家港年鉴》获得四个综合特等奖、两个编校质量优秀奖。《张家港年鉴》推出的“悬赏捉差错活动”被评为1999年中国年鉴界年度十件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5.
6.
一文认为,如何创造品牌年鉴,是新形势下促进年鉴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大连年鉴》的工作实践,着重介绍了在努力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创造年鉴品牌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年鉴创新是大势所趋,品牌创新是首要因素,建立一个更适应读者群体的年鉴品牌势在必行。这是年鉴生存的需要,也是各年鉴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需要。《浦东生活年鉴》、《大连百姓年鉴》、《南京人手册》等一批新兴年鉴就是看准了市场先行一步,尽管面临困难,但毕竟勇于尝试,得到了一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常德年鉴》执行主编齐绍正《年鉴打造品牌的几点浅见》一文认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并根据目前年鉴编纂工作现状,提出应从加强Cl识别系统建设、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增强信息质量意识、不断调整栏目、抓好年鉴发行工作等5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有无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评价衡量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地方特色,用文学语言表述就是“乡土味”。从宏观上讲,全国各个城市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都是有机联系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共性。从微观上讲,各个城市或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的不同,又呈现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个性。精心捕捉、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威海年鉴》1998年创刊,至今已历十载。1997年底开始年鉴组稿时,全国单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上乘之作,即可谓林林总总。因此我们的切入点是,如何在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地将《威海年鉴》编纂成精品,编纂成具有威海地方特色、能够准确地将地域及年度内社会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等纳入一书的精品之作,将《威海年鉴》编纂成资料性强,内容翔实、权威,编排科学、严谨、经世致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奖活动已尘埃落定,但由此引发的关于年鉴编纂质量的思考在一段时间内恐怕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其成书的质量至关重要。《上海地方志》杂志于2007年第5期刊发了“2006年中国方志系统年鉴10件大事”,其中《张家港年鉴》改革创新的成果被列为第6件大事。该大事记述:2005年-2006年度《张家港年鉴》连续获得三个“特等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全国第二次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江苏省第四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特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建设高素质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创新年鉴框架设置体系、科学选题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年鉴信息与研究》2010,(1):I0005-I0005
主要荣誉 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特等奖(2004年) 首届中国年鉴奖(2004年) 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2004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出版业走过了20多个年头,属于“年轻的事业”。笔者从事《广州年鉴》编纂工作也整整20年了。在长期的年鉴实践与探索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增加了对年鉴编纂理论的认识。值《年鉴信息与研究》创刊10周年大庆日子,借这个年鉴学习交流园地,就年鉴编纂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望能有所启发,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时逢创刊20周年,《中国城市年鉴》荣获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年鉴奖暨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特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年鉴的一种褒奖和肯定,更是对年鉴编纂工作者的一种鼓舞和激励。《中国城市年鉴》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较早创刊的年  相似文献   

16.
攀钢(集团)公司从1992年开始编辑出版《攀钢年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10卷。10卷《攀钢年鉴》总计编写条目近2万个,500多万字,客观、翔实地记述了攀钢(集团)公司这10年来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攀钢二期工程建设为攀钢二次创业的形成与演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于2002年11月6~10日在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有50个城市年鉴和近20个省级年鉴及海口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40多人。中共海口市委常委、秘书长高锦全,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秘书长刘庆声,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王守亚,海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宋攻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国林,海口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海口年鉴》主编郑保祥,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常务理事马兵、谭惠全、叶宝根、朱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兵主持。这次城市年鉴研讨会是近几年来规模较大的,也是比较成功的一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忠实地记录和展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年鉴天赋的基本职能,与此同时,积极地引领和推动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是新时期赋予年鉴的不辞使命。本着这一思想原则,《中国城市年鉴》从2000年起,以记载和推动城市现代化为主题,设立、推出了一套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连续三年在全国城市进行统计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提出了对目前我国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基本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年鉴》于1999年开始参加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至今已经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特等奖和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三个单项特等奖,总分位居全国城市年鉴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年鉴编委会的悉心指导以及全体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威海年鉴》自1998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了5部,先后获得了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优秀奖和山东省优秀年鉴成果评比特等奖。参加过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国际性图书展,通过赠送、交换、代理发行等各种途径,已发行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上百个城市,并通过因特网向国内外发布,为宣传城市,扩大城市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5年的历程,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突出特色、精益求精,从而形成了《威海年鉴》独特的风格和编纂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