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想要从前十年的“广场”退回学术的“民间岗位”.拥抱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学术界不仅丢掉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失范行为超乎想象,学术大发展没有如期而至,“学术大跃进”倒是轰轰烈烈搞了起来。以致学术丑闻层出不穷,结果引起分别与人文精神和学术规范有关的两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想要从前十年的"广场"退回学术的"民间岗位"①,拥抱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学术界不仅丢掉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失范行为超乎想象,学术大发展没有如期而至,"学术大跃进"倒是轰轰烈烈搞了起来,以致学术丑闻层出不穷②,结果引起分别与人文精神和学术规范有关的两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术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它重视道器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而上之道统率器物。中国古代学术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独立思考与思想解放上面。虽然它带有特定时代的痕迹,但是其基本的学术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对于今天的学术活动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京希 《文史哲》2001,(4):107-110
在《文史哲》迎来50华诞之际,由我刊发起并主办的“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 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人文社科学者济济一堂,就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人文精神与现代化的关系。人文精神的重构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了研讨。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季羡林先生认为,人们都在讨论人文精神,但好像又都没有说清楚,是个模糊概念。在季先生看来,人文精神与“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来就要处理好三方…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1995,(6)
面向21世纪的人文学科(笔谈)编者按:"人文精神"的讨论引发了人文学者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反思,而这一反思则最终回归到人文学科自身的学术建设上来。在临近世纪末的今天,本刊特约了几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就人文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人文学科的人文性与...  相似文献   

6.
李剑鸣 《云梦学刊》2009,30(4):10-10
今天会议的主题很有意思,参加这样的会感到很有兴趣。我们讨论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实际上是要从当代学术的角度来审视传统学术,从传统学术的角度来思考当代学术。如果要更透彻地理解我们当前的关切点。似乎还应增加一个维度,就是国际学术。只有在当代学术、传统学术和国际学术的三维空间中,我们的思路才会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7.
中国杜甫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惊春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讨论会,已于近日降下帷幕。大会收到了代表们所提交的数十篇论文。学术研讨会在会长霍松林和副会长邓绍基、廖仲安、张忠纲等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与会的代表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杜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范式演进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进程,概括了不同历史阶段学术主导范式的更替,勾画了从进化论范式的勃兴、到进化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范式并存、再到历史唯物论的范式独擅和今天重建范式的基本线索。同时特别指出,对科学理性作为真理或作为方法的两种不同理解,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范式的形成、学术的发展道路和科学理性自身的遭际。论文还在这一长时段的视野中,对新时期以来的“方法热”、“国学热”、“人文精神”讨论、自由主义思潮和百年学术史研究等现象作了简要评估。  相似文献   

9.
人文学科与20世纪中国学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回顾与总结百年学术的基础上,追寻中国现代学术的踪迹,描述知识增长的历程,并作出我们当代人的检讨与反思,这对于推动当前乃至21世纪学术的繁荣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勃兴于世纪之交的学术史研究,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它昭示着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转型。发端于80年代的学术观念的变革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到90年代,便演化为对于学术规范的深入而持久的讨论;对于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热烈争鸣,以及对于本世纪大批学术经典、名著的整理出版。这些运用新观念、新方法的实践,无疑催化着新的学术范式的形成。在此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往往成为新旧范式激烈竞争的形式。新范式正是借助于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新诠释,来争得横空出世的权利。如果说发生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史界革命”,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第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当前的学术史讨论理应抱着更加热切的期待。设立“20世纪中国学术史研究”专栏,是我们多年来的期望,本期终于推出。我们期盼着广大读者的支持与批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可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生产和开发过程,这两种精神也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了这两种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正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学术边缘人是什么学术边缘人,特指居住在非学术中心城市,或虽在学术中心城市却不热衷“先锋”话题,不热衷名利,不被政治导向、学术“泡沫”“热点”所支配,而被内在需要所激发,全身心浸淫于所挚爱或关乎宇宙、人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冷静思考、研究的人。学术边缘人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地理和心理上都拒绝中心,把自我放逐于二者边缘的学术人;另一类是从心理上逃避中心、安于边缘的学术人。前者或毕业于名校(也许自学成才),受业于著名的或较著名的先生,为人耿直、为学略有所成,但忍受不了大城市生存、学术环境的喧嚣(或由于其…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欧美经管学院的一种学术沙龙形式——学术午餐会,已经悄悄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运行了一年半。主讲人阐述,听众随意提问,最后引发讨论,这种自由辩论的方式是学术午餐会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政 《中国学术》2004,5(1):257-280
当代女权主义学术在国际上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30多年里,女权主义学术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交融,成为对传统知识体系批判、解构和创建新知识的前沿阵地。女权主义学术内涵极其丰富,并涉及到人文社科各个领域,包含着产生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在跨学科流动中的交融和变化。本文将概述学术规模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规模的讨论将集中在妇女学在全球的发展上。而以笔者有限的学术背景,实难以对女权主义学术浩瀚的内容做即使是粗略的综述。故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延续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1年《学人》丛刊创办伊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人》主编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规范化》这两篇文章已经明确提到了学术规范的问题,这一讨论的视角当时是与对学术史研究的提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繁荣需要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推动学术繁荣。或者说,真正的学术繁荣离不开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利于学术繁荣,这已为古今中外学术史所一再证明。可是,这样一个常识,在今天还需要有大声疾呼。这不仅是因为时下从总体上说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学术批评还重视不够、推动不力,而且还因为存在许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以及学界中人对于学术批评的担忧、误解和非难。 最近在学术批评网上拜读了四川大学教授罗厚立(罗志田)先生的《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以及杨玉圣先生的回应文章《学术打假、学术批评与学术建设-与罗厚立先生商…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向军 《理论界》2001,(1):61-62
十几年来 ,我国学术界一直在讨论人文精神问题。讨论人文精神的学术领域最初是文学界 ,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很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参与进来 ,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这表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正在不断地深入 ,同时也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和复杂性。在此 ,笔者就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体会。一、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总的来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人文精神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 ,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今天大会讨论的背景是,当代学术评价出现了信任危机,学术评价的不当较严重地妨碍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对当代学术评价的问题不仅来自社会群体,许多学术生产者也越来越不信任当前的学术评价。这样一种学术生态,正在直接影响我们的学术信任与学术尊严。一个民族假如没有了对学术尊严的信仰与对学术价值的坚守,很难想象,  相似文献   

18.
1、我们的精神处境黄蕴洲(中文系硕士):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悄然蜕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大众文化的勃然兴起,都迅速消解着中国学人的精英位置;面对物化时代来临的无奈和重新定位的惶惑,知识分子对自身人文精神进行着反思。周颖菁(中文系硕士):历史的车轮历尽坎坷地驶向下一世纪的时光隧道时,总会在具有临界意义的交给处驻足停留。这停留的一刻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情绪:徘徊,犹疑,向往,恐惧。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深切感受到属于上个世纪末的让人激动不已的人文精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交织着种种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新时期学术评价讨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2):5-12
新时期学术评价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争论。讨论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关于学术评价的界定;关于学术评价基本内容的论述;关于新时期学术评价弊端的批评;关于"CSSCI"的争论;关于改进学术评价的期待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2):5-15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