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大量以"穿越小说"为名的网络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了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这种穿越小说在玄幻的土地上诞生,却掀起了一股独立于玄幻小说的阅读狂潮。探索网络穿越小说的发展演变、类型和其内容上的文化特质,为研究网络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也为网络小说的研究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2.
玄幻小说在2003年前后成为网络上的关键词之一。从2004年至今,玄幻小说不仅仅占领了网络上的领头位置,同时也不断创造出出版奇迹。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网络小说发展为其创造的良好发展条件;武侠小说的空白期以及武侠小说问题巨大变革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网络玄幻小说凭借其幻想特征,自诞生以来就迅速走红网络,并发展成为网络文学中的主流。而与其蓬勃发展不相符的是,理论研究方面上则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以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为基础,探究网络玄幻小说在读者群故事情节及发表形式方面的特点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促进了玄幻小说的新发展并诞生了网络玄幻小说。网络玄幻小说创作以网络为平台,其文本特征主要呈现为游戏性、臆造性、直白性、反叛性。同时,网络玄幻小说的文本审美特征深受青年读者和广大网民的喜爱,并日渐显现出它不可忽视的网络文化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玄幻、穿越和盗墓等网络小说新类型最令人瞩目的特征是时空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既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观念革新,也与传统神魔小说有着思维"原型"上的关联,还体现了写手们摆脱现实束缚的渴望.这种写作刺激着新世纪文学想象力的再生与发展.同时,这种想象背后所潜藏的对于现实的映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等也是引人深思的,但背对现实是这些类型化小说亟待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随着批评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作品的空间建构、空间叙事和空间隐喻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玄幻小说建构了丰富的空间形式: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游戏空间,这些空间建构具有想象性、奇观性和游戏性的特征。网络玄幻小说对空间的强调与利用使空间承担起更多的叙事效能,网络玄幻小说的空间建构并不是一种乌托邦想象,而是一种“异托邦”隐喻。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穿越小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穿越时空这类文学作品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迅速走红,成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小说大多融汇历史、言情与玄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讲述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由于其浓郁的梦幻色彩,受到了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穿越"像一场华丽而旖旎的"心灵旅程",以白日梦的形式起到了舒缓现实世界压力的作用。但是,从"穿越"的风靡走红,也折射出了当今青少年世界的一些现象,如偏执的世界观和视角、对现实的迷失及幻灭感、"拒绝长大"的逃避倾向、严重的功利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穿越小说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关注并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8.
网络穿越小说是最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的缺席作为结构文本的潜在性小说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反讽关系:一是作品文本层面生活景观的史诗性与戏剧性和当代实存层面的散文化生活景观构成了反讽关系,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匮乏与欠然状态;二是穿越主人公的高大完美与当代主体性的悲剧性处境构成了反讽性关系,动摇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这使得网络穿越小说有着潜在的文化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托尔金、刘易斯和罗琳等为代表的英国现代奇幻文学借由立体化的现代传媒席卷全球并进入中国,从而催生了中国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玄幻小说在接受英国现代奇幻文学影响的过程中,文化过滤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制约,中国玄幻小说对英国现代奇幻文学的接受发生了变异,主要体现在创作机制与传播方式、文本写作以及文化动因三个方面.在多元文化并存与社会转型的文化语境中,中国玄幻小说面临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特色与人文传统失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网络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有别于传统体制文学的青春性。网络小说在主体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网络写手与网络读者的年轻化;在小说文本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在题材方面突出表现爱情题材的盛行以及校园暴力题材的书写,在主题方面表现为"成长"主题的盛行,在小说文类上则表现为网络尚虚类小说与网络耽美小说等小说类型的出现。而网络小说意识形态的青春性,既表现在审美意识形态立场的超越性与包容性,又表现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自21世纪初以来,网络穿越历史小说大行其道,其中又以"清穿"小说为甚。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清穿"小说大多突破史料限制,大力书写现代人穿越到清朝之后,与皇室贵族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其关注的焦点不在历史教训,而在古今女性的生存体验,包括她们的生存困境、焦虑感与爱情诉求。其中的优秀之作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但就整体而言,以"清穿"小说为代表的网络穿越历史小说显示出对史料关注不够、娱乐性过强而思考力度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正>当日韩漫画与轻小说培育出的这批英语读者,逐渐对日韩作品的套路感到厌倦时,他们便顺理成章地,将目光转向在这些论坛上零星出现的中国网络小说。2015年初,成了中国网络小说在英语世界翻译热潮的开端。一入玄幻深似海,从此毒品是路人吸毒成瘾怎么戒,是心理治疗、药物还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网络 ,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不能回避的现实 ,网络上表达的自由给写作者带来一种空前的释放感 ,它丰富了人们的视野 ,激发了人们的创作欲望 ,给“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以新的创作机遇。网络原创的优势 ,使网络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个性色彩。网络小说描绘了多元的生活现实 ,展示了城市人的情感世界 ,创造了属于网络人所拥有的心灵空间。网络小说简便直白的话语方式 ,加快了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的速度 ,传播了网络文化。网络小说将以日益缤纷多彩的姿态 ,为今后网络文化的丰富和深厚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络小说起于民间、兴于网络,它以受众需要为本位,以极致化、多元化的表达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藩篱,涵盖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小说类型样式。虽然在叙述形式上略显鄙俗粗糙,但其题材内容广泛周至,表达奉行“受众本位”所致的多元化与极致化,真诚坦率、直入人心,是以聚拢了数量巨大、身份庞杂的受众群体,无形中为不同地域、职业与阶层的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话题平台,业已初具“文学公共领域”雏形。其中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创作的网络都市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性最强、叙事形态与三观呈现的契合度最高,是其中较具公共气象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5.
从轻小说的定义入手,从萌芽期、发展与多元化、与时俱进几方面论述轻小说的发展轨迹,分析轻小说的社会影响与原因。阐述轻小说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只是刚刚起步,面临着产业配套、国内政策以及网络小说的竞争等挑战。研究网络小说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对轻小说的未来进行展望与探索,指出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过度的商业化开发,网络小说和轻小说在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达到商业与文学思想性的平衡,将是它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另类小说”,是指一些书写方式或叙述对象“非常规”的小说,并无褒贬之义.选取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并将网络穿越小说纳入“另类小说”,试图打通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界限,从整体上把握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流变轨迹,为观照新世纪文学提供新的路径和角度.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连理工大学博导崔银河教授创作的长篇系列小说《高校五部曲》(《上本》《读研》《考博》《教书》《育人》)2007年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后,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作者于2010年将其修改并用半年时间分节刊登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榕树下》网站,迅即成为网络流行小说,先后有一百多万网络读者阅读了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系列网络小说。由此足以见出小说所独具之吸引力。2013年,由于这部网络小说的影响力所致,台湾秀威科技出版集团将其改名为《农民儿子上大学》在海峡对岸面世了繁体字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穿越小说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女性的追捧,这成为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穿越时空的现象,穿越小说“热”的原因,穿越时空的古今世界,对穿越小说进行了文化的阐释。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穿越小说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追求美貌引发的整容风波;追求爱情乌托邦引发的剩女潮;由“蜗居”产生的空间危机;由穿越现象引发的女权主义思考。最后阐述了当前穿越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网络类型小说作为典型的文化产品,在产业化生产中遵循着同一性逻辑。同质化是网络小说高度类型化和商品化的基本诉求,但同质化并不排斥类型小说生产的差异性建构。相对于同一性生产逻辑,差异性生产及其文本构成更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面对网络类型小说的两种不同生产逻辑,以及产业化生产带来的大量同质化文本,有必要确立客观的文化观念和文化选择方法,正确看待同质化和差异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建构在网络类型小说生产中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拥有女性视角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崛起成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小说中注重表观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取,尊重价值标准,体现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的复苏,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表达了当代女性的价值标准,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小说中也获得了宣泄。但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仍然在虚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女性意识的完全觉醒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