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霞 《青海统计》2009,(5):13-15
党的十七大以来,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在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新理念,优化人口发展环境,确保了全省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人口与经济、  相似文献   

2.
龚豪勇 《浙江统计》2007,(11):15-16,36
出生人口统计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及时的出生人口统计资料,是各级党委、政府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人口计生系统做好各项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我省人口计生部门在出生统计工作中暴露出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成因作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陕西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结构日趋优化,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陕西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显示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但负相关系数并不大。说明我们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现实存在的必要,但政策的重心应从控制人口规模逐步向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对于未来的人口生育政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维持较低的生育率水平,使总人口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峰并转为缓慢下降;另一种是应当适时进行人口政策调整,逐渐放开二胎生育的政策,使生育率缓慢回升至一定水平再加以稳定。笔者通过对泰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分析认为:稳定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严格执行现行政策仍然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我们决不能因为目前出生率处于低水平而对人口形势产生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6.
在宋健人口发展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单独二孩政策对模型控制变量总和生育率β(t)和年龄别生育因子hi(t)的影响后,对我国2011~2050年的人口总数和人口结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单独二孩政策下,人口总数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14.09亿,2050年降为8.97亿;人口结构将依旧呈现明显的“▽”形状。之后,将其与保持原计划生育政策和取消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现在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合理的,并建议在2025年前后进一步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统计》2013,(12):4-4
聚焦单独二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家观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认为,争论已久的“单独”生二胎政策,符合我国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富阳市符合"单独"政策夫妇的分布和生育意愿,及对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人口结构、公共资源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强领导、协作、研究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幸荣  张春 《统计与决策》2016,(23):104-106
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广受关注,“单独二孩”政策遇冷到今年刚实施的“全面二孩”新政策更是引发了热烈讨论.新政策的实施势必影响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然后通过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政策的实行能够提高总和生育率水平、抑制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改善受教育程度等多种问题,而且计划生育新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数量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并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的解决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提高人口科学文化水平方面研究了提高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以贝叶斯网络为工具,在对长江地区人口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从大量人口数据中分析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建立描述人口素质的相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为人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富阳市符合“单独”政策夫妇的分布和生育意愿,及对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人口结构、公共资源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强领导、协作、研究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凉山州是全国彝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南部。目前,凉山经济社会中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差密切相关,它是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历届州委政府都坚持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不放松,精心组织,措施到位,将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妇女地位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解决人口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人口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文兼武 《统计研究》1991,8(4):27-30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村人口数量多,素质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在农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点也在农村。人口素质是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重要。人口的文化素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如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技能和生产经验等。其中,文化程度是最基本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掌握科学技术、生产技能的多少、快慢和熟练程度,还决定了生产经验的积累是否具有创造性。本文根据全国670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从总体上判断农民的文化程度,并分析它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实施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管理机制。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的减缓了全区人口规模扩大的态势。1953-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间全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6.61%;80年代后,我区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有所缓解,1982-1990年人口年均增长降到了1.35%;到90年代,我区人口总量增长速…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的历程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深刻意义。一、建国以来,人口发展六阶段 国以来,许昌人口总量由1949年末的213.69万人增加到2008年末的456.41万人,这期间许昌人口数量的增长大致形成了“三起三落”的六阶段,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中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政策两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制定各个时期的人口计划和政策,各级党政领导要求统计部门经常提供有关人口方面的信息。人口统计工作,应该时时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的要求,在信息提供、决策、咨询、检查督促、信息反馈等方面发挥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人口已达13亿。这是个喜忧参半的日子,喜的是,上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的国情,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组织全国人民进行了计划生育的伟大实践,短短的三十多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  相似文献   

18.
孙霖 《四川省情》2003,(7):9-12
一、四川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全面发展,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全面发展 截止2002年底,全省有各级计划生育机构9350个,工作人员27430人(含乡级自招自聘一年以上人员1631人,占6%)。从结构情况看,(1)行政管理网络:省、市、县三级  相似文献   

19.
人口发展方程模型在我国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题中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考虑到今后的人口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利用动态的人口预测方法对我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将总和生育率(TFR)直接纳入预测模型,并考虑了生育模式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对在预测变量特别是生育率函数的取法和死亡率函数的设置上进行了讨论和改进,还在总和生育率(TFR)上进行了高、中、低水平的不同情形下进行预测,其结果是有价值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方面研究了提高人口素质决策的评价体系,以贝叶斯网络为工具,在对长江地区人口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离散化处理后,从大量人口数据中分析人口健康素质问题,建立了描述人口健康素质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为人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