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中后期,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乡兵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北宋东京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宋王朝遂大力构筑城池,派驻禁军守卫,形成了"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完备的防御体系.宋与辽、西夏民族战争的频发和宋王朝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宋东京防御体系的直接成因.宋东京防御体系的庞大,加重了宋代"冗兵""冗费"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3.
镇戎军是北宋西北军事重镇,它北临西夏,南倚六盘山,是防御西夏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宋王朝对其地守臣的选择便十分谨慎.作者就北宋镇戎知军加以勾稽,列为年表,为宋、夏历史研究提供较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宋太宗时期,宋朝的对外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对辽主动出击到虚内守外、以防为主。张洎在太宗朝累官至给事中、参知政事,参与了宋王朝的重要政治活动,他几次上奏言边事,表达了其消极防御的外交思想。张洎提出在外交模式上防守勿攻、敌去勿追的思想;在内政与外交问题上,主张把内政放在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在西夏对宋边境的战争中,提出弃地妥协的主张。张洎理想主义的消极防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宗朝及北宋中、后期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5.
朝鲜王朝前期对于女真人的防御总体上是成功的,所以在长达二百余年的历史时段内始终掌控着与女真诸部交往的主导权。朝鲜方面对于女真人的防御,不仅仅是单纯地在军事领域部署并实施战守方案,其实质上是一个关涉军事、政治、经济及外交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工程,即诸措并举,互为补益,最终形成防御上的合力,而这恰恰是朝鲜在其北部边境取得突出防御成效的关键。至于朝鲜对女真人多次使用非必要的过度暴力,则给女真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以攻为守”的举动,单方面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实际上是朝鲜方面偶有防御失当的一种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6.
宋王朝的政策与土家族土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王朝军事政策 ,民族政策的分析 ,阐述了它们与土家族土兵形成的关系。认为 ,正是宋王朝的政策导致了土兵的产生 ,同时 ,对土兵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汉时期,地处北部边境的并州,是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交错相接的地区,也就成为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流、碰撞与冲突的前沿阵地,其人口来源复杂,人口数量极不稳定,其变化大致经过了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和快速减少这一过程,而这一变化实则是西汉王朝经济和边防实力兴衰的晴雨表,折射出这个王朝综合国力由兴盛转向式微。  相似文献   

8.
浅析宋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措施王菱菱宋代三百二十年间,先后与辽、西夏、金、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军事防御从未间断,边境时起战火。在长期的战争中,为保障从人力、物力上充分地满足宋军建设和作战的需要,宋政府在军备物资、交通运输、兵员补充、经费供应等各方...  相似文献   

9.
西汉建立之初 ,国势衰弱 ,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 ,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境侵掠 ,向河西、河湟和西域地区扩张 ,以及汉朝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加强西北边防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 ,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 ,以及汉朝为发展经济和加强边防建设的政策、措施 ,乃是对付强敌的一种积极的防御政策  相似文献   

10.
北方民族武力冲击对宋文化的双重毁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已有人指出,宋代文化在类型上与前代有相当大的差异。宋文化既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宋文化的特点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外部因素便是两宋一直处于北方民族强力的环伺之中。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长期包围和轮番冲击,对宋王朝造成物质上的惨重损失,同时在宋人心灵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宋朝政府推行“崇文抑武”,军事人才遭受不正常压制,使宋代武装力量并没能在技术上取得战略优势。不过在军事训练层面的详细规制与创新,保证了宋军战斗力,在抵御外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今天的国防建设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汉前期,北部边疆的防御政策仍以建造长城工事为主,一部分修葺利用前朝长城,另在部分地区新建长城。光武帝时期,在北部边疆形势的转变与中央政策实施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东汉长城的修筑。内蒙古东南部所见东汉长城,处于有利的军事地理环境之下,有扼守中原至蒙古高原交通要塞之用,为东汉时期军事边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地理环境与政治导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为防御辽朝,赋予边将便宜行事权,令其长期驻守,但多地位低微,领兵数少。在宋辽战争中,依据御赐阵图如果无法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甚至会使己方蒙受巨大损失,则会导致一些有为将领不得不在关键时刻突破将从中御的限制,而采取便宜行事的做法,采取自己认为更合适的作战方略。由于宋代推行崇文抑武国策,武将畏谨之风日盛,即使赋予他们便宜行事之权,也不能发挥应有之作用。而为了维护中央集权,自宋太祖始就采取诸多措施限制武将的便宜行事权。  相似文献   

14.
宋代三峡因其显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朝廷军事布防的重要区域。三峡拥有全国最为详备的地方武力,不仅兵种齐全、兵量众多,且具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南宋后期西部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军。三峡宋军虽无统一的指挥系统,但它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联防体系,密切了三峡地域军事合作,有力保障了宋代长江上游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15.
苗疆边墙与清代湘西民族事务的深层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清代苗疆边墙放在明清数百年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对话中详加检讨,形成一个对今天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基本结论:与明代边墙不一样,清代边墙已不再纯粹是一道军事工程,而是国家为解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族矛盾,在长期的民族政策对话中实现的一项民族制度创新;它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基于军事安全基础之上的,国家权力在多民族社区的成功运作,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对多民族社区的近代化重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宋朝时期,我国的海外交往非常频繁,明州成为当时设有市舶司的外贸港口之一。昌国作为明州对外交流的交通要冲,是宋对外交往的活跃地区。期间,昌国与日本和高丽的交往最为频繁,特别是普陀山在这一时期的对外往来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由于昌国地区在海上军事防御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昌国作为海上重要防御前线的地位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7.
明朝军事政策与晋冀沿边地区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沿边地区在历史时期曾经多次得到开发,但就其力度、规模和影响之于环境的变迁,则莫过于明朝。该文从聚落平面布局、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森林的减少等三个方面,就明朝政府对蒙军事政策影响下的该区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军事是人地关系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之一,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力也更大。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前期,澉浦镇完成军事性质向经济性质的转变。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前期,其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南宋后期,澉浦镇渐趋衰落,其衰落与鲍郎盐场的分立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当时南北政权的政治军事格局转变相关。端平以后,蒙元发动灭宋战争,南北关系趋于紧张,澉浦镇作为临安门户,军事地位凸显,影响其海运事业,遂至衰落。澉浦镇的兴衰转变展现了南宋时代江浙地区通商与海防的矛盾,促使我们去反思江南市镇发展史的“延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处于变革转型期的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首个军队经营营利活动最为严重的时期。回易与营运是其基本形式。终宋一代,军队经营活动不断,主要有三个高峰时期。军队经营活动历久不衰、禁而不止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除社会因素外,与封建制度、宋廷政策态度、养兵政策等息息相关。军队从事各种营利性经营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军费拮据,起到过"赡军"作用,但总的看,对军队建设、战斗力的负面作用与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精简军队 ,裁汰冗兵 ,建立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 ;2 .加强军队管理 ,改革更戍法 ,实行将兵法 ;3.完善募兵制 ,实现寓兵于农的保甲制 ;4 .重视军需。王安石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虽然没有解除北宋的西北边患、改变“积弱”的政治局面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北宋军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