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建设贵安新区能够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并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贵安新区能够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全新格局;能够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贵安新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对接整合,提高西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完善我国开放格局。并有利于贵州经济社会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同时,城市休闲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应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利用城镇化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通过构建休闲旅游品质提升的要素体系,有序推动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作为西部地区“两枢纽三中心”和中国战略发展第四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四川天府新区将在四川、成渝经济区和西部空间结构乃至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天府新区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产业是天府新区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天府新区旅游业发展,把天府新区旅游业发展与培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内陆型对外开放示范区,实施开放创新、区域联盟、生态为本、城乡共融、高端引领和特色精品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进入由速度型向质量型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实现"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新要求的三大路径.通过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的历史节点和特征事实分析、核心概念及其内在关联解析,建立基于"效率-公平-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阐释了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机理.研究认为,推动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实现形式,强调以城市为载体和行动平台,聚焦于城镇化建设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质量推动城市低碳发展转型,关键在于:(1)推动低碳城市发展三大变革,提高城市系统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水平;(2)构建绿色低碳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以低碳的路径,推动低碳城市高质量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形态,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提高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分析了林业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进程给林业发展带来的利弊,并总结借鉴了部分发达国家在林业发展应对城镇化进程方面积累的良好经验,提出我国林业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该在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人才激励、经营模式变革、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城镇化进程与林业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从中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建设目标出发,在对国内外县域城镇化研究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县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理念的耦合机理以及生态理念下实现县域城镇化的创新发展。首先,提出目前县域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外部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多主体协同问题和非包容性增长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其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生态理念"和"县域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概念辨析,结果发现生态理念的有机特征、系统特征和权利特征与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之间存在内在耦合性;最后,在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统筹发展三个方面引入生态理念,探寻县域城镇化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市群建设方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迈向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科学把握"中国情景"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及阶段性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建设,加快实现区域发展能级再提升,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在全球城市体系的创新链、价值链中实现地位跃升,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书写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地域文化的精华,是地域特色文化鲜活的标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文化传承维新的机遇。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可以同行。利用村落非遗资源融入城市体系,推进特色城镇建设;营造村落文化社区,重建文化空间;重视整体保护,恢复文化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实现,从而达到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的共赢。作为传统村落,南宁市缸瓦窑村地处城市新区建设核心地带,其自治区级非遗——香火龙的困境与际遇折射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的深层问题与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城市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归纳总结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能够破解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病"及"土地财政"等难题,指出"大开大合"的开发理念、立体式开发模式、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新区动态运营模式是城市新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丛然选择,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城市的持续发展;用三大定位构建"两型"社会的战略框架;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创新管理方式,用绿色技术和法规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构建"两型"社会,是长株潭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央十八大及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属性和特点,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借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城市发展指数(CDI)和城市指标准则(UIG)、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社科院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等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测度及评价指标体系,还以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探讨了具体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要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绿色化、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与新型城镇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在建设智慧城镇、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内涵,不断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质化、缩小某些领域城乡差距、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需要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协调,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南充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建立人口压力、土地利用、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4个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要素对南充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通过生态区划的方法构建南充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市生态安全状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推进可以助推青岛市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反映“以人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及反映“压力-状态-响应”的链式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协调影响力模型对青岛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时空格局及二者的耦合协调类型与关键阻滞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青岛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保持在0.35~0.53之间,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中一直处于领先态势,但社会城镇化水平较低;(2)青岛的生态韧性整体水平在0.40~0.50之间,与沿黄地区中心城市间呈阶梯性差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态势,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中处于引领地位;(3)青岛的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中的空间城镇化起反向制约作用,经济城镇化起积极推动作用,生态压力起负向约束作用,生态响应起正向推动作用,而生态状态的作用呈现由负向阻滞向正向推动的转化;(4)财政实力、创新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等因素对青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新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新疆经济、人口、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期望通过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内部差异性研究,为提高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首先利用熵值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2000—2017年的综合评价得分,然后运用Arcgis对新疆各地州市的时空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不同地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新疆的新型城镇化整体发展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州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指标是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城镇化是重要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绿色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绿色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因此选取人口转移、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反映绿色城镇化水平的一级指标,构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31个省份的绿色城镇化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呈现自西向东的阶梯状分布,西藏、甘肃等西部偏远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靠后,其绿色城镇化建设极度欠缺;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处于中间水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处于靠前的位置。因此,应采取推动城镇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科学规划绿色城镇化建设格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来推进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耦合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分析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二者耦合度稳定在0.99左右,具有良好的共振性,且协调发展关系从勉强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人口城镇化、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是阻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复合系统将向更优质的协调发展状态演进。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补足低碳生产系统短板、引导居民深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加大政策支撑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加大,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建设目标,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成都市2000~2011年都市农业发展实际,对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00~2007年之间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呈现交替升降变动趋势,2008年以后在都市农业发展前提下农业生态安全有所提升;目前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总体态势趋于好转。因此,积极以“三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生态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