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五四”以来,随着新文学的发展,从思想小品、政治杂文到抒情、写景、记事的纪实文字包括游记、随笔、回忆录和带有新闻性的速写、特写、报告文学等都被统称为散文。因而,颇多作者驰骋于这广阔的领域,并取得自己卓然的成就。丁玲的创作以小说著称于世,但在散文方面,半个多世纪来也留下不少作品,题材相当广泛,且具自己的风格。陈明在《丁玲散文集》的《校后记》中说:“作者的这些文章,无论叙事、  相似文献   

2.
作为散文家的丁玲,无论是对散文一般含义的理解,还是对散文本质及文体功能、特征的认识,同其他散文名家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她围绕“写出人物”,反映时代这一核心论点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散文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更是独树一帜(参见拙作:《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独特性初探》,《河北学刊》1993年4期)。因此,探寻丁玲散文理论观点的来源,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钻探其散文见解的理论意义和独特价值。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丁玲提出散文应“写出时代”,并强调通过“写人”以真实、深刻地  相似文献   

3.
从广义讲.散文是区分于小说、诗歌、戏剧的一种文体。它涵盖范围很广.诸如随感录、短评、日记、杂记、游记、速写、报告文学等都是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成员。在小学的教材中.散文占了很大的篇幅。把握好散文的特质.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从而打造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略论丁玲散文陈玉莲,癸申丁玲从事散文创作有50多年的历史。她写作了大量的散文,出版了十几本散文集。她的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玲的散文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云。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其散文的灵魂。正如有的论者所揭示的,反映时代的伟大变革,是丁...  相似文献   

5.
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微型小说,我常常感到无比焦虑,微型小说究竟属于何种体裁?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寓言?笑话?速写?抑或是我们常见的实用文体?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微型小说与散文的困惑 “小说”之前冠以“微型”二字,言其篇制的短小。唯其短小,故而不能有复杂的情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的许多微型小说作者就开始淡化、弱化,甚至虚化情节  相似文献   

6.
复出后的丁玲把喷薄的激情凝聚在笔端,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才华使其后期散文的真情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丁玲自文艺整风后,从一个善于以“性别与政治”写作的作家彻底转变成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转型后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特征。丁玲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和评判,是按照党的政策思想、阶级成分、政治态度等来分门别类、加工构造。不过,丁玲在遵循特定的理念框架时,在农民文化心理和农村生活气息的真实传达上,仍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巨匠,也是特具风格的散文大师。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多种。一九八○年出版了《茅盾散文速写集》,全书共收一百三十篇,是他一部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自选集。茅盾散文的创作,早在“五四”前后就“多产”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他的散文,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果打个比喻,这一篇篇散文就象一颗颗光波斑驳的珍珠,通过历史这条引线汇成一串,以其不同的色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风貌。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丁玲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从丁玲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丁玲女性小说的艺术风格,并对丁玲女性小说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丁玲作品语言研究等等,取得丰硕成果,且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即便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狭义的现代散文,也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大凡速写、随笔、小品、游记、杂文等等,都是散文大家族的成员。然而唯其体式众多,不拘一格,各种体式之间又并无明确的界限,所以人们对多种散文体式内涵的把握往往言人人殊,相去甚远。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在长期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写下了大量的包罗各种体式的散文作品,而且几乎对各种散文体式的内在特点都作过相当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新文学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考察茅盾在几种散文体式上的写作实践和理论见解,对于准确把握有关散文体式乃至茅盾散文的风貌,当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现代小说以一九四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小说以描写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为重点,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批判意识;由于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丁玲后期作品在题材表现范围上有所扩大,创作特色明显地有别于前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丁玲早期小说移置到女性话语语境内进行其外本文层次的阅读,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本文叙事的欲望及叙事风格。认为推动丁玲进行现代女性写作/叙事的本因是丁玲对女性自我的关泣及性别受压迫、欲求解放的现代意识焦虑,而丁玲执着女性性别的叙事与现代叙事系统即男性神话的差异,则赋予她早期小说本文鲜明的个人化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对丁玲新时期散文创作进行了论述从洒脱雄健、明快清澈的风格特征,鲜明生动、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朴质情真、凝练深达的语言艺术三个角度剖析了丁玲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其高度发达的报刊业、新书业以及各类媒介传递,为生存其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建构出多元的舆论空间和话语场域。上海舆论空间对青年丁玲公众形象的构建也起到重要作用。丁玲踏入文坛之初,《小说月报》作为丁玲最初发表小说的主要场地,不仅在文学外围打开了丁玲的知名度,其编者、读者、作者一同构建的舆论场域,也使丁玲的"摩登女性"形象和革命女作家形象深入人心;丁玲加入"左联"后,"左联"对丁玲形象进行了有意识的建构与生产,使"革命女战士"丁玲成为左翼文学代言人;"丁玲失踪"案后,上海各方舆论场获得了对丁玲形象想象和重构的话语权力,丁玲一方面在左翼舆论阵营中成为被"英雄化"的革命符号,另一方面在市民群体中再次成为被屡屡消费的"文化明星"。1936年丁玲初次踏入革命圣地延安便受到了极高的政治礼遇,离不开上海这一多元舆论场在此前对其公众形象的塑造。青年丁玲的成长与成功典型体现了革命语境下现代知识分子与都市空间的互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丁玲的小说在激越、昂扬之下,还始终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具体表现为:找不到归宿的绝望与感伤;“革命”与“恋爱”冲突中的困惑与忧思;暴力高压下的凄苦与悲凉;政治语境下的愤懑与委屈。其小说的忧伤色调显示了丁玲创作的情感化和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相似文献   

19.
散文,作为文体的一种,它的含义,是并不单一的,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中,它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从文体的历史看它可以和韵文或骈文相对称,一切不押韵或不讲对仗的非韵文或非骈文的文体,都可以称之为散文。第二,从现代的文学看,它可以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成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第三,作为现代文学体裁之一种的散文,它的具体内涵也不是单一的,也是因境而异的。它可以是一个大类,包括着文艺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回忆录、速写、传记以及杂文、小品文等等;其中,当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丁玲早期小说的梳理与解析,认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总处于两个异质文化圈的夹缝中,既受到传统乡村文明的牵扯,又不可避免地被现代都市文明所吸引,因此,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在这两种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展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