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似乎是被不断边缘化的命题,"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中的"立人"思想一直占据创作主导地位,这与他建国后的戏剧创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对当今戏剧站在文化启蒙立场反思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近出版发行的《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乐黛云、王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下文简称《思潮》),是一部我国近年比较文学研究出版物中难得的力著。二位主编在近些年来的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研究以及平行研究、影响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书中的诸位中青年作者以在世界格局中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宏阔眼光,从各自所熟悉的角度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就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思潮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影响,西方的意象派诗歌、表现主义戏剧、现代派小说对中国创作模式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扎实的论证,从而对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上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注意引进文艺解释学和接受美学、接受理论的观念和方法,重视研究接受者积极能动的主体建构作用,是全书的一大特色。以往的文学史著作在划分文学生活的要素,分析构成艺术价值的诸因素等方面,往往只注意到创作者及其作品,而接受的问题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接受者——艺术过程的第三组成部分问题,直到二十世纪才为人们所注意,在中国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田本相 《东方论坛》2006,(3):76-84,91
最初的鲁迅研究,给我打下治学的基础。一个偶然的机遇,使我转向中国话剧史的研究,认定中国话剧是研究中国近百年文化艺术史的一个典型领域。从曹禺的研究开始,以及对郭沫若和田汉的个案研究,而走进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的研究,由此不断扩展到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二十世纪戏剧论辩史,以及新时期戏剧的研究。在不断的学术交流中,逐渐延展到对台湾、香港和澳门戏剧史的研究。我希望能够写出一部《中国话剧艺术通史》来。  相似文献   

4.
1903—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曾发动了一场声势颇大的戏剧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就是陈去病。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在研究陈去病的戏剧活动时,仅仅局限于他发起创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着眼于其中一两篇理论文章的阐释,很少涉及其他内容,更无人涉足他在《警钟日报》时期的重要戏剧活动。本文从大量史料出发,对陈去病在这场戏剧改革运动中的卓越贡献作了较完整论述,以期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试析奥凯西的悲喜剧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凯西是二十世纪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中重要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枪手的影子》、《朱诺和孔雀》、《犁和星》共同构成了都柏林三部曲。他的戏剧极大地丰富了爱尔兰的民族戏剧,开创了剧坛新风。奥凯西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悲剧与传统的喜剧叠影重塑成了全新的悲喜剧,即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实质,这是萧伯纳“矛盾修饰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奥凯西创作悲喜剧的原因大致有二:一为其辩证的生活态度,他一向认为有失方有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二为社会对戏剧的要求和需要,观众渴望热烈的场面和诙谐的戏剧语言,对当时舞台上的中产阶级生活已感厌烦。  相似文献   

6.
评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9—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是美国新剧运动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剧作家。他在戏剧创作中,既继承了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深受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综合各家之长,将传统的戏剧表现手法大胆改革;充分吸取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长处,勤奋探索,勇于实践,创立了独特的戏剧风格。他一生中写过六十多部风格各异的剧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财富,并且为美国戏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空前繁荣、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7.
胡适与宋春舫作为《新青年》的同人,其不同的戏剧观给"五四戏剧论争"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而这也凸显了《新青年》同人内部始终呈现为一种分裂的状态。胡适对《新青年》1918年第五卷第四号(戏剧改良号)上刊登的宋春舫《近世名戏百种目》的删改从文献的角度印证了这种裂隙的存在,尽管胡适在尽力弥合宋春舫与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的裂痕,但是"五四"退潮之后,不同的思潮将他们导向了不同的理论取向。胡适以社会变革为主要诉求大力倡导社会问题剧、取较激进的全面学习西方戏剧,宋春舫则始终坚持戏剧的本体特质,提倡新剧、保留旧剧,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寻求中国戏剧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广泛吸取前代文学的艺术营养,那么,对距他时代不远的清初戏剧名作《桃花扇》,是否也有所借鉴呢?这就是本文要加以探讨的论题。一、《楼梦》广泛涉及前代戏剧,唯独不及《桃花扇》曹雪芹于中国古代文学造诣精深,《红楼梦》的描写广泛涉及前代作品,而于戏剧涉及尤多.写了不少演剧场面,且借戏剧构成情节敷演故事。如第23回回目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苦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往往借戏剧展开,其它情节也多涉及戏剧。我们不妨罗列一下《红楼梦》所涉及的戏剧作品:1、《西厢记》(2…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年,无政府主义思潮从东西两路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知识阶层发生了较大的震动,并开始泛滥。 我国最早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应首推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刊载了俄国民粹主义者索菲亚斗争事迹的小说《东欧女豪杰》其中介绍了民粹派的精神领袖、无政府主义的始祖巴枯宁。1903年《大陆》杂志发表了《俄罗斯虚无党三杰传》,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宣传的着重点在于介绍巴枯宁的破坏主义和俄国虚无党的活动,就中国多数宣传无政府主义的人来  相似文献   

10.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和美国杰出戏剧家奥尼尔戏剧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在意象构架的象征世界里隐寓着曹禺对原始文明、封建文明和资本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初期中国的伤痕戏剧与 20世纪 50年代苏联戏剧及文学的“解冻”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是相似的社会发展情形和“解冻”思潮的直接影响,决定着新时期初期戏剧与苏联“解冻”思潮的汇流。苏联“解冻”思潮所强调的“写真实”、“人道主义”、“文学是人学”等观念和理论,对新时期初期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洋务思潮”研究的“始作俑者”──刘学照教授《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3月)是刘学照教授的一部专题学术论集,共收入作者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十余年间关于洋务思潮的21篇文章。1982年,作者在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3.
评《二十世纪中国史》李光一,赵文远李云峰、陈舜卿编著了《二十世纪中国史》。该书分为两部。本文涉及的第一部共60万字,可谓是工程宏大。作者以史为据,史论结合,文笔精炼,字里行间流露出独到的见解,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综观全书,有以下特色。一、它不同于一...  相似文献   

14.
《长歌当啸》力图为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绘制出一幅群英谱,为百年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家写真立照,表现出作者对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反思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剧坛掀起一股不小的“荒诞热” ,诞生于此期的新时期荒诞型探索戏剧是西方荒诞派戏剧思潮冲激与中国现实国情交汇的产物。它在人物、情节、时空、风格、手法上同荒诞派戏剧有相近相似之处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荒诞型探索戏剧主题是高度理性、轻度荒诞、严肃明确、易于把握的 ;人物虽也有夸张、变形、正反同体、阴阳转换、类型化、符号化、漫画化特征 ,但还重视性格刻划 ;情节荒唐奇诡 ,不可理喻 ,但并不“反情节”、“反戏剧” ;风格怪诞 ,悲喜混合的荒诞型探索剧可归之于以荒诞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之作。荒诞是手段 ,最深刻地揭示社会人生的本质和真理才是目的 ,表现荒诞只是为了消灭荒诞  相似文献   

16.
出身传统士绅之家的林同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其长达八年的留美生涯。在留美期间,林备受当时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正是在此时期,林确定了其文化形态学的史学基础。1934年回国后,特别是抗战发生后,处于大后方昆明教授群之中,受时局的刺激,林逐渐放弃原来著书立说的意愿,开始尝试办期刊,《战国策》半月刊应运而生。林针对中国抗战时期文化建设方法问题在《战国策》发表了《第三期的中国学术思潮》一文。该文是林形态史观与学术方法论相结合的典范,一经发表,各界反响颇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系统中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更迭。第一次是流贯于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第二次是泛滥于“文革”时期的文艺逆流;第三次是勃起于历史转折时期为现实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的复兴期。新时期中国戏剧与外国戏剧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突破"文革"时期与世界隔绝的完全封闭,到敞开国门、完全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所引发的戏剧思潮和创作的主导流向,是问题剧与"解冻"思潮汇流、戏剧观念的论争、现实主义的深化、现代主义的探索,以及新的演剧体系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进化史观的传播,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二十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历史编撰学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象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章太炎的《清儒》、《学隐》、《学变》等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做较为系统的分析,兼顾对其他用新观点写出的学术史著作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剧作构思闪光点.本文力图以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茶馆”这一浓缩着中国文化传统及生存方式的原型分析,阐释选择原型意象作为戏剧环境对戏剧主题显现、戏剧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安排等因素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从原型意象带来的假定性、剧场性要素的实现,揭示《茶馆》对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