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旺 《交通与港航》2021,8(6):59-64
为解决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建设发展破冰,以佛山为例,从用地保障、建设补贴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思路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停车产业化发展路线,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其建设标准是规划审批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现行《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属于天津市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于2000年开始实施.对当时居住区配套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与建设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亟需对现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及定额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3.
一、天津市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而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使天津市的基础设施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城市载体功能稳步提高、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养管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和“三、五、八、十”奋斗目标的提出,面对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基础设施的建设出现了新的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投入不足,使基础设施欠帐增加。这几年,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虽然  相似文献   

4.
陈志 《城市》2017,(9):51-54
海绵城市作为全新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其实质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结合天津市气候特征、地质水文条件和经济成本,确定适合天津市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功能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是新时期城镇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编制海绵城市设施标准设计图集、设计专篇、审查要点可以规范工程做法、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设计效率,统一审查标准对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梁燕君 《城市》2007,(11):38-41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从天津市目前情况看,近几年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数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配套停车场的建设较为滞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已成为制约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组成。要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 一、我国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现状 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988年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合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7.
李全喜 《城市》2008,(3):3-7
2007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对市政基础设施提出新的需求.奥运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对城市环境提出新的标准.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城市面貌发生更大变化,为此,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把握好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8.
王永阳 《城市》2016,(6):56-60
海绵城市建设是目前生态城市发展的重点.笔者结合天津的特点,针对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湿地、河流的保护改造、可渗透路面以及下沉式绿地的推广对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并提出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推动天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丽群  单国彬  彭瑞林 《城市》2016,(12):29-33
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北海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停车设施主要存在停车泊位构成不合理、 停车场利用不充分和缺乏有效管理3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北海市现状与城市发展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采用机动车保有量法、 用地生成率法和交通量生成法综合预测停车需求规模.根据停车需求预测,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从社会公共停车场类型划分与管理、 丰富停车设施形式、 完善停车管理政策与法规、 提高配建停车位标准、 加强停车诱导和大力推进公交发展等方面着手,制定一条适应地方特色的停车设施规划模式,同时为其他城市的停车规划提供辅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邹宇 《城市》2008,(11):95-9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亟待建立一个政府信用和有限财力支持.但又不单纯受制于地方财政实力的、市场化机制运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以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