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演变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性别构成是影响人类婚姻、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因素,也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是编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人民生活、劳动、城乡建设等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分析了中国总人口性别比演变动态及地理分布特征。表明:(1)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性别比偏高的国家,新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2)1953到2005年,年龄性别比曲线越来越平稳,性别比最高峰值呈现有低龄组向中龄组及高龄组转移的趋势;(3)各省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性别结构差异由大变小;(4)山区性别比高于平原。重工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郭永昌  丁金宏 《西北人口》2015,(1):28-31,38
西南地区县域离婚人口性别比普遍偏高,离婚男性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婚姻挤压。西南地区县域人口平均离婚性别比为138,15岁以上离婚率为16.8‰,男女比例差别很大。离婚率在0-30区段的县域分布最为集中,离婚性别比在100-150间的县域最多。1990-2010年间离婚率除少部分县域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离婚性别比总体上升,上升幅度在50-150之间的县域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这4个区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5%,若按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推算,其对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贡献率达57%,使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7.4。因此,这4个远城区可谓是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区域。在这4个远城区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引导群众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不仅可以遏制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而且可以对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综合治理提供典型示范经验。2009年,武汉市人口计生委制定"‘武汉市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1982年和1990年进行了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各种人口现象在八十年代间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从两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对比中反映出来。本文通过这一方法分析这一时期福建省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变化。一、人口性别比的变化1.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的性别比变动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幅度不大。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里口福建省总人口为30,048,275人,其中男性15,434,048人,占51.56%,女性14,614,227入,占4864%,人D性别比为10561。这一数字与“三普”福建总人口性别比105.92相比略有下降,也低于全国“四普”…  相似文献   

6.
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性别人流指数”为量化指标具体反映中国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强度。结果显示,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强度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育龄妇女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强度也不一样,其中对农村中女儿户妇女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7.
曾毅 《人口研究》2001,25(6):75-77
1 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很多农民超生、利用B超进行非法性别鉴定 ,流产女婴保胎男婴、不生男孩不罢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儿防老。在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 ,养儿防老的现实需求大大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少地区实际生育率的居高不下、出生性别比的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全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从 1981年的 10 8 5上升到 1989年的 113 8、1995年的 115 8;0~ 4岁性别比从 1990年的 110 2上升到 1996年的 12 0 0。这些是全国的平均数字 ,农村落后地区的出生性别比与儿童…  相似文献   

8.
性别比是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统计事业的发展,资料愈益丰富,对总人口性别比、婴幼儿性别比,出生性别比等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但是,对死亡人口性别比、民族人口性别比、行业、职业人口性别比以及各种婚姻状况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却不多见。过去,我们苦于无这方面的资料,1982年人口普查第一次调查和汇总了这些项目,取得了较为系统、可靠的资料,为我们进行这些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拟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1984、1985、198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及1987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残疾人调查的有关资料,对不同婚姻状况人口性别比(以下简称婚姻别性别比)做一些初步的计算和对比,以期发现线索,探讨规律。  相似文献   

9.
邱红 《人口学刊》2007,(5):15-18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生育观念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忽视了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影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农村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要想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社会必须更加关注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燕  黄玫 《人口研究》2004,28(6):27-33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全国关爱女孩试点县重庆彭水和云南会泽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与地处发达地区浙江省绍兴市的调研比较,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阶段、特征和经验模式,试图探索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内在规律。文章提出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三阶段假说,并在调研基础上总结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机制、方向和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以出生性别比升高机理为基础,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分析2000年份地市横截面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实证研究各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通过影响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进而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各因素存在空间相互作用,其空间自相关属于高高-低低类型;传统文化、公共政策、城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将抑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医疗发展水平将促使出生性别比升高;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出生性别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是性别选择流、引产,而传统文化是根源性的原因,韩国性别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后果,影响了韩国的社会稳定;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女童权益、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法规;韩国的公民社会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公共治理,出生性别比出现显著下降,而且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升;韩国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治理对中国解决相关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人口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 ,人口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因此 ,从人口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道德原因 ,阐释人口道德的生成机制 ,重建科学的现代的人口道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由于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是婚配年龄性别比失衡,并进而导致买卖婚姻、拐卖人口、性犯罪、家庭残缺甚至社会的不安定。国内外学术界广大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特征、原因、以及将会造成的结果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结论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有一定的增长;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程度不同,人口性别比也有一定的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地区、年龄、民族的城镇化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蒙古族人口的城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扎兰屯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总人口43万人。2009年,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58,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显示的数据是101.78。众所周知,出生入口性别比偏高是问题,偏低也是问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被中央《决定》列为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五大任务之一的背景下,这样的数据可信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性别比的时间空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五次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分别对我国总人口、出生人口、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总结出 1 94 9年以来 ,我国人口性别比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生命表及其在人口性别构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倾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为目前人口学界的一大热点.如何判定一个人口的总性别比是否正常,中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究竟如何,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与近年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偏高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童效前  尉威 《人口研究》2002,26(2):76-78
1 问题的提出表 1  1995~ 1998年宝鸡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年 度 1995 19961997 1998  出生总性别比 118.911912 0 130其中 :一孩性别比 10 2 10 19910 1 二孩性别比 195 187 2 132 33  资料来源 :计划生育报表表 2  1995~ 1998年全市分县区出生性别比 (四年平均值 )县 区 总出生 (人 )男女 平均性别比金台区渭滨区宝鸡县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 县陇 县千阳县凤 县麟 游太 白5 39667412 2 74714 3951330 2134 70786080 4837492 6162 2 1812 0 5495 56170187451192 010 82 910 0 2 164 676319332 12 3662 0 4410 9410 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