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最早的妇女报刊是1898年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这是晚清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以及晚清自办报刊的热潮是妇女报刊诞生的大环境;晚清妇女解放思想的萌生及其实践是妇女报刊产生的直接动因;晚清自话文运动的推广与妇女报刊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换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民族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晚清文学观念的嬗变所作的历史考察及个案分析,认为中国文学观念在经过晚清时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后,已开启出以粱启超为代表的功利文学观及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审美文学观两种与传统文学观念迥异的发展理路,而这恰恰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晚清白话报刊呈现出了诸多现代报纸的特性,它通过在报刊上普及使用"下里巴人"般的通俗式话语方式对传统社会的特权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为社会民众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舆论表达空间.在独立性的支撑下,摆脱对于政治权力的依附,充分调动报刊的知情权和表达权,重新建构起信息流通体系和舆论模式,积极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对国家政府的监督,为晚清社会的公共舆论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晚清翻译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鲁迅与晚清翻译文学接触的情况,并探讨翻译文学对鲁迅所产生的几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受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将中国文学现代性“五四起源”合法化,缺乏对晚清文学尤其是小说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基于对线性史观的解构性反思,深入考究晚清小说翻译文学体裁、文学主题、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而系统分析晚清小说翻译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发现晚清小说翻译在“前现代”语境中已经具备了诸多现代性特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7.
关于晚清七十年间文学的命名,自上个世纪以来几经反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前通常称之为晚清文学,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称之为近代文学,九十年代以来或称近代文学或称晚清文学,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又有以晚清文学代替近代文学的趋势。这一时段文学命名的变化,既有着复杂的时代政治发生变化的因素,同时又有着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录转载的引入与普遍实践促进了晚清书刊编辑出版的繁荣,在实践中,出版人及作家发现摘录转载报载文字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于是对报载特定内容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要求逐渐增强,“不许转载”的呼吁和申明开始在晚清报界流行并成为行业规则,随后获得法律保护。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促进了报刊文字版权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中国现代报刊文字的版权保护行规法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普及和规范化是认识中国现代版权意识和制度产生和建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本的情况比较普通,特别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大文艺期刊,集中了晚清第一流的代表作;约有1/4以上的小说理论出自文艺期刊,其中名篇的比例更大。文艺期刊有优于其他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兼具文学专门性,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大量史实,论述晚清报刊的发展历程,认为从规模和影响看,大致上可分为澳门广州、香港、上海三个阶段。其论及的时间跨度是1815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  相似文献   

11.
晚清前期,在西报知识的启发下,报刊论政观念中逐渐包含现代化思想因素。一是在对西报知识的阐述中体现现代报刊论政理念,二是直接阐述了报刊论政的公共性、独立公正的言论立场、以及言论监督的合理性等问题。晚清前期报刊论政观念中的现代化因素,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知引介,或者说明办报重要性的佐证。从思想史的视野看,其构成了后续思想突破的铺垫和氛围,成为报刊思想史发展中必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以其"三界革命"文论为中心的文学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文学形式的嬗变,文学作为启蒙民众的工具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道路,而晚清小说的繁荣与白话文运动的蓬勃开展,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者理论提倡后的必然选择,这也可视为梁氏文学启蒙思想的又一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刷业的进步,报刊语言和文体的成型,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从"天下"到"万国"和"世界",由历史循环论到历史进化论,晚清报刊的时空转换和时空想象同时也催生了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在办报办刊理念上,晚清报刊以"通上下内外之情"强国,以培育"国民精神"建立国家认同,以"改良思想"救国,以"正确、适宜"之独立言论报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晚清报刊不仅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现实基础和观念前提,更为"想象中国"进行舆论造势,成为民族主义思潮勃兴的引擎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受新思潮和新媒介的影响,晚清民国对李清照的接受呈现出新样貌。晚清民国报刊上大量原生态的文献资料证明,李清照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甚至被塑造成女性启蒙的典范。报刊从叙事模式上嫁接女权宣言,从思想内容上强化其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权的个性,从道德评价上洗白其再嫁的污点,从图像传播上昭示其高洁人格,以此塑造李清照女性启蒙典范形象。相较于其他古代才女,李清照确实具有被塑造成女杰的潜质,其人其文所具有的特质亦自证了历史选择的深层动因和合理性。这是时代思潮感召下五四知识精英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李清照接受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折点,也为其在后世的接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晚清新闻出版业对文学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新闻出版业对文学变革的影响陈玉申晚清,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新旧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时代之下,中国文学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出现了新的文学面貌和新的文学潮流,呈现出由古代向现代演进的趋势。以改良主义文学和辛亥革命文学为核心的文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东周列国题材报刊小说是晚清报刊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春秋战国与清末皆属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历史的相似性使得清末报刊小说中出现了不少以东周列国为题材的作品,借助东周列国的历史外壳,表现清末时政及社会状况。这些作品主要有三种类型:借鉴传统小说编撰手法之作、翻新小说、翻译文言典籍之作,总体呈现出与此前同题材作品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戏曲创作中,时事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宏大的内容和新变的特征,彰显了晚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文献的散佚和研究者的轻视,晚清时事剧的研究一直处于整理阶段,尚未对其有深层次的研究。晚清时事剧的内容涵盖广泛,题材丰富。与之前的时事剧相比,晚清时事剧在审美特征、语言等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晚清时事剧作为时代的文学,在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方面都承担了历史的使命,也是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国维的超功利人本文学观分别开启了"五四"时期"为人生"和"为艺术"两种文学观,但这种影响却是曲折的、复杂的."五四"时期这两种文学观缺乏晚清两大文学观的纯粹性,它们各自都具有多种文学观交相为用、看似分裂实则互补的特点,因而共同地呈现出驳杂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晚清"乌托邦小说"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适应了中国人在当时构建民族国家的需求,其中包含了知识分子渴求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因素,知识分子也在文学世界当中,通过多维视角和多层次对民族国家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描绘,丰富了晚清民族主义的含义。晚清小说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想经由报刊传播和小说的阅读而进入大众之中,在推动民族主义从思想形态演变为社会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