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读者来信问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对该草案投了反对票,此次涉叙决议草案未获通过。请问,这是中国第几次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中国曾对哪些提案投过反对票? 相似文献
2.
张佳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1-23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多种历史因素的产物,文章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认为西方世界的兴起与基督教伦理息息相关。基督教伦理有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合理内核,基督教伦理在这里包括救助伦理、婚姻伦理和经济伦理。这三者在西方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保证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它有力地支持着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强国先后崛起。它们的崛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如何吸取其经验,避免其教训,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4-116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着不同于西方经验的"中国特色"。大学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并紧密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大学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和土壤,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担负着不可回避的责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学建设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培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F0002-F0002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引起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而且史无前例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由此在世界文化中增添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5-12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中国“他者”形象的塑造,是随着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采用“和平演变”方式把中国变为“我者”的企图失败后,为了遏止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把中国变为“他者”,采用贸易战的方式进行打压。受挫后,竟罔顾事实,指使郑国恩(Adrian Zenz)之类的所谓“学者”,杜撰所谓中国新疆存在民族灭绝、强迫劳动等侵犯“人权”问题,其实质就是借打新疆牌,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辅卿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2)
英语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同时,产生了英语的变异并引发了各国英语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个形势,本文认为,应深入研究世界英语形成条件下我国英语教学采取的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国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58-60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必须在我国的对外战略中阐明。为此,围绕着中国是不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地区性大国、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将中国定位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曼德尔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的合并重组浪潮、欧元的产生等趋势,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会给中国以更加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80-85
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对社会发展道路深刻把握的一个重要体现,代表着人类实践方式的新进步。马克思将世界历史纳入其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中考察,更使人们清晰地把握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走向,体会到全球化的内在脉络。以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南,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中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和时代任务,进一步增强对外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全球政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行为体的多元化、国际权力的重新分配以及管理行为体互动的国际制度、观念、规则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多节点政治转型。多节点政治中行为体的权力来自于其在网络中的位置,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制度、观念、规则等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中心节点,并成为全球政治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节点。在当前背景下,中国首先要设法减少影响行为体之间良性互动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要处理好复杂的周边、大国关系。其次,要避免陷入多极制衡的权力政治怪圈,积极探索多节点政治互动模式。再次,要提升自身的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梅荣政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0,3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燕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构成了殖民地国家进步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 ,对殖民地来说 ,只有在人民觉醒的基础上发动社会革命 ,推翻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才能享受到新的生产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与中国的理性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彤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6-19,29
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对我国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理性应对西方“和平演变” ,应从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因素中吸取教训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积极应对网络挑战 ,坚持和弘扬邓小平同志注重实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夏志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S5)
早在唐朝,中国史学就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史学的发展。公元13至16纪,西方传教士来华,海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渐多;17纪后,西方中国学形成热潮。现代海外中国学研究队伍庞大,资金雄厚,手段先进,学术成果众多,并且加强了国际的协作和交流。与此相适应,中国学者也加强了对海外中国学的介绍和与世界同仁的联系交流。 相似文献
18.
19.
张泽鸿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46-53
20世纪以来,究竞是“中国美学”,抑或“西方美学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世界美学”。长期以来,西方学界藐视东方美学的存在合理性和价值,而以西方美学为普世化的美学标准。国际美学格局中,东方美学缺乏话语权,本土美学与“世界美学”相背离。从普世化美学的视角来看,“西方美学”是一个泛化概念,而且它本身也只是地域性的本土美学,却并不是代表未来世界美学的参照蓝本。“中国美学”有古典与现代两个形态。在学科体系化和专业化以后的中国现代美学,有五种现代化的向度:科学向度,艺术学向度,生命哲学向度,马克思主义向度以及现象学向度。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形态,以华夏艺术精神为核心的美学体系,能为世界文化带来与众不同的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强调了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在消灭狭隘的民族地域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从民族性、地域性走向世界历史性的辩证过程,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和普遍现象。这就为合理界定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