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碑志文多用"史汉之法",王安石碑志文却与叙事手法复杂、笔端饱含情感的"史汉之法"保持了一定距离。王安石的心力所注,往往不在叙事的精彩,而在于议论的精警。欧阳修碑志和"史汉风神"相通之处在于,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手法,凸显要描写的这位墓主;而王安石的方式则是通过议论,将主人公的形象提炼、深化,他并不满足于对主人公这一个人的显扬,而在于发掘他背后这一类人物的共性,继而弘扬这类人物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这正是王安石碑志不同于"史汉之法"和"史汉风神"的特殊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彦卫言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论者多沿引袭用,但对其具体所指则又往往语焉不详或各执一词。其实,史才应是对唐人小说叙事建构艺术的概括,诗笔应是对唐人小说诗意化抒情特征的概括,而议论则是作者根据小说人物或情节而引发的关于伦理道德、社会人生等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4.
碑志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和造型艺术,在现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清末以后走向现代化,对此学界鲜有研究。文言碑志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三个面向。首先,该时期不仅引入了“纪念碑”“滑稽碑”等新文体,戏仿类拟碑志作品也开始盛行,凸显了碑界革命新风潮。其次,碑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打破了古典时代的行文规范,在句式上不限字数、不拘骈散,用韵也更加自由。再次,文言碑志中渗入了不少白话元素,并运用了大量新词汇和新典故。最后,随着现代政治文化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该时期碑志在叙事上多以重大政治事件为线索,一方面突出个人命运与大时代的紧密联结,另一方面也逐渐成为政治宣传的一部分。碑志中的议论也往往紧跟时事,具有浓重的革命色彩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5.
韩愈欧阳修碑志文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古文运动不同时代的领袖,韩愈和欧阳修同为名重当时的碑志大家,由于时代、文风、气质、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碑志文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包括叙事方面的雄逸之别,抒情方面的肆醇之别,还有取材方面的奇正之别等等。通过对他们碑志文风格的比较,本文认为韩愈的碑志文开拓了碑志一体的文学功能,而欧阳修的碑志文则凸现了碑志一体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散文中,碑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欧阳修的碑志可说是“庆历”风云录,“系乎治乱”文。它全面地反映了庆历新政前后北宋政坛上围绕革新进行的激烈斗争,借碑志系统地宣传了革新的思想。这些碑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以及文章布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欧阳修的碑志是中唐、北宋中期事实上存在着的变法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过去,人们囿于“谀墓”的观点,往往轻视或否定韩愈的碑志。诚然,由于碑志属歌颂死者的体例,且韩愈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本身的局限,其碑志中确有一些“谀墓”之文,但“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8.
南宋季末,刘克庄主盟文坛,撰写了体量庞大的碑志之文,地方化与家族性特征明显。其碑志"以情度情"的审美逻辑,判然有别于理学家"以理节情"的文体书写观念,人格表达的艺术实现则以用晦与互见之法重出或略不论著,使文辞简俊而布置有致,且于叙事之外几乎篇篇征经引史,难逃词科习气之嫌,此又别出宋人一格。刘克庄碑志多作于暮年奉祠乡居期间,因其衰病思钝,不免将精神上强烈的盛衰体验投注到对行艺功业、政治理想和生死哲思的折冲、应时与妥协之中,情感亦从私人领域转向公共空间,以切世用,碑志蕴涵着浓厚的秩序重建意识,因而更具审美情致和韵味。  相似文献   

9.
“以事写人”是元好问碑志文的重要特色。元好问碑志文结合人物主要行状事迹,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在处理与多个人物相关的事件时,采取篇与篇之间互文见异的方法取舍安排材料,不但成功地叙写了人物,而且使其碑志文史料的含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宋代私家撰写的碑志行状,是国史馆修撰臣僚传记的重要史料来源。元代修撰《宋史》列传大致保存了宋代国史和实录的原貌,可以推知其主要内容也是来源于私家所撰的碑志行状。但是,由于两者性质和立场不同,《宋史》列传和行状在叙事语境、史料取材和人物评论等方面呈现迥然不同的面貌。在叙事语境上,前者侧重整体,突出国家兼顾个人;后者侧重个体,突出个人兼顾家族。在史料取材上,前者求真求实,后者兼采虚诞之谈。在人物评论上,前者褒贬分明,后者有褒无贬。总之,《宋史》列传与私家传记在史料价值上各有短长,不应盲目抬高官方正史,也不应刻意贬低私家传记,两者参考互证,才能获得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左传》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方式大致为两种:一是“举事而是非自见,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这种方式可以叫作“皮里阳秋”;一是作者插入一些议论,这些议论或是借作品中某个主要人物之口说出来,或是引用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如孔子等人的评论,有的则是作者借“君子曰”叙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碑铭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无论是结构布局、描摹人物,还是记叙事件都有突出造诣。其结构布局严谨而又多姿,元好问既遵循传统笔法,又能打破常规、依人据事而灵活调整达到最佳效果。描摹人物上,元好问采用人物对话、互见和品评议论的方式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记叙事件上,元好问以其平实的叙事态度间杂以传奇的叙事手法、高明的选材方法把碑铭文写得真实具体、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一生至少写了近百篇碑志文字,其中有90篇保存着铭诗。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量。尤其是这些铭诗的写作突破了碑志文字尚实和尚简的局限,感情真挚,笔法灵活,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记人均各得其宜,且各体兼备,填补了他诗歌创作体裁样式方面的空白。本文即从碑志文字的源流发展中,论述了元好问碑志铭诗的文学成就,弥补了元好问诗歌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代世界的命运。而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或竭力讲出一个故事来 ,则预示着对个人主体性的修复意图。这是关于叙事形式的社会学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四史写人能选择典型事件,写出矛盾冲突,重视语言描写,显示心灵深处,描绘生活细节,注意场面描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记载人物作品,力求将写人、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从而逼真地塑造了历史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张说现存碑志中,官修碑志为奉敕为三品以上的重臣或皇亲国戚而作,《姚崇碑》为其最为特别之作。该碑在类型化的颂美之外,采用异常简写碑主族出、世系与乡邑,不写亡妻,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暗讽姚崇的孝心等方式表达“微言大义”,使其碑志由注重实用性向偏重文学性转变。私修碑志则是应朋友、亲戚、同僚之请而作,《贞节君碣》为其早年的代表作。该碑运用小说笔法、选择典型细节等方式,使模式化的碑志逐步成为生动形象的人物传记。这些变化体现了张说“实行”“素心”的创作理念,展现出文学性、个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牙买加客栈》作为一部悬疑小说,人物是叙事重要的一部分,其人物的叙事手法包括:浑圆人物性格让人物更加立体化、更形象、更具有可识别度;人物的性格通过女性视角和不欺人的内在心理的描写这种悬疑小说特有的叙事模式而得以深入刻画;哥特式空间对于哥特式人物的叙事起着烘托的作用,而将男性作为哥特式人物,以女性的视角来展现,则使小说的女性主义意味更深。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散文以其感慨淋漓、纡徐往复、一唱三叹的"六一风神"著称于世,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元灵活表达方式也是构成其"风神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文中不论序、记、墓志碑表还是史论与史传等,都能自如灵巧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以叙为议,或以议为叙,或夹叙夹议,或议论兼抒情,或叙事并感慨,或叙事中带悲慨以发议论,或叙、议、情水乳不分,如此等等,都离不开对司马迁《史记》的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4):108-110
小说和人物通讯虽然分属文学和新闻两个门类,但是它们同属叙事文体,都以人物形象塑造和事件讲述为中心,都以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为主要表达手法,所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讲述故事和拟题的技巧等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人物通讯的写作中,使人物通讯的人物"活"起来、事件"动"起来、题目"靓"起来。  相似文献   

20.
行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叙事性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独特。既具有叙事作品的叙事要素,又借鉴了编年体史传的著述体例与笔记的记事方式,依日期记事或按条目内容记事,形成日记体和笔记体两种基本体式,在写法上自成一体。从文体性质看,它属于行传,即在记述行程的同时兼写人物,具传记性质。内容则专述外国、四夷和国内行役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行记在记述方土风物的基本框架中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兼记百科,知识性较强,同时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有较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