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相似文献   

2.
《左传》既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思想倾向性的杰出文学作品。本文通过书中的间接叙写和直接叙写两方面 ,具体分析《左传》作者在众多春秋霸主中是如何把重耳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春秋霸主形象的。间接叙写方面 :通过重耳与其他霸主、重耳与其异母兄弟、重耳谋臣与其异母兄弟之谋臣相比 ,见出作者的态度和倾向。直接叙写方面 :通过描写重耳十九年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及其在流亡生涯中的成长、成熟 ,表明作者对受人尊敬的霸主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在诸侯国进行了长达十九年的政治流亡。重耳最终能够成功地结束了他的政治流亡活动,主要得益于流亡前期“唯临是奔”与流亡后期“唯强是依”的政治策略,这是他政治流亡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左传》在重耳流亡及复国的一系列经历中勾勒了一批极富个性的妇女形象。集中反映了中国妇女的优秀品质 ,反映了左氏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态度 ,也展示了《左传》不朽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设计谋害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灾祸,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屈辱,身边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有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令重耳十分感激。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为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晋文公猛然想起以前的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来,晋文…  相似文献   

6.
<正>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晋国的正卿,因其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又称原轸。先姓为晋国著名的卿族之一,其来源颇早。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甲骨刻辞中所见方国地望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商末居住在山西境内的国族,其中即有先国。先姓无疑是以国为氏的先国之后裔。(见《古文字研究》第十辑张亚初《殷虚都城与山西方国考略》) 先轸早年的出身事迹,因史籍失载,难以稽考。据《水经注·涑水注》引《竹书纪年》,谓先轸初时曾与晋公子重耳为敌。但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公子重耳出奔时,有五人追随,先轸即是其中之一。准此,则先轸早年也曾在外逃亡十九年,周游列国,先后经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奔波流离,备尝艰辛,终于借助于秦国的力量,同重耳一同返回晋国。重耳之所以能够立为晋君,先轸同子犯、赵衰、颠颉、魏武子等人一样,都出了很大的力气,堪称晋文公的肱股之臣。  相似文献   

7.
《左传》对重耳归晋及城濮之战的时间有明确记载,叙事详细而生动。近年来出土子犯编钟铭文为重要的青铜文本,其铭文明确记载“五月丁未”为城濮之战胜利后,向周襄王献楚俘的日期,与《春秋》《左传》的时间互相印证;竹书文本《系年》《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成王为城濮之行》对重耳归晋与城濮之战史实发生的时间都有简明记载,与《左传》相关记载互补互证,但由于有的学者对《左传》所用历法不是很明确,时间与事件似乎不相配,进而怀疑《左传》历史记载的可靠性。《左传》杂用夏、殷、周三种历法,但在晋文公“主夏盟”之前主要通行以建丑之月为岁首的殷正,这在重耳归晋与城濮之战的时间记载上有充分验证。时间是编年史的灵魂,这些早期文本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共时性的语义场,研究重耳归晋及城濮之战的叙事时间也有助于了解这些早期书写文本的重大价值,同时对《左传》成书及可信度问题也提供了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8.
《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的一篇名作.它完整地记述了晋公子重耳出亡和返国的始末,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了重耳及从亡诸臣的形象.这篇历史散文极富文学意味,曾被选入大学和中学教材.但是由于作品时代的古远,社会制度风习的变迁,不少地方歧义迭出,疑难费解.现依原文次第择出六则,试加考辨,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流亡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同样是一种文学类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作家的写作心态。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变革的美国,知识分子流亡在其文学史上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流亡作家菲茨杰拉德,必然与这个时代的流亡文学浪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笔下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无论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还是抒发对未来的迷惘状态,无不具有20世纪流亡主题的共性。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温柔》三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作为一个流亡作家在其创作道路上的得与失、寻找与回归,由青年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华丽的舞台剧☆项禹晓旭这个周末,在家中读完了《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不知为何,在阅读过程中,脑中闪过了很多画面,许多人在历史舞台上笑着、哭着,好一出华丽的舞台剧!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不知重耳说出这句话时心中在想什么,也  相似文献   

12.
“块”字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这一部分,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众多的古代散文选本大都选入。该文在记叙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之后,紧接着有这样一段文字:“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相似文献   

13.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出亡事时,有“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一语。语中之“块”一般释为“土块”,实则大谬不然。“块”即“凷”,亦通“蒉”,是盛土的器具。“野人与之块”即野人将食物装在盛土的器具中进献给重耳。  相似文献   

14.
波德莱尔提出的审美现代性,在本质上是审丑。乔伊斯的流亡美学所包含的审美特性,就是《恶之花》意义上的审美现代性。乔伊斯流亡美学的主体,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作品中,也呈现出分裂的特征,这一点,在《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乔伊斯对流亡美学中丑的成分的揭示,不亚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乔伊斯把庸俗的人和低俗的生活,均作为审视的对象带入了作品。他对丑的表现强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人,而这种"过度"本身,就是丑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姐妹们》、《偶遇》、《阿拉比》三篇文章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宗教、家庭等问题,对比《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尤利西斯》,发现精神瘫痪、流亡情节两个主题意象贯穿于乔伊斯的创作生涯,《都柏林人》是乔伊斯后期创作生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围绕德国著名流亡文学杂志《汇集》所引发的风波及相关评论,显示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片面的主导思想和评论模式,即以是否公开声讨纳粹为评价标准,这种政治化倾向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产物简单化,不仅抹杀了流亡文学多样性构成这一客观存在,也否定了与纳粹斗争的多样性及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流亡作家的历史定位蕴含在这一称谓之中,流亡业已表明政治取向,作家通过作品来接受历史评价;流亡文学的历史定位不仅取决于对纳粹的挞伐,而且还在于对人道主义的捍卫。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规定侵犯在外同胞的平等权为由,在韩中国朝鲜族公民对韩国《在外同胞法》提起违宪诉讼;2011年,以实施侵犯在外同胞的平等权为由,在韩中国朝鲜族公民再次提起违宪诉讼。《在外同胞法》无论从其规定,还是实施来看,都违背了历史事实和《韩国宪法》的平等权,韩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重视和保障在外同胞的权益、法律地位和平等权。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太炎早年流亡日本 ,在“国学讲演会”上讲演《文心雕龙》由朱希祖等人记录 ,记录稿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本文联系章太炎的其他文章和历代“龙学”研究成果 ,探讨章太炎研究《文心雕龙》的实绩。  相似文献   

19.
大庭美奈子文学中充溢着二战后的各种流亡元素,其作品把漂泊异乡、毫无生活根基的人比喻为"无根草","无根草"是大庭美奈子文学中处于流亡状态的主人公.《破烂博物馆》中的战争新娘是其"亡命文学"中的一类"无根草",而《浦岛草》中日美混血的战争孤儿是另一类"无根草".大庭美奈子的《浦岛草》关注日本战后时空中的战争遗留——战争孤儿问题,聚焦并思考战争、女性和人生,表达了作家对战争和社会的反思,其关注、思考女性命运的特殊视角在日本战后文坛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农历蛇年,蛇在十二生肖排行"老六",在山西独具特色的晋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精彩的"蛇故事"。介之推失落"蛇为喻"当年晋文公封赏功臣,"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因被遗忘而遭遇冷落,同行人为其打抱不平、又不敢直谏,于是就巧妙地用蛇来比喻:"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帖子就悬挂在"宫门上",把晋文公重耳比作龙,随从流亡的五重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