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是以何种形式站住脚跟,又是以何种形式走向发展?"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公共外交""网络外交""高铁外交"这五种方式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索,从中寻求中国新型外交精神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也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从意识形态外交到务实外交,从单一外交到多元外交,从“第三世界”理论到“和谐世界”理念,30年间,国际形势风生水起,中国外交破浪向前,而解读这3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外交走向进步与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中央最高层到外交执行部门都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甚至包括媒体、大中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公共外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公共外交能够受到全国范围内如此高度的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6.
能源外交不仅是外交行为的驱动力量,也是外交行为的重要目的。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外交中,能源外交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二十一世纪外交的新领域。为此,笔者在能源外交的本质及现状分析基础上,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外交实践和我国能源外交实践的进行分析,进而说明中国在能源外交上任重道远,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覃丽捷  郭根山 《现代交际》2023,(9):71-81+123
新中国成立30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意识形态格局下文化外交的哲学思辨,透析了文化外交的应然和实然;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历史传承,奠定了以“和合”发展为旨归的文化外交理念和原则基础;通过对两极格局下文化外交实践逆向反馈的现实审视,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的文化外交实践困境,回答了党为何要开展文化外交、开展什么样的文化外交和怎样开展文化外交的理论审问,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广化和深化,国与国之间利益逐步关联,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抓住时机迅速发展起来,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大。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中国因素成为世界各国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重要问题。与不断演变的国际形势相适应,中国外交在政策和实践上继续发展和变革,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倡议,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赢得普遍赞誉。本文将从外交指导思想,经济全球化下的外交趋向等方面入手,对当代中国外交及外交政策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思颖 《职业》2015,(7):225
当代外交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方式是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日益频繁地直接参与的首脑外交。习主席上任以来的历次访问堪称“首脑外交”的成功范例,为中国公共外交树立典范,其个人魅力也在访问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更好地推动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由此可见,首脑在发展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夫人外交”作为“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添加剂”,更是在外交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陪同习主席出访,同样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软实力”。在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首脑外交”无疑为各国成功施行对外战略注入一副“强心剂”。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有着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五点分析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交事务备受国家关注。现阶段我国外交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并在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路线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本文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立 《老年人》2007,(4):26-27
沙祖康,中国前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和驻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这位1947年出生于江苏农村.喜爱看武侠小说的外交官.在36年的外交生涯中.以不畏强权、敢于直青的鲜明性格,赢得了中国外交斗士的称脊.有人甚至称其为“侠客”大使。  相似文献   

15.
苏丹是中国外交参与程度较深的发展中国家,中苏双边关系的发展演变不仅始终彰显着"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对阿外交的成长轨迹。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和苏丹的相互援助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体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此后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逐步深度参与了苏丹的经济事务,帮助苏丹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内持久和平。以南北矛盾和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为主要内容的苏丹危机,是中国外交参与国际事务时必须直面的挑战之一。中国外交必须重新审视与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技巧,在深度参与中逐步走向成熟,实现外交转型和国家形象重塑。  相似文献   

16.
苏丹是中国外交参与程度较深的发展中国家,中苏双边关系的发展演变不仅始终彰显着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对阿外交的成长轨迹。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和苏丹的相互援助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体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此后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逐步深度参与了苏丹的经济事务,帮助苏丹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内持久和平。以南北矛盾和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为主要内容的苏丹危机,是中国外交参与国际事务时必须直面的挑战之一。中国外交必须重新审视与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技巧,在深度参与中逐步走向成熟,实现外交转型和国家形象重塑。  相似文献   

17.
常征 《城市观察》2014,(1):169-179
2014年2月22日是"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的230周年纪念日。1784年2月22日,美国第一条商船开往中国广州,开始了中美正式交往。为了纪念"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230周年,本文对"中国皇后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始末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外交案例,对当今开展城市外交活动颇具借鉴意义。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各国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国家体制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中国的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合比较国内外城市外交的前沿理论,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广州始末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提炼出:民间组织是建立信任的纽带,经济利益是核心动力,城市是资源整合的平台等三大城市外交特征,以及经济、外交、文化等三大价值,希望这些判断能对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形势是变化莫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在各个时期领导人的带领下逐步的变化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又反过来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与西方的结盟外交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首脑互访为手段,以反对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为动力,以周思来访问亚、非、欧14国时提出的“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为依据,为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伙伴外交”成为中国利用外部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外交资源的“生长点”。本文通过考察“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的缘起与实践,对新时期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与西方的结盟外交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首脑互访为手段,以反对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为动力,以周思来访问亚、非、欧14国时提出的“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为依据,为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伙伴外交”成为中国利用外部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外交资源的“生长点”。本文通过考察“对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五项原则”的缘起与实践,对新时期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