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识市场经济伦理应坚持两个维度和两种立场 :两个维度是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 ;两种立场是辩护的立场和批判的立场。两个维度和两种立场结合化为对人的发展状况的关注。只有这样 ,才能更为深入、具体与全面地对市场经济伦理进行理性地解析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特定领域,更应放眼于整个自然界的存在。人类需要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道家文化进一步提炼中国传统思想之环境伦理的自然观思想,培育公民善待自然之界与域的生态观念。要将其融入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就需要理解并尊重自然环境的界与域。敬畏生态意识中对边界的限定,界在自然,域在地球。形塑边界有度而又善于追求一种自然系统整体化的观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创造思想基础。道家自然观之于界与域的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围绕着当今世界国家公园建设状况展开以此为凭鉴的环境伦理思考,让人类身处于环境又融入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成为保护式建设国家公园的观念准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秉承历史解释维度,主张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即劳动或生产发展的道路,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资本逻辑以发展否定环境,环境后现代主义以环境抵抗发展,从而导致环境与发展的悖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实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的着力点,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惠芬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05-110,158,159
依据马克思人类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论述,人的伦理主体的历史发展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群体的伦理主体、作为个体的伦理主体和作为"类"的伦理主体。"类伦理"概念的提出,是从唯物史观的伦理学视野出发,对人类道德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一种尝试。从这一意义上,类伦理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构成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逻辑之始点。当今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全球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诸多困境,需要类伦理作为一种普遍伦理所展现的实践智慧来应对重重危机。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 ,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全球化决定了全球伦理产生的必然与可能 ,伦理全球化一直是中西伦理史家们探索的问题 ;在全球伦理的建设过程中 ,区域伦理同各民族国家一样 ,必然走向世界。二者的关系在于 :全球伦理以区域伦理为资源 ,区域伦理必然融入全球伦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有伦理内涵、伦理冲突、伦理标准三个维度。其中,就伦理内涵而言,司法公正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的正义原则,包括公平、正义、平等、正当等含义。而伦理冲突则表现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伦理冲突、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伦理冲突、司法主体的道德操守与部分司法人员个人私欲的伦理冲突三个方面。司法公正的伦理标准有人权标准、独立性标准、平等标准三个。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将自然环境引入人类社会的伦理建构时,伦理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超越于传统的伦理理念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会不会只是在自然环境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当代环境伦理遭遇的一个理论难题。要解答这一难题,首先要回到伦理的原点,即道德形而上学去寻找环境伦理的基本内核;其次,则要借助于后现代中的"他者"与"责任"的理念实现对传统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最终,环境伦理将在一种伦理转向的维度上实现其现实的合理性,乃至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伦理观念。沿袭这样一种思考向路,才能看到环境伦理的真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个人维度、政权维度和社会维度。在个人价值维度,生命教育守护个人的自然生命、启迪其精神生命、引领其价值生命;在政权价值维度,生命教育建构政权的伦理基础、推进政权的统治教化、维护政权的治理权威;在社会价值维度,生命教育通过追求人类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消弭政治国家的膨胀以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它代表了三个方面的觉悟,即科学觉悟、生态觉悟和文明觉悟,其道德基础是生态伦理,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是,环境技术不足以解决环境问题,因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社会问题。只有当人类坚持相对人类中心论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的二难困境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1-17
从伦理思想史来看,西方社会伦理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基本形态: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伦理、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伦理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伦理。每种形态都是思想者从人类社会活动角度对伦理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解和掌握,厘清和界定出这三种形态,不仅是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伦理本质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伦理的需要。对伦理如何进一步科学地、合理地介入人类社会活动,并对其进行反思和建构,不停留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道德考量和伦理审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多重维度,即客观性维度、主体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维度和实践维度。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对于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8
社会生态人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社会生态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然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出发,从处理这五大关系中折射出社会生态人的伦理维度和价值诉求,孕育出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观,即和谐生态伦理观、和谐社会观、生态文明观、生命价值观。这四种伦理价值观维度反映了社会生态人对自然、社会、生态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和伦理构想。  相似文献   

13.
行政伦理的双重维度--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行政伦理的本质在于追求行政过程的伦理价值及行政人员的道德完善,即行政的道德化诉求.而行政的道德化包括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两个层面,或者说,行政伦理包含着两个维度,即整体的制度规范维度与个体的自觉维度.这两个维度体现了行政主体活动的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制度伦理具有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双重涵义;个体伦理包含规范伦理与心性伦理两方面内容.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为行政改革提供制度的伦理资源,加强个体伦理的建设将使提高行政效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完美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何以可能—如何契合”的解释学递进范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衔接,集中体现为二者在民生观、自然观、世界观、道德观、实践观等方面具有深度共通性。立足民生观探赜,人民至上思想与中华传统民为邦本文化的内在伦理主旨相契合;依据自然观辨析,和谐共生思想与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文化具有伦理传承性;基于世界观审思,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传统协和万邦文化的伦理延展;根植道德观考量,向善向上思想是对中华传统修身正己文化的伦理阐扬;着眼实践观洞悉,躬身力行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经世致用文化的伦理拓展。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凝结和彰显的精神品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阐释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可从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三方面展开:从个体层面看,起源于手工时代的工匠精神彰显了个体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求新、求精、求道的价值追求;从群体层面看,工匠精神作为工匠共同体的智慧结晶以职业伦理的形式得以延续,塑造了工匠群体的价值规范;从人类整体层面看,当机器取代人类成为制造活动的主体时,由于标准化量产的背后暗含着同质化危机,重塑工匠精神必须捍卫人类主体价值。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一要促进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我完善;二要以技术的生活本质为基点,促使人在面对技术的包围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避免被技术同质化;三要在未来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体现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恢复和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在共生。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基因技术的伦理研究面对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实践活动,这一技术对目前存在的伦理学已经造成了整体性的冲击.局限于具体道德观点和伦理规范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技术目标与道德价值、技术后果与伦理规范,以及技术伦理的实践合理性等方面全面展开,建构出一个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整体运思框架.  相似文献   

17.
徐超 《理论界》2022,(7):30-36
黑格尔在其学术生涯中,对道德与伦理关系的阐述有着三个时期三个维度的变化。青年时期认为伦理是道德下降到习俗然后再从习俗上升到道德的循环,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形式的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康德主义色彩,其现实所指向的就是德国16—18世纪的思想和伦理生活。耶拿时期则认为道德是对伦理的扬弃,从伦理中产生了道德,在《精神现象学》中,道德从伦理过程之中发展而来。这里的伦理指古希腊城邦、古罗马帝国的未经反思的政治生活,是作为直接性的伦理而出现的。但在柏林时期也就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成熟时期,在其《法哲学》与《哲学全书》的体系之中,伦理则是道德之后自由展开的过程,在这里伦理的含义不是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内容,而是作为现代国家秩序构建的伦理生活,是经过反思的客观精神,也就是作为合理性的社会组织。伦理与道德三重维度经历了三个思维的过程,先验思维、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因此,每一个伦理在其思维的结构和架构之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内涵,对应了黑格尔自身体系逻辑是范畴自我发展的过程,即精神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文明的自然基础,伴随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理论为指南,从哲学层面审视,生态安全问题存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关系维度、逻辑维度这四个方面,并高度统一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和人类文明延续的历程中。生态安全的时间维度昭示其作为一种现实化的历史运动,生态安全的空间维度集中体现其整体性存在,生态安全的关系维度警醒我们必须清醒认知人类发展危机的实质是关系危机,生态安全的逻辑维度揭示自然生态环境内在的动态的平衡阈值和早期人类文明衰落与当今人类诸种灾难之间的必然关联,自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危机预示了人类文明的危机,生态灾难即是人类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正义,而是狭义的环境正义,即以生态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生态正义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权力维度三重呈现维度。时间维度的生态正义包括代内生态正义和代际生态正义,是从纵向的角度考察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构成生产力发展形式的生产关系和理论上存在且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高级别的生产关系;空间维度的生态正义包括国度生态正义和国际生态正义,是从横向的角度考察一国或一地区内的生产关系和一国或一地区同他国或他地区之间的生产关系;权力维度的生态正义指女权生态正义,是从权责的角度考察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