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交往中,其交往媒介的表意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互动的开放性、交往管理的规范性都是不同于现实的社会交往的,其交往过程中不仅有虚拟性的一面,而且也有其真实性的一面。网络交往中的真实性对我们具有升华社会交往、促进人的社会化、丰富社会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交往本质上是人们创造和变革社会的实践 ,即交往实践。社会交往关系不仅仅体现为生产关系 ,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越来越显著的生产力功能。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主要表现在 :促进语言的产生及其传播 ,促进精神文明成果的延续 ,促进人们对精神成果的共同占有 ,促进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促进交往主体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社会交往对于进一步提高个人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具备多元性、开放性、接纳性、学习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特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包容性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范围狭隘化、交往行为戏剧化以及交往方式简单化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社会交往观,扩大大学生社会交往范围,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交往的监管,重视内含包容性社会交往理念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交往中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政治交往、网络交往和两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实现起重大促进作用.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过程,在现阶段的实现目标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必将推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逐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样化,人的发展与社会交往、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出发,指出了网络交往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描述了网络交往对社会发展主体,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交往实践是多极的网络主体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无限量的数字符号为中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新型的、高级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因为网络全球一体化、即时化、互动性等特点,使人类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交往实践由主—客单向交往转向主—客—主交互性交往,大大地高扬了人类的主体性,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社会交往的速度和效益空前提高,推动人类真正进入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时代,为实现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交往的目标迈出了质的一大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但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有重物质生产而轻人的倾向,忽视了交往理论对人的现实境遇的关切与解答。马克思交往理论认为交往的主体是人,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被纳入社会生活体系,才能使人的发展具体化和现实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挖掘其富含的人本意蕴,反思当代社会人的交往,从而为克服现实社会中制约人的交往健康发展的问题,完善当代社会人的交往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及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文化下的社会交往或虚拟交往,特别是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精神交往已日益频繁。网络文化对社会交往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我们要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抓住网络交往的本质、特点和动力机制,力求营造理性的社会交往环境,构筑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交往模式,发展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和社会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才能满足交往的欲望.公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发展、个体成长及达到目标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掌握现代交往技术,转变交往模式,增强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和谐的逻辑机制,是以和谐理念指导社会交往实践的前提。和谐的本质是社会交往关系的和谐,交往理性是和谐关系的理论场域。和谐是存在于不同主体间的共生共荣关系,主体间性是和谐关系存在的基本范式。和谐的发展存在于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之中,社会交往是和谐关系发展的历史时空。和谐是各方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局面,互利共赢是和谐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交往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极为开放的交往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力,还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从大学生交往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意义,并提出对大学生交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变化和现实的需求,以及社会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社会语言学整合发展趋势,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整合,形成了变异社会语言学、交往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会话分析、符号交往、语言社会学等分支的发展,在语言结构、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深入。整合受到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交往理论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交往主体的现实性、交往内容的层次性以及交往形态演进的规律性。基于唯物史观,人的交往形态表征着人的发展状态,人的交往能够促进社会结构体系发展继而促进人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成员的总体交往水平和发展状态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交往范围需进一步拓展、交往层次需进一步深化、交往异化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坚持唯物史观,促进人的交往的不断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所展开的社会关系的统一,人的自主意识是人自主决定自身生命活动的意识.人的生命活动一开始就处于与他人交往的一定境遇中,受一定社会交往形式的制约.马克思揭示出人的自主意识是在一定社会交往形式下为实现自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扬弃交往形式实现自主活动的积极环节,并随交往形式的扬弃而不断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的演化进程中,技术始终是催生新的媒介形态、决定媒介传播力、建构媒介信息方式与传播格局的关键力量.现代人在社会交往中对技术化传播工具的普遍依赖,体现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中,人类因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媒介人”.技术在推动媒介进化的同时,也为人们开拓着更多的交往方式与主体性实现途径.技术工具对交往主体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也渗透于人们整合社会关系、建构交往方式、营造生活空间、探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因此,在技术化的交往方式中,人的主体性的存在与发展,必然面临着对技术理性、社会角色以及文化价值的全方位适应,并由此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以新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新全球化时代的剖析,论证了多元共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将成为跨世纪的主体,作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论核心-交往实践观因此成为当代全球主题、全球问题和全球趋势的共同指向.面对众多经济学人探讨与争论的现代经济学应该向何处走,怎么走?本文也指出交往实践观为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包括驻村干部在内的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实现普通言语理解、凝聚共同意识、建立共同规范,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生活世界”,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一体通畅。驻村干部扶贫实践经验显示,消除乡村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确立有效交往的合理性基础,对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驻村干部的交往实践仍存在“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刚性制度如何柔性嵌入,交往对象行为异化等问题,成为其领导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阻碍。故而,需要优化驻村干部的交往方式,提高驻村干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乡村社会中交往主体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凝聚乡村共识,规范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间的良性关系,以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革命的全面深入,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交往的历史形态。网络交往已成为现代社会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网络交往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消除现实社会交往的种种束缚的积极方面的同时,也造成某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存在着诸如有自由与责任、平等与不平等、网络安全与不安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哲学悖论。存在这些悖论的实质是要求人们从人之于技术以及技术之于人的关系中,去追索和反思人存在的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要消除这些悖论就要借助于技术、法律、管理、道德伦理等手段,从而实现人们"净化网络空间"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社会交往的变化以及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时代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点。网络时代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观念上。网络交往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人一向把讲礼、守礼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共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人际关系多样复杂,这就决定了讲究礼仪必然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要道德规范。良好的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保持人们社会交往和谐的基本准则,对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能力去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