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收入分配差别的研究 ,经济学家一直是偏重从经济意义来进行的 ,即以一定的经济原则、经济指标对收入分配差别进行判断 ,而现实是 ,社会居民对收入分配差别程度的感受要远远大于经济学家的判断 ,而且不少人体验到在分配中存在着不小的不公平。在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国有企业出现许多困难 ,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退休职工工资发放和看病就医没有保障。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又严重滞后 ,政府与企业无力将人们的生老病死一包到底。在这一过程中 ,原先受惠于计划体制的职工开始承受改革带来的经济冲击 ,特别是低收…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薪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收入分配领域已经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作为居民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薪酬,必然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薪酬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涉及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薪酬的概念如何界定?薪酬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薪酬在地区、产业方面的差别是否合理?改革后的最低工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评价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的薪酬制度?这些问题都是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不仅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 ,而且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实践证明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经济和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深化宁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本文从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进展、面对的新课题以及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等方面 ,对宁夏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作了研究 ,旨在为自治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4.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两个不同类型的问题 ,前者受生产要素效益和分配方式的制约 ,属于经济问题。后者主要由社会制度决定 ,属于社会问题。二者在概念、作用对象和范围、治理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手段对天津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别从收入来源和收入差别增量两个方面作了分解测算。测算结果表明 ,体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是明显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国有经济的调减、集体经济比重的迅速下降和合资合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总收入差别仍将持续扩大 ,政府应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密切关注低收入阶层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了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战略的实施.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不相适应,急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推动内需拉动战略的实施、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尽管和谐社会命题在当前提出,但其内涵在改革开放前期早已有之,只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本文将改革阶段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借用关注社会均衡与一致的结构功能论来研究改革前期的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现象,解释了改革前期着重加强经济建设,但也追求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原因。借用冲突论来研究改革后期的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并且从冲突论的角度提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办法,如从客观方面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缓解产生冲突的物质条件;从主观心理方面,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与形成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等来调节人们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 ,已是一个得到经验研究证明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收入差距是否已超过社会可以承受的合理区间 ?是否严重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合理秩序甚至激励机制 ?贫富分化是否对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威胁等等 ?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都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在 1 996年以前 ,一直认为中国改革以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引入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正常现象 ,尽管分配秩序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方面 ,但仍属于渐进式改革的过渡性问题 ,而且体制内分配缺乏激励的“大锅饭”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但近几年来一些实际情况的变化使我的…  相似文献   

9.
汉魏之际的社会经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以汉魏之际为转折点)前后的社会经济变化,可以从(一)从城市交换经济到农村自然经济;(二)从编户齐民、奴隶到部曲、客;(三)从土地兼并到人口争夺;(四)从民流到地著这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这种发展变化,在理解上当然不能绝对化,但从总的面貌和总的发展形势看,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是可以这样来命题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措施的实施,我们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还存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有阶级的社会,存在着工农两大阶级。但是,工农两大阶级不是静止的,他们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下面我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阶级阶层的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今天的农民阶级已不同于旧中国的农民阶级,这是早有定论的,不再赘言,需要研究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阶级阶层的变化。从目前看,通过推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双层经营,农民阶级已经不同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了。一是有了经营自主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变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农村已不再是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农民虽然还承包着集体的土地,但已是一个独立的农业劳动者和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要,安排生产,自主经营,经济活动正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拥有了个人的生产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村是“三级所有、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经济管制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安 《学术研究》2002,(11):31-34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管制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管制在形式上似乎没有差别 ,但实际上在产生的原因、功能、范围、与经济自由的关系、手段、与市场的关系、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决定了在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对在计划经济中实行的政府管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即建立新型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极为敏感的关结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总量的角度看,收入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从结构的角度看,是影响社会经济格局及主要经济比例关系的调节器。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别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深层涵义及其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影响效应,进而分析了收入差别的标准、导向和具体的结构,提出了我国收入分配差别的适度标准,以及如何通过建立货币化、规范化的分配机制,运用财税杠杆和相关政策,来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文隽 《学术论坛》2012,35(11):137-1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已经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贫富差距正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同时进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都市文化建设是自从城市产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城市本身的建设发展而发展着,但在中国当代文化环境中,这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凸现了出来。这不是说80年代以前不存在都市文化,而是说此前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都市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就拿文艺作品对都市社会的表现来看,首先是数量就少得可怜。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话剧《龙须沟》、电影《今天我休息》,60年代的电影《女理发师》、话剧《千万不要忘记》等,可算是这方面题材的代表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这个时代都市文化的主要演变趋…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都市居民生活的最大变迁 ,事实上是以“家居”为中心展开的。住房条件的改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集中代表了都市居民生活条件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拉动了内需、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从一个方面无言地表达了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的具体利益。我们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 ,“购房”、“装修”、“家具”等词汇 ,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使用者兴致盎然的背后 ,隐含着他们对生活的梦想、满足甚至夸耀。事实表明 ,语言是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表意形式和符号 ,它不仅传达着人们对生活关注的兴奋领域 ,同…  相似文献   

18.
黄家骅 《东南学术》2012,(1):165-171
居民主体的本质要求是通过要素贡献而获得收入,居民权益的确认相应要求要素贡献与收入分配的对称落实;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展开,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市场主体必须结成平等的契约关系;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领域突出存在十大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政府与居民关系的理顺;必须通过第二步改革战略的展开,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和市场主体的规范约束,形成居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寻找更为坚实可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和非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上,已经出现分化,笔者通过电话问卷和实地访谈,对这个变化进行了描述,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行为的诸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但是同时参与率不高、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冷漠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在数据、资料分析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现行政治体制,鼓励政治参与、发展电子民主,增强政治沟通和培养政治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其一、人类社会中永远存在的生产力范畴的劳动差别,普遍地决定和强制地界定着生产关系内容的收入分配差别;其二、劳动的谋生目的,使按劳分配成为人类劳动生产力发展内在需要的普遍分配规则和基本制度安排;其三、社会生产力难以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硬性地界定了按劳分配在未来的无限延伸;其四、迄今为止的人类分配制度史表明,按劳分配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着;其五、现有按劳分配理论在其“特有性”问题上具有三大误区,即用生产关系说明生产力,用未来证明现在,把一般误作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