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 《学术研究》2023,(5):23-28
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遭遇当今风险社会,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却有先见之明,预见到了当今世界风险社会可能面临的种种发展悖谬。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与实践的异化加速了风险社会的形成,全球资本关系的资本逻辑是风险社会产生的内在动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扬弃是跨越风险社会的根本途径。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着对当代风险社会之“罪魁祸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深入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风险社会”之意涵,既是推动马克思经典文本深入研究的内在需要,又是防范化解“风险社会”语境下重大风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论《资本论》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曲萌,孟根龙理论界论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多侧重其早期阶段,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阶段,或注意其晚年的探索,即对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分析,而对其50到60年代的探索,有所忽略。本文...  相似文献   

3.
东方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理论方法出发,19世纪50年代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东方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中,将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实现“资本主义化”。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和俄国社会农村公社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跨越论”设想,为处于资本主义殖民化的东方社会指出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化是“跨越论”的基础,“跨越论”又是东方社会资本主义殖民化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系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和研究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作者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解读,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特征。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之间的理论基础关系问题,成为新时代语境下哲学理论再思考的深化点.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在实践中又极具革命性.本文意在思考马克思在创造世界历史思想时的形上关怀,审视马克思学说时代内在发展规律的穿透性,把握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在必然性,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有过“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酝酿 ,但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苏联东欧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马克思所酝酿的“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在现实的实现。它的失败反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50年代初,由于欧洲大革命的失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即东西方革命的关系问题。正是在对这个关系的认识上,马克思形成了其完整的世界革命理论。世界革命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哪怕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世界革命理论无疑是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设想的理论基础之一。离开了世界革命理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就无从提起。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理论针对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根据特殊的世界历史环境所进行的一次灵活运用。重新梳理这些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分析和评价,提出如下观点:(1)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属于社会哲学范畴,其研究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道路和类型;(2)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世界历史”标志着世界的“一体化”,同时又表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3)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探索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更重要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4)“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跨越”现象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或常规现象。因此,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有三种类型,即自然形态、派生形态和超越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同时期古典帝国主义理论积极借鉴和辩证批判相结合的基础上,列宁帝国主义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逻辑和运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从批判逻辑、解释逻辑和建构逻辑层面,实现了理论与思想的升华,具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创性。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历史走向的理论反思,是对帝国主义引起的世界结构性矛盾的实践回应,是努力探索和建构新文明社会价值诉求的时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思想深化。列宁基于唯物史观对帝国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原则没有过时,以垄断研究为基石的帝国主义理论命题没有过时,在向旧世界价值观、制度和实践宣战的同时,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认知方法、哲学态度和价值理想,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的人类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静  黄敏 《学术探索》2010,(2):25-30
马克思首创了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单线逻辑向双线逻辑的发展却是由列宁完成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的根本矛盾是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特殊性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的方法和逻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问题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批判和继承关系。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是在系统批判“欧洲中心论”的过程中建构起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否是对历史哲学的否定问题、“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以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否是“单线论”或“多线论”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重点关注的是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人或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问题以及落后民族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问题.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其历史意义在于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历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历史哲学思考吕世荣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虽不是一个肯定的结论,但确实包含着很深的理论价值,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无论世界的形势还是俄国的现实都已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为蓝本的。马克思一生的两个巨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也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剖析而建立起来的。但是,马克思在他一生的理论著述中,始终没有忽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时所阐述的一系列观点,特别是关于在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跨越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客观趋势和规律,提出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的科学论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时代场域,这是中国道路生发的土壤,也是把握中国道路的底板。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决定了中国道路要超越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框架,建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架构,就必须辩证地对待资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早期考察自由问题的视角,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开始转向人本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域下的"劳动"。这一转变是马克思哲学逻辑展开和世界历史思想发展两条线索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哲学逻辑展开而言,马克思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到超越黑格尔"国家-市民社会"理论,关注到劳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从世界历史思想发展而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形态的改变看到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凸显,深刻认识到劳动与资本的张力关系是终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逻辑和历史两条线索的发展说明,劳动是解决自由问题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后期形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辩证思维方式中,形成了历史的运动和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构想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框架。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逻辑性和现实必然性的阐述,马克思深化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要求,彰显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