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吐鲁番郡王家的变迁吐鲁番郡壬家以额敏和卓为始祖。额敏和卓的原文是 Imin Khwāja Bek(Bg),在18世纪中期的吐鲁番盆地,曾作为当地有势力的人物登场。他的祖父 azrt Mir abib-Allan Vali-Allan Sūfi Khwajam 及父 azrt Niyāz Khwajam Akhond 为世所知,而在清朝史料(《回疆通志》卷四)中也各以索丕(苏菲)和卓、尼雅斯和卓的名字出现。据说索丕和卓是哈拉(喀喇)和卓的阿訇、尼雅斯和卓是吐鲁番的大阿訇,而额敏和卓看来也是具有伊斯兰  相似文献   

2.
柳中城即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地区,自两汉开始在那里屯田以来,经济人口日益发展,加上为历代丝绸之路通向中原的重要口岸和军事上的重镇,因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清代额敏和卓家族即以鲁克沁(即柳中)为根据地,协助清廷平定了西域地区的一系列分裂叛乱后,更为柳中城的历史地位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柳中城的自然环境 柳中城位于吐鲁番盆地。其所以重要,是与吐鲁番盆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不开的。因为吐鲁番盆地是新疆东部天山中重要的山间盆地。它的北面是举世闻名的博格达山,最高峰海拔5445米,西面是喀拉乌成山;南面是库鲁克塔格、库姆塔格;东境止于七角井峡谷西口,如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公里。它的地形,北高南低,西宽东窄,形似纺锤,成不对称的盆地地形。盆地东西长约24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惟现在吐鲁番的行政区划,并不完全以盆地为限,因而它的行政面积有67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清朝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实行伯克制的统治方式,“惟哈密、吐鲁番以札萨克制”。札萨克制是清至民国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史的重大课题,但囿于文献资料的零散与缺乏,国内外有关这一专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根据清至民国时期的有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得资料,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哈密、吐鲁番回部归附清朝的过程 清朝建立初年,新疆地区尚处在准噶尔蒙古的统治之下,锐意统一全国的清王朝,极力想将新疆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哈密于我边塞,相去最近”。清朝注意新疆,不能不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补充笔者过去研究的同时,欲考察1720年代以后一时成为准噶尔势力与清朝争夺目标的吐鲁番盆地社会变动诸状貌,和在清朝统治下吐鲁番郡王属领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史料与文献:有关清朝史料及其它文献,参照下面的本文和注解。主要论文有佐口透《十八——十九世纪东土耳其斯坦社会史研究》(1963年)、鸠崎昌《隋唐时代的东土耳其斯坦研究》所收《关于东土耳其斯坦的地下水渠(k(?)riz)灌溉的起源》。(山鸟)崎氏的这篇论文也接触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吐鲁番盆地的农业、水利、人口问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关于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见都拉之父为阿拉伯布教先驱或秃黑鲁帖木尔七世孙的说法并不可靠。额贝都拉前之四世皆为哈密伯克,是土著维吾尔人,叶尔羌汗系在哈密的统治结束之后,额贝都拉以土著伯克的身份服属于准噶尔,成为噶尔丹任命的达尔汉伯克,开始崛起。噶尔丹东侵喀尔喀蒙古后,哈密成为其供给基地,维吾尔人不堪侵扰,颇见都拉遂接受清朝的招抚,背准投清。额贝都拉投清,对噶尔丹及其残部的覆灭,对清朝统一新疆的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奠定了其家族在新疆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使哈密成为其家族的世袭领地,哈密长期保持着土司制性质的札萨克旗制和落后的农奴制生产关系,从而影响到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862年,陕西,甘肃爆发的中国回民起义,在1863~1864年期间曾波及到天山南北,这说明1860年以前分布在新疆各地的中国回民已有了相当的势力。新疆的回民,可能是在18世纪30年代清朝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到吐鲁番盆地以西之后,自1760年开始逐渐从  相似文献   

7.
草原上最后一位王爷贾怡媛“生啦,生啦……是个大阿哥!”“阿弥陀佛!……”68年前,一个男婴降生在鄂尔多斯中部阿拉腾席连的一座郡王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札萨克(蒙旗的执政王爷)府邸内。顿时,一向森严肃穆的王府大院里螺号齐鸣、载歌载舞、点神灯、烧香、献哈...  相似文献   

8.
察汗诺门汗是清朝年间兴起的较大的活佛系统之一,它在藏区、特别是在青海藏区有很大影响和势力,这一派系具有一些与其他派系不同的特点:首先,历辈察汗诺门汗中既有蒙古人,也有藏族。其次,清朝中央将它的部属仿照内蒙古札萨克制度,编为四个佐领,成为青海蒙古族的二十九旗中的一员,即察汗诺门汗旗,但他们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其寺院建造与陈设习俗等都与藏区寺院完全相同。对这一活佛系统的历辈察汗诺门汗简要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汗国末年和卓家族的活动与西域形势的演变刘正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汉文及穆斯林文献,特别是注重挖掘汉文史料,对准噶尔汗国末年(18世纪中叶)西域伊斯兰教派势力和卓家族的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考察了这一时期和卓家族黑山派反对准噶尔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阿升喇嘛考     
阿升喇嘛是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历史上首任札萨克达喇嘛(追认),他早年频繁往来于蒙藏地区间,对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功不可没,也为蒙、藏、满等民族间的相互联系起过重要的作用。有关该喇嘛历史事迹在蒙、藏、汉、满文书写的历史文献中均有述及,不过,对其身份来历和历史事迹等的记载,不同文字文献又有所不同,故研究者们就该喇嘛相关问题的阐述还未达成共识,因此,极有必要对其历史事迹做系统考述。  相似文献   

11.
辽阔的新疆大地,是祖国的聚宝盆。物产知多少?数也数不清。境内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三大山系以及它们所环抱的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三大盆地和若干小盆地,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天山以产铁、锰、煤、磷为主,阿尔泰山以产金、云母、稀有金属为主,昆仑山以产宝石、玉  相似文献   

12.
林跃勇 《西藏研究》2000,(3):97-102
在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交往是相当频繁的。藏汉史料中的一些零星记载表明,当时双方间的联络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的,即理藩院、西宁办事大臣和陕甘总督。本文试图勾勒出它们的大致轮廓,并探讨其特点和历史作用。 一、理藩院 理藩院是清王朝设置的专门办理蒙、藏、回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理藩院的体制与吏、户、礼、兵、刑、工诸部相同,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均由满族贵族出任,另设额外侍郎一人,由蒙古贵族担任。尚书侍郎下设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及理刑六司,分办有关事务。其中柔远司“掌治外札萨克…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以前的伊朗语吐鲁番文书的研究情况,最有价值的综合性记述是1956年 W·伦茨(Lentz)报道的。之后,1960年 M·博伊斯(Mary Boyce)又在其所著的《德国吐鲁番收藏品中摩尼教抄本伊朗语文书目录》里进行了综述。本人也曾就同一题目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在两篇论文中作过叙述。但是由于没有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故不可能提供什么更有意义的报告。造成这种研究工作前期一度中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研究中世纪伊朗语言最伟大的学者、曾许诺要研究和出版所有伊朗语的吐鲁番  相似文献   

14.
李晓林  程华清  何斌 《中国民族》2010,(12):I0003-I0003
新疆吐鲁番市为打造文明、整洁的乡村面貌,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乡镇实施农村万米文化墙工程。到2010年秋天,全市绘制完成文化墙长度近6000米,分布在城郊的亚尔乡、葡萄乡、恰特卡勒乡以及椿树路社区、幸福社区等城区。  相似文献   

15.
扎巴部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分属道孚县与雅江县管辖,即道孚县的札坝区和雅江县的札麦区。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札坝区人口4845人,札麦区1472人,共计6317人。该部落自称“札巴”,周围藏民称他们为“札巴畦”(札巴人之意)。札巴部落的语言不同于藏语,其基本词汇和语法  相似文献   

16.
高昌王国的民族和人口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昌王国是公元460年——640年建立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个政权,《北史》、《魏书》、《北周书》、《梁书》、《南史》、《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有《高昌传》,足见史家对其重视。本世纪以来,很多专家对高昌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但对高昌王国的民族成份与人口结构很少专文谈及,本文试图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墓表等有关资料,对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50年6月政务院第37次政务会议上,讨论西北地区民族工作时,周恩来就指出:“要多在少数民族地区搞水利,用雪山的流水来灌溉”.7年后,在青岛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再次强调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大搞水利建设. 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实干家.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事必躬亲. 给新疆各族人民找水.1965年夏,周总理先后视察了和田、喀什、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了解了农牧业生产、水利建设等情况.他把塔里木、准噶尔和吐鲁番盆地常年干旱少雨,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族农牧民用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清代吐鲁番的三种经济形态:即屯田经济、封建农奴主经济与自耕农经济。这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反映了清朝的民族政策和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9.
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宗教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地处亚洲大陆中心,因而西方学者把它称为“亚洲腹地(Innermost Asia)”。它的北面是天山;南面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因其与天山隔盆地南北相望,故汉代的史学家又称之为“南山”;天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在盆地的西面相遇,形成一个大的山结,这就是帕米尔高原,汉代称之为“葱岭”;它的东西是吐鲁番盆地,再往  相似文献   

20.
塔兰奇原系卫拉特语“农民、耕作者”之意,历史上专指准噶尔五国珲台吉时代被强制迁移到准噶利亚、特别是伊犁一带的维吾尔农民。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为了巩固对新疆的统治,在伊犁设置了政治、军事基地。作为在当地解决伊犁将军属下官兵的粮食供给问题的措施之一,实行了把维吾尔人迁移到伊犁河谷屯田的计划。这些维吾尔屯田与满洲八旗兵的旗屯、汉人绿营兵的兵屯相提并论,被称为回屯,亦称伊犁屯田回户、伊犁种地回子。此制度沿袭于准噶尔的塔兰奇移民办法,故土著伊犁人将回屯的维吾尔农民称为“塔兰奇”。塔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