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并日趋成熟的过程,本文将其归纳为酝酿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日趋成熟阶段。邓小平的政体改革理论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包括政体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改革的根本宗旨、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的具体内容等。研究邓小平的政体改革理论对于开展我国的政体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前后,小平同志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把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第二阶段:1986年6月至11月,小平同志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旨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清除障碍。第三阶段:1987年1月至1992年春,小平同志主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其落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贯穿了实事求是的一贯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突破;在实践中,它推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对新世纪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冲破传统观念 ,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探索。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加快了所有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不仅大大拓宽了政策 ,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接受新形势的严峻考验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青华  赵建平 《理论界》2007,2(3):12-13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由民主、法制、体制、改革、稳定等概念组成的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体制改革,以法制来保证民主。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体制改革上,包括体制改革的起点选择、程序安排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运清 《社会科学家》2005,5(3):138-141
为了使人们更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信念,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其一、对发展阶段规律的研究;其二、对发展动力规律的研究;其三、对发展道路规律的研究;其四、对稳定发展规律的研究;其五、对本质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改革、发展、稳定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着力平衡的三驾马车,任何一个环节的偏颇、缺失都足以影响甚至改变整个国家的战略格局。在当前改革渐入攻坚阶段,整个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解决社会变革下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必须认真应对的现实课题。从新世纪以来中央关于社会维稳、解决社会矛盾的政策研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突出面对的若干社会问题及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找出解决这些社会突出矛盾的因应思路和对策,对于维护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姚润田 《兰州学刊》2007,3(5):58-60,57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逻辑十分严谨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政治发展的目标、保障、途径和特征等.就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程序安排和方式选择来看,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它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新开拓,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创造,注解了中国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在新时期的新型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推动政治发展的实践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在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审时度势、精心策划,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实践逻辑.一是做到破除封建主义、苏联模式、资本主义对我国政治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做到切实规范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保障和重要内容;三是着眼于经济改革、国情变化和民主诉求,推动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民主政治建设要求非常迫切,这是因为:1.市场经济的主体利益特征,要求必须尊重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2.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特征,要求必须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3.市场经济的公开竞争特征,要求必须建立管理中的民主机制;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要求政治生活必须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而民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昭勤 《天府新论》1998,(2):96-96,F00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间,对毛泽东、邓小平的生平和思想进行分别研究的论文、专著、工具书在国内大量涌现。但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两位领导人物的思想,尤其是系统、全面地比较研究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专著还未曾见到。最近,由张星伟、肖百冶合著的《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填补了这一理论空白。这部容量为38.3万字的专著,是我见到的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力作。通读全书后,我感到该书有以下几个比较突…  相似文献   

12.
孙文亮 《齐鲁学刊》2000,2(4):27-3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分析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概念入手 ,阐述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必须先回顾历史、考察现状,然后才能作出相对中肯的判断。汉以后清以前、梁启超王国维之后、建国之后,是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结合此门学科在目前的客观走向和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来预测它的发展,并从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态度、形式等方面做了具体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完善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邓小平对改革目标、关注重点、重视程度和一些具体问题的论述都呈现出S形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由于中国改革面对的具体问题所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S型发展的特点,体现了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所具有风险和困难的清醒认识及灵活应对,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政治的继承和发展。他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完全局限在“阶级和阶级对立”之中 ,而主要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化民主政治观念 ,将现代化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南京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必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为此 ,应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快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实行人民民主 ,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轨迹,既纵向研究了其发展历程,又横向概述了其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蕴涵其中的经验与启示,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为目标,以积极稳妥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西部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内蒙古实现西部大开发所制定的三大战略目标的基础条件。内蒙古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告认为 ,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区情特点和现实矛盾基础上 ,研究制定和实施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之路 ,为内蒙古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