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非遗保护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在不断发展变化。仫佬族依饭节作为仫佬族集体举行的酬谢、祈求神灵的祭祀仪式,在社会变迁下节日形式与内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为考查对象,通过节日中政府主导、地方精英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舞台展演、当地人演出互动、摄影与媒体的景观构建等多角度对节日进行建构与创造,使节日呈现舞台化、市场化,以此说明依饭节作为非遗成为区域文化产业被不断构建,是在现代化语境下被打造出来的地方文化品牌,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非遗保护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在不断发展变化。仫佬族依饭节作为仫佬族集体举行的酬谢、祈求神灵的祭祀仪式,在社会变迁下节日形式与内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为考查对象,通过节日中政府主导、地方精英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舞台展演、当地人演出互动、摄影与媒体的景观构建等多角度对节日进行建构与创造,使节日呈现舞台化、市场化,以此说明依饭节作为非遗成为区域文化产业被不断构建,是在现代化语境下被打造出来的地方文化品牌,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端午,因其特殊的日期设置、深远的流变发展和特定的习俗节物,到唐代时已演化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欢庆节日。端午在其本体方面,体现出人性的节时设置、和谐的节庆日期和仁臣的忠孝避讳;在其流变方面,融入了追念先哲高风亮节和人格精神的人文情愫;在其节俗方面,饱含着民众辟邪攘灾的祈愿及馈赠节物、互赏龙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及其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青苗节"原本是四排山等地佤族群众世代沿袭的村寨传统祭祀活动,经佤族精英和地方政府等多重力量的努力,使其最终成为耿马佤族的法定节日,并导致青苗节在仪式场域、祭祀内容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流变。这既是佤族民众文化自觉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地方政府分配文化象征资源、平衡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的一种有效策略与手段。在从村寨祭祀仪式到民族法定节日的过程中,作为民族文化资本的青苗节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从而蕴含着不同行为体的利益诉求及其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像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又开始走运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节日被政府规定为法定节日,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机关、学  相似文献   

6.
谭扬汉 《源流》2013,(2):60-61
2012年11月27日是农历十月十四日,肇庆市怀集县一些乡村家家户户宰鸡鸭、椿糍粑,邀亲请友吃节庆丰收,有的农家还送糍粑和鸡鸭给亲戚,乡村处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早在前几天,怀集一些地方也在过"十月十"节、"十月十三"节,形式和寓意与"十月十四"节相同,都是邀请没过这个节日的亲友来家中吃节或"送节",以庆贺晚造丰收。这些传统的"十月节"古已有之,年年传承。如同"十月节"这样的民俗节日,怀集县每个月至少有一个节日,有  相似文献   

7.
中和节是唐代的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德宗贞元五年始置,节日里朝廷行藉田之礼,百僚上农书以示劝农,并宴享曲江,有赐诗、赐尺之举。民间尚有献生子、祭祀勾芒以祈年谷等习俗。与晦日相比,中和节除了具备“节日求憩”庆赏情结外,更注重弘农务本的劝耕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正月晦日曾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日存在有数百年之久.它最早见于记载是在北魏末年,一直到唐德宗贞元年间才为中和节所取代.正月晦日的节日习俗有水边湔裳、酹酒,祓禊度厄,帝王邀群臣泛舟饮酒.到后世晦日节逐渐演变为至水边宴会寻乐的节日.中和节取代晦日节后,晦日节的一些节俗内容也为中和节所沿袭,一直流传到近世.  相似文献   

9.
高台狮舞     
<正>高台狮舞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最具特色的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已有约150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众中颇有影响。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  相似文献   

10.
发源于武鸣马头镇敬三村雅家屯的壮族“四月四”祈丰节,具有祭神求雨盼丰收、对唱山歌交友择偶、作为丰收与礼物象征的壮族稻作文化展示等文化特征。该传统节日于2014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发生了较大变迁,即节日内容从生活性向舞台化和娱乐化的转变;节日名称和相关习俗被附加上“骆越”标签;传承空间从雅家屯转移到马头镇;地方政府把非遗当成资源,重宣传轻传承,商业化味道凸显。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这一传统节日,应从贴近生活、去标签化、节日“官”“民”合办等方面努力,回归节日传统,进行活态传承,最后实现地方经济利益与非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夏历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古代典型意义上的情人节。笔者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对上巳节的源起及流变,上巳节的祭高禖求子嗣、祓禊驱灾、会男女等节日内容和我国目前该节日的现状及心理认同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首倡三月三为我国自己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12.
旅法拾零     
假日 法国人的假日可谓是接连不断,每个月政府规定有2天半放假,平时如果有节日,还要放假。法国的节日很多,除了传统的7月14日国庆日、1月1日元旦、12月24、25日圣诞节等大节日以外,其它大大小小的节日还有20多个。光5月份,就有5、6个节日,所以法国人一年中真正做工的时间不多。法国人喜欢将一年每个  相似文献   

13.
从唐玄宗朝皇帝生日定为全国性节日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宋代皇帝圣节礼制最终成熟定型。唐代诞节礼制作为圣节贺寿的形成阶段,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就贺寿对象而言,从玄宗千秋节的突出皇权中心,到逐渐接纳民间的生日祝贺父母习俗,并最终形成了圣节为皇帝、皇太后同时贺寿的圣节礼制。就皇帝对百官群臣的诞节赏赐而言,从玄宗朝的重物质、尚豪奢向中晚唐五代的重精神、尚荣誉转变,同时又接纳了民俗节日进衣的传统,至宋代则以赏赐衣物为主。就百官臣子的进献内容而言,从千秋节设计的甘露、醇酎、金镜、绶带等贺寿礼物,很快演变成豪华进献,并变相成为赋税之一种——诞节银。圣节礼制在宋元明清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其节日之设计与演变,对当代节日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节日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所创造的在特定的日期内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特质的复合体。它包括实物、心理、信仰、习俗、道德伦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节日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它在商品经济交流中的地位已经  相似文献   

15.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发达,上巳节发展到鼎盛阶段,尤以娱乐性和狂欢性为主要特点。官方的重视与参与成为唐代上巳节兴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唐代上巳节以水滨祓禊、曲水赐宴、出游踏青和竞射竞渡等习俗为主。这些习俗揭示了唐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情感内涵,丰富了盛唐时期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每年4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欧洲国家瑞士联邦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送冬节”。这个节日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在市区主要街  相似文献   

17.
出国留学,很多学生都会在异国经历各种节日:感恩节、春节、圣诞节……国内的节国外的节,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过一过。有孤独、有心酸、也有新奇与热闹。那么,留学生是如何在国外过节的呢?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洛阳的重要节日有上元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盂兰盆会等,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积极参与,十分热闹隆重。这反映出该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及传统习俗的发展和中外融合的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继父节     
每当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都会使我想到我们国家还缺少一个节日——继父节。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日,那么继父节应该是那些用他们的爱心和谨慎,在一个重建家庭里建立起自己位置的勇敢心灵的节日。这就是我们家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我们称之为“鲍伯的节日”的原因。这是我们自己的继父节的版本,是根据继父鲍伯的名字命名的。下面是我们的继父节的由来。那时鲍伯刚进入我们的家庭。“你知道,如果你做了伤害我母亲的事情,我会让你住到医院。”正在上大学的男孩说,他比他继父要魁梧得多。“我会记住的。”鲍伯说。“你不要告诉我我该怎…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为中国岁时节日发展中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与前代相较,唐代不仅承袭了传统的节日,更有许多新创。尤其唐德宗创制中和节,除了节日中呈现君臣宴游玩乐之景象外,亦含蕴着追慕盛世的心理,其中百官进献农书更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因此德宗贞元十九年科举考试,侯喜、贾餗、胡直钧和郑式方均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为题,说明了百官进献农书以重稼穑之举,其重农务本的思想丰富了当时以及后代民俗节日,影响了文化艺术领域内的创造,具有深层的政治与文化心理意涵。由于中和节之活动内容在赋家铺陈、穷物的书写下,既扩大了辞赋之创作题材,也丰富了古代节日内涵,并影响及今日云丘山之中和文化,其所呈现之特殊文化意涵与审美风貌,实具有不可轻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