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老板靠边站     
“糟了!糟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啊!?”秘书张小姐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想这小子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王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秘书一笑,走到王经理桌前:“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张小姐笑吟吟地说。 “嗯,……”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相似文献   

2.
网络竞争,首先是网络人才的竞争! 中国网络业的危机,首先是中国网络人才的危机! 我们已经进入了.COM时代、E时代.网络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生活的焦点,没有人怀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作为21世纪的最大商机,作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网络俨然代表着财富,代表着机会,吸引着各路精英.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新经济”、“网络经济”如同麦当劳的香辣鸡翅一样热卖。专家也好,网民也罢,更有那些互联网企业,开始假设,开始憧憬,开始梦想……投机,人类基本贪婪和狂热本能的文化产物,在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交替的岁月里,在人们对新兴的网络经济的认识尚模糊不清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以饭香代替午饭,以金币的响声来付账”,到处都在虚拟,“新经济”不愿以利润等“旧经济”的眼光,来衡量网络公司的价值,却又无可奈何地要用“旧经济”的实际货币作为投资! 匆匆忙忙中,文化的孱弱显得尤为突出--危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毕业茶话会的落幕,朝夕相处三年的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依依不舍、陆续离校园而去。唯独他始终在座位上磨蹭,仿佛不愿离去。我缓缓走到他跟前,他泪眼婆娑地抬起头:“老师,我--我--我想叫您一声妈妈!”我顿时热泪盈眶!曾经对他们教育一幕幕场景又重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相似文献   

5.
仲大军 《管理评论》2001,(11):37-38
在去年夏天,正当网络经济、新经济炒得最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看中国经济特点”,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我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还要重视“旧经济”。当时,舆论狂炒高科技、新经济、互联网和风险投资,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旧经济谁强谁弱?面对这股新经济热,我根据去年上半年的情况,向人们冷静地指出:当前中国价格涨得凶的却是最基础的产品--生产资料,而高科技一类的产品价格却在呈不断降价趋势,互联网甚至只赔钱而不赚钱。这说明人们最需要的还是与吃喝拉撒睡有关的工业产品和生活消费品,这一类产品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已达到多么富足的程度,而是市场十分脆弱,价格波动剧烈,并且具有实实在在的经营空间和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 WTO的谈判已经谈了 14年。 14年了,无情的谈判把“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其中几次拉锯,几次罢谈,几次搁浅。我们想给洋人吃点素的,可人家对荤腥更感兴趣,尤其喜欢中国垄断行业嘴里的肥肉。我们刚开始嘴硬:想吃肉免谈!而洋人更牛:不谈拉倒!但我们太需要 WTO了,我们不能总是抱着“中央帝国”的心态穿着大裆裤永远站在国际大家庭的门外“夜郎”似的游来荡去还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在最后一刻,我们还是在飞机玄梯上把洋人拉了回来。 政府做事如烙馅饼,在没烙熟前,是万万不肯将皮子切开露出馅的。所以直到与美国人达…  相似文献   

7.
握手     
小秦和小潘既是同事又是同学,还是干兄弟,关系非同一般.然而,近几年小潘步步高升,小秦却还是单位的“新兵蛋子”. 小潘提科长那天,酒后,小秦有些绷不住了. “哥,咱俩一起光屁股长大的,你就给我说说吧,你有啥秘籍?” “其实很简单,握手!” “握手?跟谁握?” “领导啊!加深感情,握手来电啊!”  相似文献   

8.
张二江说:“老陈啊,你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一点问题。我当市委书记还得过一些小钱,你在企业当老总这么多年,难道一点小钱都没有得过?”办案人员说:“打死了就打死了!我们不怕!你知道是谁要搞你吗?是张二江书记和xxx市长。打死你也不要紧,把你送到火葬场一烧完事,说你畏罪自杀,你想告状就到阎王那里去告吧!”尽管如此,他在被宣布无罪出狱后第二天就向天门市主要领导提出请求:“我可以不计前嫌,不用天门市提供一分钱,保证在半年之内使金天公司起死回生。”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莫非这些也都是张二江留下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国营情结     
有一天我栏出租车,一辆亮着“空车”红灯的夏利向我靠过来,待靠到我近改时车主却又想离开。但车身已经离我太近,突然加速很容易将我挂倒,只好犹犹豫豫地停下了。我拉开车门,禁不住笑了,司机原来是我朋友的弟弟。我问他:“是不是到跟前一看是我就又想跑啊?怕我不给车钱?”他显得很不好意思:“我怕您笑话。”“为什么?”“干这个太丢人!”他是当真的,我也不再笑了:“你不偷不抢,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呐,怎么会丢人呢?有时连我都想干这一行,离地三尺,高人一等,自由自在,不少挣钱。”“得了,您别拿我找乐儿啦。”“这怎么是找…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拿出手机,“宿管办”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宿管办?”我的心里顿生“不祥之兆”!悻悻地接通电话,“喂!吴老师啊,你们班的119寝室,今天没有做大扫除……”“啊?没做扫除,这些小子,好的,我马上让他们回去!”第一次我采用了“怀柔政策”,像神甫般心平气和地教育了他们,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宗旨,原谅了他们,让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心想高一的新生犯一次错误以后应该没胆再“顶风作案”,也就不太介怀。  相似文献   

11.
顾先生:嗯……我经常上网,走访了挺多网站如网易、搜狐等,觉得这些网站都挺好的,挺不错的。不过,我觉得这些网站还需要做些改进吧!比如,我认为目前的网站还没有其正做到为网民服务,你看象他们发布消息的归类,就没有跟上网民的思路,那进入的程序还是太繁杂了。我们人的思路有时是瞬息即逝的,就是我们电视人常说“灵感一来”。灵感到的那一刹那有时就想寻找一些资料进行补充或怎么的,可是又得一步一步的按程序走,多走几次,都像走迷宫一样,等找到以后,“灵感”也都没了。还有就是我也到国外的网站去过,他们网页设计得很漂亮,…  相似文献   

12.
我是杨淼琴,一名初入教坛的90后英语教师。
  说到90后,大家几乎都能想到这样的字眼:不靠谱!脑残!那当你知道孩子的老师就是90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新生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老师你今年多大啊?”“二十三。”“啊?90后啊?妹儿,我的对你的要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西装     
高一 《领导文萃》2010,(8):146-147
我这人不大讲究穿着,平时很少穿西装出门。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妻忽然心血来潮,从衣橱里翻出我结婚那天穿的西装,说:“今天就穿这套西装上班吧。”我想:“穿就穿,反正穿啥都一样。”临出门时一照镜子,人还真精神了许多,索性又将皮鞋脱下擦得锃亮,这才气宇轩昂地去上班。  相似文献   

14.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15.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三尺讲台”,是一个短小的词语,其间包含的更多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地点--“讲台”。讲台,对成人来说,对教师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地点,或许,不热爱自身职业的老师还觉得讲台意味着双腿站得麻木,声音喊得嘶哑……然而,我们有否想过,“讲台”,对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讲台在学生看来,是神圣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是严肃的。那么,作为学生队伍中最小的团体--幼儿,他们是怎么看待讲台的呢?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孩子答得很干脆:“不好!”我疑惑:“为什么不好呢”孩子又干脆地说“你那麽高,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大人和小孩做不成朋友。”我大笑,心想:原来,在孩子的心里--“高差”,是最基本的,判断是成人或孩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6则     
《领导文萃》2009,(14):140-140
自我安慰 我陪老婆去商场买抽油烟机。看了大半天,老婆仍举棋不定。我想了想说:“就买老板牌的吧!我们上班要为老板于活,回家咱用‘老板’出气……”十分难 某日上地理课,老师宣布下节课要小考。甲紧张地举手问老师会不会考得很难,老师只说了一句:“十分简单。”乐得大家拍手叫好。可是考完后每个人都考得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8.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相似文献   

19.
“我曾尝尽世态炎凉,现在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温暖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毛晓磊
  “毛孩”又来敬老院
  5月17日,是个平凡但又特殊的日子,叶县保安镇敬老院的44位老人又迎来开心幸福的一天,院长早晨说:“‘毛孩’今天要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和越南小店店主聊天"你的问题让我回想起去年访问东盟国家,比如到越南,我和越南领导人达成海上共同开发、陆上合作、金融合作三头并进的原则共识以后,也想听听民间的反应。我就晚上趁工作之余,到了一家小店,那个女店主当时就认出我了,她说欢迎中国客人来,我想这也是给她带来生意啊。我就问她你怎么看邻国的关系?她说还是和平友好吧。和平友好、和平共处,我想这是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