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故)著名的蒙古族考古学家乌恩岳斯图先生的遗著<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匈奴时期>一书,已于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2.
白金宝遗址,坐落在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宝屯后的台地上,经过三次发掘,清理出半地穴房址,支撑屋顶的柱洞、灶址、窑址、窖穴、灰坑、灰沟,隧道、陶器、石质、骨质、蚌质,角质和陶质工具等。白金宝文化的年代应在西周中期;其文化为我国历史上的橐离族所创造,分布范围为整个松嫩平原。  相似文献   

3.
王尹辰  马鹏程  张帆  宁超  高诗珠  马健  崔银秋 《西域研究》2020,(3):106-114+171-172
本文通过分析石人子沟遗址古人类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结合欧亚草原古代人群遗传学研究成果,揭示出早期铁器时代东天山地区与萨彦—阿尔泰地区成为人群融合、文化互动的活跃区域,为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拓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的文化类型的集中区域。该遗址保存完好,对于深入研究和辨析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内涵,尤其是探讨西天山地区复杂社会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阿敦乔鲁遗址的出土材料和一系列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对目前学界认识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东进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研究者重新考虑旧有的年代序列和迁移理论。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太多的文章宣称,孔雀河近年发现、发掘的青铜时代古墓沟、小河遗存,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境内的阿凡纳羡沃考古文化存在关联,受其影响、得其传承。阿凡纳羡沃考古文化遗存,是俄罗斯学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工作成果,是公元前3000年后期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考古遗存。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中游米努辛斯克盆地内,前后共发掘4~5处墓地80座墓葬。主要特征是土葬、仰身屈肢,随葬物主要为手制蛋形尖底陶器,器表饰杉叶纹。这些基本特点,与古墓沟、小河墓地并无共同点。本文检视了相关考古资料,认为它们是"同一类型考古文化"的结论,难以成立。奠基在这一基础之上,有关小河、古墓沟干尸的民族身份的"假说",自然也难以凭信。  相似文献   

6.
突厥所建立的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在今内蒙古草原地区和蒙古国境内都留下了大量遗存,以祭祀性遗址和石圈、石堆墓最为常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突厥考古学文化。突厥考古学文化远可承匈奴,与同时期的的粟特、唐朝互有影响,对后来的回鹘、契丹、蒙古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7月6日至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考古队,对新疆双河市泉水沟、博乐都木都厄布得格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附近地区的铜矿和其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见封二图1)。在泉水沟遗址发现具有特色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在都木都厄布得格遗址发现早期铁器时代的三角形石围聚落(石城)、蒙元时期的方形聚落等,对于研究欧亚草原地带距今约3500年以来的文化谱系、聚落形态、丧葬习俗、经济形态、技术系统、社会状况和人地  相似文献   

8.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自2010年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山顶遗存,在欧亚大陆的东段迄今未发现同类的遗址,因而非常重要。初步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包括瞭望、防御功能的山顶建造群,体现了当时社会复杂化的程度,对于了解游牧社会的权力体现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M15随葬马匹进行研究,利用动物考古学的方法复原马的年龄、性别,对不同部位的骨骼的表面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据此探讨古代人类选择随葬马匹的策略,探寻古代人类骑乘马匹的行为,结合殉马方式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结果探讨古代阿尔泰山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为研究早期铁器时代游牧人群的用马策略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文化是下坂地墓地的主体文化,我们将其命名为“下坂地类型”。下坂地类型与同地区的香宝宝类型在考古学文化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范畴。在时间上看下坂地类型早于香宝宝类型。下坂地类型与安德罗诺沃文化谢米列契类型存在紧密联系,有可能是在安德罗诺沃文化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晚期文化在时间、文化内涵等方面与香宝宝类型相同,可以归人香宝宝类型。同类型遗存在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量石器、陶片的发掘,填补了大庆地区文物考古的空白,纠正了大庆地区没有史前文化的说法,丰富了黑龙江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探讨研究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形式和原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多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一些极有研究价值的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叠压关系,随着环境考古研究的深入展开,越来越明确地揭示了发生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阶段的一次环境变迁事件———洪水事件,它的到来导致青海地区以定居锄耕农业经济为基础的齐家文化的衰落,促使了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青铜时代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的产生,并且洪水期的到来一度形成青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疆昌吉市二六工拱北的深入调查,以拱北的文化符号特征为切入点,探析回族拱北符号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金代女真族的故乡,白山黑水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大庆地区的金代女真文化,在宗教信仰、娱乐活动、生活习俗等方面,随着女真与汉族的交融已经保留下来,成为文化遗存.对大庆地区金代文化女真文化遗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大庆人,了解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积极促进大庆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大庆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兴起,在甘肃境内先后发现了近千处远古文化遗址,经过调查、发掘和科学研究,基本揭示了甘肃地区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大致状况,取得了举世注目的科学成就。《甘肃地区新石器中期以前诸远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两文分别介绍了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东部博格达冰川边缘发现一处岩画遗址。岩画遗址的动物形象很有特点,身体部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形相对构成。在我国境内是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岩画。这种风格的岩画在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岩画遗址群塞伊玛里塔什(Saimaly-Tash)有大量的发现。塞伊玛里塔什和博格达冰川发现的独特、相似的岩画说明,在公元前3千纪到公元前2千纪早期,生活在费尔干纳附近山地的牧牛人,他们曾沿着天山一直向东迁徙,到达今乌鲁木齐一带。这些人有可能把中亚(本文所用"中亚"一词,为狭义的中亚,主要指中亚五国地区,特别是锡尔河、阿姆河上游地区的山地、盆地和绿洲)及其周围地区先进的文明因素传入新疆。这个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新疆之外西南方向过来的人群和文化提供了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属于鲜卑早期的遗迹有完工、札赉诺尔、南杨家营子、二兰虎沟、哲里木盟舍根文化,以及义县保安寺村等地的鲜卑文化遗存,此外,拓跋鲜卑旧墟石室的发现,均为研究早期鲜卑文化提供了新材料。从有关古籍和一系列考古发现中可看到,狩猎和游牧是鲜卑早期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与冶铜、冶铁、金银器制造、木器制做和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众多出土文物看,这些制品有许多带有中原文化特色,也有其民族特点。鲜卑早期的婚俗、丧葬礼仪,习惯法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和文学艺术等,可以使我们窥视到这一民族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及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老官台文化和李家村文化的遗址,发现得都较早。起初人们把它们都列入仰韶文化的范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开始认识到这是两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 1960年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