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云涛 《中州学刊》2008,(1):183-193
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2.
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以降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灵州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显著变化,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边缘的夏州和宥州在维系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秦州路也并未因吐蕃的进逼而完全失效。在贸易主体方面的突出表现则是回鹘商人在陆上丝绸之路上“异军突起”,使得五代以降的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7):160-167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中外商人的商业贸易一起进行的,进行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文化交流之路。从传播路线来看,佛教东渐与商贸往来交互影响。东晋时期西去求法和东来传教的僧侣开拓了一条从天竺直达山东半岛的海上路线,北齐时期则成为中外商人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同时这些商人又是佛教文化的传载者。公元4世纪佛教从北方泰山北线的陆上丝绸之路,再经过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传至高句丽,并在东传的过程中,通过山东半岛实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以及南、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4.
正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东西方交流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在新一轮扩大开放中抢占先机、走在前列,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战略枢纽。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宝鸡早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战略枢纽,是全市上下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一、宝鸡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战略枢纽城市的优势宝鸡是国家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不论是在交通区位、  相似文献   

5.
铜鼓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铜鼓的创造者百越族群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因为西南和岭南的越人在先秦时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秦汉时期岭南经济的繁荣;铜鼓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铜鼓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传播中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放眼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其传承发展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复兴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青海省对西宁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明确定位,西宁市也在十三五规划中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要求,提出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西宁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但也存在着许多难点。西宁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主要路径是:加强通道建设,推进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商贸物流枢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加快人文领域交流;提升旅游品质,加强旅游领域合作;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大经贸领域合作,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建立对外金融合作平台,拓宽金融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丝绸之路历史研究之始。汉唐时期中国生产的丝绸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新疆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丝绸。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城市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西北城市社会经济及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自汉唐以后,随着丝绸之路作用的衰退,由于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整个国家经济重心向东南倾斜,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长期停滞缓慢的发展状态。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随着国家政治、军事势力的西进和清季近代化的种种尝试,我国西北城市社会经济出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发展时期,但进入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和军阀统治,相对东南各埠来说,西北城市社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宝鸡既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也是丝路经济带重要城市,此经济带上与宝鸡发展经历、程度、机遇相似的中等城市不少。本文从为何宝鸡要与这些城市比较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宝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9个城市2013年主要经济发展数据,最后提出宝鸡与丝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共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明确大庆市在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大庆市城市发展现状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内容,探索大庆市在融入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实现路径,为大庆市未来城市发展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兰州是西北的重镇,是丝绸之路要经过的重要古城之一,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他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今天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解放前,兰州在漫长的岁月里尽管作过郡城督府、省会,经济虽有过繁荣的时期,但在国民  相似文献   

13.
鄯善国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西汉时期为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所统属,是丝绸之路西域南道重要的门户之一。东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鄯善等国基本沿袭了西汉以来为内地王朝所统属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洎至公元5~6世纪,在《魏书》《北史》等史书中也有关于北魏鄯善国的相关记载。本文主要以洛阳出土的《鄯乾墓志》《鄯月光砖志》为主,进一步探讨了北魏时期鄯善及车师前部等国的历史,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五代、宋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虽然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陆上丝绸之路的状况关注较少,但一些相关成果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本文重点就五代、宋时期中原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辽、金政权与西方世界、西夏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等内容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一并以评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区域产生的激励牵引效应,主要凝结在城市职能上.城市及其性质的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及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的表象.城市的成长历程,也是职能分化确立的历程.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城市职能的演变轨迹,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构筑城市规模的重要前提. 1.兰州市城市职能演变轨迹 1.1.渡口、驿站——西北交通枢纽 兰州的文通源远流长,交通线蹦主要由军事通道、驿道和商道组成,而商道和驿道大多由军事通道衍生而来.地方道路发韧于秦汉、盛唐初见雏形.元代提供丁轮廓格局,至清末巳确立了西北文通枢纽的地位, 兰州古代交通以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序幕,这条纵跨亚欧大陆的丝绸商道,分南、北、中三路横贯甘肃全境.由于兰州的陆路交通受黄河天堑的阻隔,因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黑水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与外界有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开通榷场是对丝绸之路本身功能的深化.到了元代,发达的站赤系统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黑水城作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据点继续发挥着贸易中转站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华商网络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通商贸易  在古代,中国、西亚、中亚、中东地区与地中海地区之间陆路与海路进行的贸易,在中国人与印度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等不同民族之间盛行。这种超越国境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是世界上民族移动与宗教传播的一种“动力泉源”,也是华商网络的形成以及中国人向海外移动的起点。1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丝绸之路”是指以中国为始点,经由西亚与中亚而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通商道路。公元前60年,中国汉朝使者张骞最早开拓了以丝绸贸易为中心的向西方的通商道路。其后,这条通商道路发展为丝绸之路。实…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几度繁荣、几度衰落,其对构建中西交通、发展中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张骞通西域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从304年刘渊称汉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这是作为经济文化交流渠道的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唐代的繁荣强大正是多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结果。蒙古征服中亚、西亚,统一中国,海内外交通畅通,丝绸之路重现往日繁荣,中西亚各民族仰慕中华文明,故西域人华化甚盛。元末以后,丝绸之路进入了衰落和几乎中断的时期,东西方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之路。我国"一带一路"设想和建设,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给丝路各国带来振兴的希望,使沿线各国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固原,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是关中通往中亚地区的咽喉要塞。汉唐丝绸之路繁荣时期,有大量中亚人来到中国,有的还落脚于固原,他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域外文化,这些文化交流不仅见于诸多文献记载,同时还反映在考古学上。近数十年大量重要文物的出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过程的物证,再现了固原丝路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唃厮啰政权时期,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再次复兴,持续近百年。其余较长时期使用频率相对不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