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新发现的旅顺博物馆藏三件"汉史"残片,一件为《汉纪》唐写本,可正今本、明本《汉纪》之讹。另两件定名"汉史残片",其中一件可能为《汉纪》唐写本,另一件可能为范晔《后汉书》写本。同时,本文探讨了"汉史"S在敦煌、西域地区流传状况的区别,认为其与两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总体而言,新发现旅博藏"汉史"残片进一步反映了晋唐时期"汉史"在西域的流传状况,学术价值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英藏黑水城文献是英国人斯坦因继俄国人科兹洛夫之后获得的。所得多为零散残页,但其补充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即从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分离出若干刻本《同义》残片,对保存比较完整的俄藏同类写本文献进行了补充,发现的24个刻本残片,可补充写本缺损文字37处,校改错讹3处,同时这些残片对新近出版的《同义研究》一书中拟补的6处错误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3.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在唐代,《切韵》逐渐成为了文化语言和诗文创作的典范,也因此多有补续增益之作。此次整理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过程中,又有两枚《切韵》残片被发现。本文通过研究该两枚残片中的收字、反切、注释,确认其中之一(LM20-1521-12-11)属于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系统,而另一枚(LM20-1523-01-02)与德藏的五枚残片为同一写本,属于王本系统之外的另一种系统。不同写本系统的《切韵》及其他小学之书的一再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文化在边地传播、接受的层次性,同时也是研究周边民族群体知识互动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旅顺博物馆藏LM20-1496-38-01号文书,经比对录文,可以认定为晋史写本。该文书存在1个确切的王号和3个疑似的人名。经查唐修《晋书》等史籍,可知该文书内容与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司马颖、司马腾之间的斗争相关。敦煌、吐鲁番被怀疑为《晋阳秋》的写本,内容抄录"八王之乱"、两晋之际史事。节抄本的存在证明了抄写者对于晋史的主动吸收。经考察诸家旧晋史在中古时期流传情况,可以看出,LM20-1496-38-01号文书很可能属于《晋阳秋》一类的诸家旧晋史,但囿于证据的不足,目前应定名"唐写本晋史残片"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百颂体《弥勒授记经》现存的梵文诸写本和古代诸译本的情况,并主要聚焦于其收录于《史集·印度史》中的波斯文译本。根据雅恩、叔本以及笔者的比对,本文总结了波斯文《弥勒授记经》译本与其他文本,特别是梵文本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文中将能够反映各类变化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句,以梵—汉—波斯对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加以评注。  相似文献   

6.
编号B121:40文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21窟。文书残宽14.1厘米,残高24.5厘米,残存文字4行,为一件回鹘蒙古文木刻版《入菩萨行论》残叶。《入菩萨行论》是7世纪印度论师衔地爹瓦撰写的一部佛教论典。1305年元代高僧搠思吉斡节儿译为蒙古文。现存蒙古译文文献主要有: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BcaT);敖伦素木写本残片(OS,16世纪);新德里手抄本(L6,16世纪末、17世纪初);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本(M480,同上);戈娃列夫斯基所得本(K);《丹珠尔》本(T,1748)以及19世纪布里亚特重译本(B)等。文章中笔者将敦煌残叶与上述诸本进行了对照,并发现该残叶所存文字为《入菩萨行论》第八章第107偈第3行至第108偈第1行的内容,年代可能早于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莫高窟残叶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在蒙古族文献、文化史上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由日本西本愿寺长老大谷光瑞组成的探险队。于1909年和1910年两次到吐鲁番大肆盗挖,尤其是在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他们雇用了35名当地百姓,分5组,对20多个洞窟进行了盗掠挖掘,窃走的文书可用车计。学术界通称这些文书为“大谷文书”。本文就《诸佛要集经》汉文写本残片的两次发现及其对中国佛教、汉字书法和新疆汉字应用诸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晓楠  陈爱峰 《西域研究》2023,(2):154-160+172
本文讨论的两幅吐鲁番地区的壁画,体裁为说法图。其一出自胜金口1号佛寺左券顶,现收藏于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另一出自柏孜克里克16窟右券顶,现仍保留在窟内。两幅壁画中人物细节的描绘方面有所区别,但主要元素相同,可以肯定两幅壁画表现的是同一题材。两幅壁画画面上下方的题记是梵文偈颂,在汉文《杂阿含经》以及巴利语《相应部》中均有平行文本,壁画上佛陀端坐中央,密迹金刚与阿难随侍左右,组成说法场景,下方有一头牛与一名比丘,表现了佛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这一梵文偈颂的题记与这一题材壁画,在吐鲁番地区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老子》这部书,自先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本多舛异,字多殊谊,历代诠诂论证的专著文章,不可胜数,在看法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异文异义,莫所适从,初学浅读,困难孔多。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其中有《老子》的两种写本,现分别称为甲本、乙本。甲本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抄写年代可能在高帝时期;乙本字体是隶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HHB.№2844号残片实为《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本文首次公布了残存经文的录文,并通过与《大正藏》所收宋施护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施护本所译。这份材料中存有大段的陀罗尼,借助西夏文、汉文和梵文的对音,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夏字的实际读法。  相似文献   

11.
荻原裕敏 《西域研究》2013,(1):70-76,141
本文比定,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库木吐喇出土婆罗谜文字写本为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前人研究指出,梵本《法集要颂经》可分成三种版本,即说一切有部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本以及一种更加古老的版本.根据笔者研究,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残片属于第二个版本,即根本说一切有部版本,对于龟兹佛教史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红 《西域研究》2007,(1):52-56
本文校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法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书法、避讳字两个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此文所论的写本残页系黄盛璋教授提供,据他信说:发现于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文中所附照片系从黄教授寄来的幻片复制,上写有六行、每行保存26—29字,是一残页的一边,残页为其右部,可能仅有原长的一半。字体属于中亚发现的许多梵文写本体,胡恩莱(A、F、Rudolf Hoernle)称为“笈多斜体”,托马斯(F、W、Thomas)称为“库车——吐鲁番写体”,它和桑德尔(Lore Sander)所称“北突厥斯坦的婆罗米体A 型”一致。这些写本不能精确确定年代,此种写体通常  相似文献   

14.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写本《文海宝韵》保留有刻本缺失的序言和卷末题款残片。本文对这些残片拼合整理、翻译后作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了创制西夏文字的记录 ,充实了关于西夏文创制的内容 ,再一次确认西夏文字系元昊时期创制 ,了解到有关细节。还用西夏人撰写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西夏元昊称帝时间和加冕等重大史实。由年款和史实记录初步推定《文海宝韵》成书于天赐礼盛国庆年间 ,即 1 1世纪中期 ,属西夏前期 ,其编纂者是以罗瑞智忠为首的一批学者。参与此书编纂的有身居高位的官员 ,有通晓切韵的僧人和学者。序言对本书内容和特点记载表明西夏人对西夏语音科学的认识。从《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序分析了二书的关系 ,《五音切韵》将《文海宝韵》中的字纳入到韵图、韵表中 ,两书出于同一个朝代 ,有颇多重复的序言 ,内容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付马  夏立栋 《西域研究》2023,(1):142-151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中部高台窟院遗址新出五件回鹘文文字资料提供了西州回鹘时期当地佛寺礼忏活动的具体信息。第54窟出写本残片可被比定为回鹘密教文献《上师赞》,文本体现了与已发现两种写本不同的特征,应为吐峪沟回鹘佛僧修习密教时诵习之稿本。第57窟出写本可比定为回鹘佛僧为礼拜北斗七星举行燃灯仪式之日历,反映了源出道教的北斗七星崇拜在融入汉传佛教后又被西州回鹘佛教徒继承,并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流行。第57窟和51窟出土的三件墨书回鹘文“题牌(签)”则是迄今少见的西州回鹘时期礼佛、修习用物,提供了回鹘供养人和佛僧在寺院进行礼拜修习仪式的文字、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俄藏黑水城文献《初学记》残片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藏黑水城文献TK322《六十四卦图歌》封底亦裱有两纸类书残片,此残片与李辉、冯国栋先生考证的两件类书残片可以拼合,同属于《初学记》的一个页面。经考证,该《初学记》残本当为北宋刻本,非金刻本。  相似文献   

17.
写本在《诗经》东渐和学术传承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现存多种《诗经》古写本,与敦煌所藏《毛诗》写本可以相互对照考校。现代诗经学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而又必须面对世界文化前所未有的交流、交融和交锋的崭新局面,也就不能不承担与世界对话的使命。知己知彼,对话方能奏效。将民族化的《诗经》研究推向"民族化兼容国际化"的诗经学,首先就要对保存在各国的历代文献资料进行基础性考察,并对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由此构建平等对话和深入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回鹘文《华严经》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各地收藏的《四十华严》、《八十华严》写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析。认为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收藏品中的《十地品》和《十定品》写本与百济康义、小田寿典刊布的羽田明私人收藏《八十华严》照片为同一写本,可以相互拼接。通过分析相关跋文、卷名、品名、页眉等,提出《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一样同为安藏译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许云和 《西域研究》2008,249(1):99-107
本文认为,德藏吐鲁番文书中的ch.2400、ch.3693、ch.3865、ch.3699四个写本残片背面残诗钞中的"晋史毛伯成"五字确为作者题署,由此可以判定残诗钞十四首诗中有十一首属东晋诗人毛伯成的作品.又据相关文献考察,知此诗卷正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毛伯成诗一卷".在考证毛伯成的生平事迹时笔者还发现,毛伯成在东晋因避桓玄讳以字行而不以名行,残诗钞之所以题日"晋史毛伯成"、隋志著录的毛伯成集子之所以题日《晋毛伯成集》与《毛伯成诗》,就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俄藏佛教文献残片中新识9纸《同音》乙种本残片进行了考释。指出这些残片版本不同,内容此前未见,学术信息丰富,尤其是инв.No.6183号为乙种本第56页内容,可补诸本之缺。通过这些残片,可以确定《同音》乙种本足本为57页,西夏字总数为580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