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清代哈密人口政策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利用地方志、清实录以及清代档案等资料,复原出康熙三十六年哈密附清至宣统末年这一时段内三个不同时间断面的哈密人口规模,以反映清代此区域人口的断续的、间跃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哈密地处天山东段南麓,自古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和历代经营西域的政治、军事重镇.哈密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清代为其农业全面开发、发展的新时期,其开发规模之大、成效之著均超过前代.研究清代哈密的农业开发,总结、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西部大开发中哈密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族早期札萨克及其所属官吏的权力运作与当时实行札萨克制的蒙古族的权力运作情况相同。但到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族札萨克制废除前后,吐鲁番、哈密的札萨克行政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官员的名称和职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权力运作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  相似文献   

4.
清代新疆厅制并非自甘肃"移植"。新疆设厅有两个显著的高潮时期,一为统一初期的乾隆朝,一为再经收复的光绪朝,所设之厅多数为政区厅,少数为非政区厅。大量的政区厅被改置为其他形式的政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过渡性。建省前,各厅同通实缺、要缺、满缺居多,自建省起全系实缺,仍是要缺居多,但不再限定族属,各族兼用。新疆诸厅对于全面认识清代厅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从厅制在新疆的实践来看,那些不享有完整、独立、排他的治权的厅也是一种特殊的政区厅,直隶厅全部隶属于道,未出现直隶于布政司的案例,而且其隶属关系还可能有两部《会典》并未记载的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清代厅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鲁靖康 《西域研究》2015,(2):7-9,138
史料记载清代哈密办事大臣的设置时间颇有出入,甚至自相抵牾,本文对诸种观点进行了考辨,认为哈密办事大臣始设于乾隆二十四年。其因军兴而设,统一后因处于交通咽喉,事务浩繁,虽屡经奏请裁撤而得以保留,一直到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才予以裁撤。  相似文献   

6.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回王,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回王共存9世,在新疆大名鼎鼎。哈密王和清廷的关系始于康熙年间。那时的新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1696年,康熙皇帝亲自统兵御驾西征。额贝都拉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终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噶尔丹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通事即衙署中充当地方民族语言翻译的人员 ,本文专指维吾尔族通事。其虽不入伯克之流 ,但他对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有较大影响 ,清代新疆南疆通事的来源主要有 :1、通事最初来源 清朝刚刚统一新疆 ,乾隆帝就说 :“通事苦累回人 ,甚于乌沙克等语 ,此等通事皆吐鲁番、哈密之人。”通事均由吐鲁番、哈密人充任是与吐鲁番、哈密特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的。首先 ,南疆没有产生通事的社会条件。在新疆建省 (1884年 )前 ,清朝对南疆实行民族隔离政策 ,主要表现为 :驻扎南疆的的八旗、绿营兵 ,均有专修的汉 (满 )城驻扎 ,《钦定回疆则例》也明确…  相似文献   

8.
清代高度重视命案的处理,并通过自动覆转、秋审等予以保证,但是私和却广泛地存在。究其原因,与王朝州县官员权力的外溢有关。在清代的官僚体制下,州县官等基层官员不可能真正地掌控全局,其权力的一部分必然要被胥吏、乡保、宗族、乡绅等分享,权力的运作态势决定了法律实践与表达的背离。  相似文献   

9.
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力增大,甚至一度凌驾于河道总督之上。嘉道时期,治河难度加大,官员动辄得咎,双方互相推责。这种职权体制的存在对清代河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本章参议国政,行中枢宰辅之职。但清代君主专制政治已高度强化,政治中枢运行内重外轻的双轨辅政体制。作为外朝的内阁,不仅缺乏主动、稳定和全面的议政权,而且没有监督百官执行的权力。因此,清代内阁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宰相性质。  相似文献   

11.
清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代疆域政区概貌。全国共分内地十八省,分省府州县厅等行政区域,已另文叙述。在祖国统一领土之内的广大地区,尚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包括在西南一些地区内的土官与土司等。清代统治者均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一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府劝农桑、兴水利的重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沿袭清代传统推行重农政策,至同治、光绪时期,各省、府、厅、州、县纷纷成立各种常设劝农机构,劝农桑、兴水利,使全国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哈密建卫前、哈密建卫至成化八年以及成化九年哈密卫内迁后三个时期,以贡赐贸易为中心,对明代哈密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关系之盛衰及其缘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近代通讯手段未引入之前,其公文的传递仍沿袭传统的模式。在这样的格局中,作为中介权力机构的省一级地方政府,必然是上令下申和下情上达的主要环节。其在辖区内所实行的公文传递制度,既是清代公文传递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清代公文传递的缩影。本文拟钩沉清代福建公文传递制度,由此管窥有清一代公文传递制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天府新论》2006,(Z1):108-109
我国现代各省区模式基本上是在清代行政省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清代省会城市的功能,对现今我国城市更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功能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区域政治管理与权力的中心,文化资源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6.
陈绍方 《晋阳学刊》2006,4(3):83-88
乡村社会是清代国家的基础。封建国家两个最主要的追求:赋税和安宁,都落实在乡村。清代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这样几种权力和权威:以保甲制为载体的官权、基于血缘关系的族权、以对乡村知识的垄断而形成的绅权和源于皇权的封建教化权。在上述诸权的合治下,民生低下,民权被严重压抑以至于基本不存在。这一切构成了清代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宗族组织作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控制的主体,大致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压抑、默许的半合法性到许可的合法性的过程.清代的族权呈现出政权化倾向,徽州宗族组织合法地成为乡村社会控制的主体.微州宗族通过族权的政权化、集体记忆与文化权力的运作逻辑,维护了徽州乡村社会的合作与秩序.这三个方面的运作逻辑既可以独立穿透徽州宗族社会,又相互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和重叠,实质上都聚合于清代徽州不断扩大和泛化的宗族权力.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东移民四川的迁出地范围分布在粤北和粤东北的山区丘陵地带.以嘉应、南雄、韶州、惠州和潮州等府州所属的客家住县为主.粤民入川后的迁入地主要分布于成都、重庆、宁远、保宁、邛州、资州、叙永、太平等23个直隶府州厅以及其下辖的102个州县厅中,分别占当时四川直隶府州厅和县级单位行政区总数的88%和80%以上.这表明客家人在四川的分布远远超出罗香林先生所言的13个县.  相似文献   

19.
清代塔尔巴哈台地区设立厅级行政区划的时间至少应追溯到光绪八年,而非目前所认为的光绪十四年。该地乾隆三十一年所设的"管粮理事抚民同知"已经具有了建置厅的实质,但因其以佐贰的身份和"借调"的形式任职而未被清廷认可。之后改设的"粮饷理事通判"经过光绪初年的几次演进,到光绪八年已经完全具备了建置厅的外延与内涵,应视为建置厅。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宁府及所属县厅设置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西宁府的建五,因年代较近和文献相对较多,似乎早已清楚,但在地方史研究中却常常发现,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今人著述,对西宁府的始设时间和所田县厅的设g演变情况等说法并不一致。有鉴于此,笔者翻检史拒,欲寻找一些比较直接的根据,以求证西宁府和所辖县厅设置的确切的时间,文中不当之处,请有识者指正。清代的府为省与县(散州、散厅)之间普遍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乾隆时道员成为实官后,府隶于道之下。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府,由朝廷任命,为正四品;乾隆时改为从四品,比道员仅次一级。其职责是“总领届县,宣布教条,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