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林艳 《北方论丛》2010,(2):71-75
双宾构式的句式语义特征为双宾构式都表示领属关系转移;双宾构式的整体意义要求三个强制性成分与动词同现;施动者对事件有较强的控制力。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为[+转移]、[+双及物],说明生成整体论范式下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是一个小整体,与双宾构式之间是动态整合关系。而从意义和配价两方面对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类型进行讨论,则说明双宾动词不能等同于三价动词,并不是所有的三价动词都可以进入双宾构式,二价动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双宾构式,无论三价动词还是二价动词,它们能够进入双宾构式的条件是要蕴含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动词和构式之间形成动态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V得/不C"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能性"意义的结构之一。通过讨论"V得/不C"结构中"V"的特点,认为能够进入到"V得/不C"结构的动词多是单音节动词,而且具有比较突出的[+行为]语义特征;能够进入到"V得/不C"结构中的形容词数量不多,一般进入"V得/不C"结构的形容词都具有比较突出的[+状态]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条件下主语会使核心层情景体在扩展层和小句层发生改变,具体为:复数主语使核心层具有[-持续]语义特征的情景体在扩展层和小句层变化为持续的情景;"光杆"复数名词主语和物质名词主语使核心层具有[+终结]特征的情景体在扩展层和小句层变化为具有[-终结]特征的"活动";持续性主语使核心层具有[+动态]、[-持续]、[+终结]语义特征的成就情景体在扩展层和小句层变化为持续的情景;非持续性主语使核心层具有[+持续]特征的情景体在扩展层和小句层变化为非持续性情景,等等.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受益结构标记"给"的形成过程,并且对比了语义相关的一组"受益"类动词,认为"受益"这一语义特征以及双宾语的句法结构对"给"发展成为格式标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双音动词自身都能够无标记地实现指称化,从而表现出名词的若干分布特征,相比之下,单音动词及能愿动词、形式动词、判断动词、领属动词等少数几类动词在指称化过程中具有标记性。与印欧语的"分立模式"不同,汉语实词的类属关系为"包含模式",动词属于名词的次类,而单音动词和这几类动词则是名词的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前人对形式动词范围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形式动词的范围,并且将形式动词划分了两个次类。接着,从形式动词自身变化情况、前加状语情况、后带宾语情况三方面论述了形式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认为形式动词可以进行语义分析,具有和宾语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借鉴配价语法中动词配价的相关理论,以三价动作动词的语义配价为基础,以简单句作为考察范围,对汉俄三价动作动词的句法配价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价动作动词包含施事和受事两个语义成分,同时,按照另外一个语义成分的语义性质的不同,三价动作动词又可分为五个小类,即给予类动词、取得类动词、言说类动词、称名类动词和放置类动词。  相似文献   

8.
隐性否定是指一种形式肯定但意义否定的否定形式,这种否定在使用时没有句法层面上的否定标记,而是通过间接或者暗示的手段表达否定含义.本研究基于Jespersen对隐性否定动词所采用的划分方式,从中文语料库中选取四组隐性否定动词"避免"、"拒绝"、"否认"以及"怀疑"类,借助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对它们在关键词激活环境下的框架转换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隐性否定的话语理解过程中,存在框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4个刺激条件(或诱发机制)引起的透视域的转变而引起的:语篇博弈效果;否定事件的主观否定性;事件表述的复杂性;隐性否定动词的语义内在矛盾性.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话语使用者需要对语篇整体性进行思考,根据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认知世界,以期实现语篇的正确理解,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朝WH-问句的语气标记不同于标句词,不具备完整标句词的功能,因而不应位于标句词短语中心语位置。根据CP分裂假说,语气标记可以作为中心语构成语气短语Force P?语气短语以TP为补语,是一个强语段。语气语段具有强边缘特征,在英语中,吸引Wh-词在其标志语位置合并;在汉语和朝鲜语中,吸引整个TP在其标志语位置内部合并。内部合并的同时,英汉朝语气语段中心语的疑问特征[+Q]为其标志语位置Wh-词的疑问特征[+wh]赋值。  相似文献   

10.
选取莱文在English Verb and Alternations一书中收录的切刻类动词为语料,运用成分理论讨论动词及其变式的语义关系。在此研究了切刻类动词进入相应变式的准入条件,讨论了在概念框架下切刻类动词和其变式的语义联系,并且指出莱文对动词分类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进行”、“给以”一类动词所带的宾语的性质。 1.宾语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调性宾语两类。根据所带的宾语的性质,可以把述宾动词分为两类:一、要求带名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的;二、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包括要求带谓词性宾语的和既能带谓词性宾语又能带名词性宾语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说到“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时,  相似文献   

12.
动词界性分类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可以根据其表示事物性质还是事件进程分为“属性关系动词”和“活动事件动词”。前者不具有过程特征,都是无界动词;后者具有过程特征并且可以根据其相对界性进一步分为“起始”、“持续”、“活动”、“活动-事件”、“事件”、“达成”和“完结”七类。它们从“无界”到“有界”形成一个连续统。如果只从“有界”“无界”考虑,汉语动词则可以大别为“无界”、“有界”和“跨界”三类。“V+了+时量短语+了”格式中时量短语的所指随V的“有界”“无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跨界动词套入该格式必然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3.
明清木鱼书以《花笺记》《二荷花史》最具代表性,属土音弹词,杂入一定数量的粤方言特征词及语法标记。杂入特征词词类以动词和代词为主,句法体貌特征嵌入则基本由"貌"特征开始,"V敲"(哓)是这个时期粤方言的主要完成体标记。粤方言常用句式标记,如被动标记"畀"、差比句标记"过"、选择句标记"定"此时定型。由于弹词韵律及语篇的限制,粤方言最为丰富的语气助词没有出现。粤方言句法标记的嵌入,使粤方言的书面化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方言"入文"现象。  相似文献   

14.
日语动词「かける」是日语动词中比较难掌握的动词,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根据《日汉大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的统计,「かける」具有50个含义。「かける」的日语原始词根为「か」,「か」的混沌含义表示相交或者反复。其同源动词的基本含义里一般都包含有相交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かける」的多义构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多为"咗"或"休",也有运用变调手段的.[1][2]关于"咗"的语法特点,学者多有涉及,如张洪年称为"完成体体貌词尾",[3]而彭小川称为"动态助词",[4]都进行了详细讨论;甘于恩首次披露了完成体标记"休"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及重要特点.[5]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肇庆(德庆)、阳江、中山、惠州有些方言点使用着与上述完成体标记不同来源的标记,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赵林晓 《殷都学刊》2013,34(2):93-98
上古汉语有一种特殊的“受事·动词·施事”句,这类句子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其中施事前面不用介词.该句式容易引起歧义,但它的使用受到多种限制,除了受语义限制和语境限制外,其中的动词也有限定特征.它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上古以后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7,(10)
叙实类感知动词的三类词尾[1]反映了感知动词不同的"体"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其不同的事件结构。"见"和"到"虽然都是实现体,反映在动词的事件结构中却有不同的内涵。本文以"见"、"到"为切入点,通过对其语法化过程的考察讨论其作为叙实类感知动词体貌词尾的不同内涵。研究发现,"到"和"着"是典型的体貌词尾,分别表达终结和持续的体意义,带有这两个词尾的感知动词的事件结构表现为单个事件内部的时间结构;"见"为非典型体貌词尾,虽可表达动作事件的完结,但其本身并未完全语法化为表动作完结的体貌词尾,因而以其为词尾的感知动词表现为双事件结构。  相似文献   

18.
邱峰 《学术探索》2012,(12):138-142
《南齐书》中时间介词系统正处于高度繁荣期和剧烈变动期,其繁荣和变动均来自具备语义适宜性的动词争相成为典型介词的竞争,具备同类语义特征的动词因语义适宜程度不同,导致其向介词转化的速度和典型性的差异,这是促使介词系统不断调整和变化的直接动因。动词语法化的真正动因是人们对客观事件活动所包含的信息凸显度的不同,承载主要信息的动词因被凸显,得以保持动词特性;而承载次要信息的动词因被背景化,使得动词特性消失,语义抽象,并最终转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话语标记.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界定是重要问题,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式特征,如内部构成、分布特征及管界等;二是语义特征,如意义的程序性及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等,其中主观性特征具体表现在言说类话语标记中人称代词的使用、谓语动词的感情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按照动词能否带方式格的情况首先把动词分为方式动词和无方式动词,然后根据所带不同方式格的情况把方式动词分为绝对方式动词和相对方式动词,从而建立起方式动词这样一个语义小类,并重点分析方式格述题化和话题化的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