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尉犁县营盘古墓群考古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1—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新疆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营盘一处汉晋时期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2座,清理被盗墓100余座,出土、采集文物约400件。同时对该地古城、佛寺、烽火台及古城北穆斯林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1996年至1997年间,考古工作者对这批墓葬资料进行了整理。这次考古发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评选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对墓地埋葬方式、出土文物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经济形态以及墓地年代等试作分析研究。不妥之处,敬祈指正。一、墓地概况营盘墓地位于罗布泊西…  相似文献   

2.
营盘墓地位于尉犁县城东南约150公里,孔雀河故道之北约5公里,库鲁克塔格山山前台地上,届汉晋时期。因供水的常年冲独,使墓地形成许多道沙梁,墓葬集叩分布在台地东部数道沙梁的南缘,排列无规律,亦不见打破关系和迭压关系。1995年11月至1997年年底,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及整理。共发掘古墓32座,清理被盗墓100余座,获重要文物约。400件,该墓地的发掘被评办“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营盘墓葬形制分有长方形竖穴全境和竖穴生土二层台两大类。技墓室大致范围棋入木桩。木质葬其形制在木港形馆、船形…  相似文献   

3.
1993年以来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法国科研中心315研究所合作,对新疆和田克里雅河下游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联合考古调查。通过1993、1994和1996年这三个年度的野外考察,我们获取了关于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迁的许多重要信息,现概述如下:一、喀拉墩古城地区1896年  相似文献   

4.
唐薛元超墓志考述樊英峰乾陵博物馆薛元超墓位于乾陵博物馆东南约700米处,距乾陵3公里,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72年2月,陕西省文管会与原乾陵文管所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其中出土了一合薛元超墓志。①墓志质地系石灰岩,长、宽各0.845米,厚0....  相似文献   

5.
位于罗布泊西南荒漠中的小河墓地,上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进行首次调查发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底开始了小河墓地的考甫工作,当年发掘墓葬4座;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发掘墓葬33座,调查小河流域遗址点22处;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在沙漠腹地连续作业近半年,发掘墓葬130座,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7~10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城址的总体布局、始建年代、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唐代天山北麓军政体系的建置沿革,探讨唐代至元代当地的经济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地理位置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县城东北,东邻水磨河,西、南、北三面紧邻东菜  相似文献   

7.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外事办公室、文物事业管理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中日尼雅遗址学术研讨会”2000年3月20日至2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杭州丝绸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日本佛教大学、神户山手大学、京都大学、大手前女子大学、龙谷大学等的二十余位专家,做了学术发言,现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关于尼雅遗址的宏观调查和总体认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先生以《尼雅遗址百年考察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对尼雅遗址…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和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新疆塔城额敏县城———铁厂沟公路改建项目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2 0 0 2年 6月在新建公路的施工范围内抢救发掘了 7座古代墓葬 ,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骨器、石器和玻璃器等。从出土文物看 ,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 70 0年到公元前 50 0年间 ,是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由额敏县城到铁厂沟之间长一百多公里的区间 ,是被两山夹着的山谷草场 ,水丰草茂 ,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场所。据考古调查 ,这一地区至少分布有一百多座古代墓葬。墓葬的地表均有石、土的封堆 ,有的封堆上立有长条状的立石。这次发掘的 7座墓葬位于一碗泉和库拉苏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灵寿,本战国时中山国地,名称始见于《世本》一书,以后沿用至今.关于古灵寿城的地望,由于受史籍阙略的限制,自汉代以来.学者虽多有考证,依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近年来新出版的《可爱的河北》一书,也出现了与古灵寿地望相悖的情形.1974年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平山县东部和灵寿县西部进行了长时期的考古勘察,发现了两座古城址:一座在灵寿县城西北十五里的故城村周围,为叙述方便,暂称之为“故城村古城”;一座在平山县东部的上三汲、访驾庄、蒲北、河曲、张家庙等村的周围,暂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辽西女儿河流域的锦西县(市)台集屯乡及其附近发现了三座古城,这是辽西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之一。但对这三座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论者多存歧议。1984年仲夏,笔者偕王明琦同志赴辽西再次实地踏察了女儿河流域的这三座古城。现结合实地考古调查和文献记载,对这三座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9月,新疆库车县在友谊路地下街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开挖的基坑南端发现一批古墓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克苏地区文物局、库车县文物局共清理发掘砖室墓7座,小型竖穴墓3座.  相似文献   

13.
近期,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一支联合考古队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获得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4.
北魏六镇长城南线、北线两条长城墙体,均总体呈东北-西南向蜿蜒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原,于中部地段有短暂交汇。六镇长城南线、北线均以阳山秦汉长城东段所在山脉的北麓地带作为其西南防御端点,其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5千米。选择丘陵间的谷地修筑墙体,是六镇长城的主要特点之一,六镇长城的墙体以土筑最为普遍,保存较为低矮,墙体外侧普遍见有壕堑的痕迹。北线墙体对南线墙体的局部沿用,及墙体沿线发现的32座戍堡,是此次北魏长城调查的重要发现与收获之一。六镇修筑在先,后有六镇长城南线和北线。六镇修筑完成于延和二年至太平真君八年之间。沃野镇最初即建在了根子场古城,白灵淖城圐圙古城经考证为怀朔镇镇址,抚冥镇镇址已确定为位于今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的乌兰花土城子古城,而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克里孟古城、三工地土城子古城应分别为武川镇、柔玄镇、怀荒镇旧址。  相似文献   

15.
林梅村 《西域研究》2001,1(3):44-45
自 1 997年新疆孔雀河流域营盘古城附近发现墨山贵族墓地之后 ,这个墓地屡遭盗墓贼破坏。为此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1 999年再次到营盘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又有许多考古新收获 ,其中一个重要收获是首次在该墓地发现卢文书。据说文书原来放在墓中一个小盒子里 ,发现时已残缺不全。 2 0 0 0年 9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志勇副所长将文书照片带到北京 ,委托我们进行文字解读。为使研究者及时了解这个重要发现 ,现将研究结果刊布于下。据我们研究 ,这是一封儿子写给父亲的千金家书 ,写在麻纸上 ,一共五行文字。可惜左半部残缺 ,不…  相似文献   

16.
汉在东北辽河以西继燕、秦之后设辽西郡,领十四县,狐苏县是其中之一。由于史料缺乏,对汉代古城过去发现的又不多,所以,关于狐苏县治址所在,长期搞不清楚。但随着东北考古的发展,有不少汉代古城相继被发现,这对我们探讨汉代在东北所设郡县治址,增添了更多的实证。  相似文献   

17.
一 西钓台村位于静海县城南三十华里,村东紧靠津浦铁路和南运河,古城址就在村西北约400米处。《静海县志》对此早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 由于古城址附近地势较低,古城址内过去常年积水,对城垣破坏很大;近十几年来兴修水利等工程,古城址又受到进一步破坏。现城垣已完全被推平,其中西垣为前进渠严重破坏。一九七八年四月我们对该古城址进行钻探后,得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地区由于优越的游牧业自然条件,在其所辖的阿勒泰、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吉木乃等六县一市,广泛分布着古代游牧民族的大量岩刻画和少数岩绘画。1965年我们曾作过一些初步调查和研究今年五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勒泰考察队,在地区文化局的支持和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协助下,双方共同进行了短时调查。调查地点主要有阿勒泰市的莫库尔沟,汗达尕特乡(又名喇嘛召、康布铁堡)的多阿特沟和雀儿沟,切木尔切克乡的阿尔泰别列根;富蕴县的布拉特、吐尔洪乡和唐巴勒洞窟等。参加这一工作的除作者外,尚有阿勒泰地区文管所的陈长庚、赵养锋、张跃刚、程建设和新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8,(5):79-84
薄荷片推荐:据说黑水城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环城是一派荒芜的沙丘.城南脚下隐约有一条干涸的河道。西南角一座弯坊庐式顶.壁完样式的清真寺完整地矗立于荒野.和这座伊斯兰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北角三座覆钵式佛塔.佛塔是黑水城的独特标志。虽然黑水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  相似文献   

20.
“尼壤”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进行了近十年的尼雅遗址的考古学调查和发掘工作中提出的“尼壤”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记载有关“尼壤”的 卢文和汉文史料,从“尼壤”和“尼壤城”的时代入手,将讨论引向深入。通过对与之相关的考古学资料显示出的规律进行比较,尝试对1996年“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新发现的一座古城遗址的时代进行了假设性的推测,并提示了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