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也谈房屋空置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锡钊 《上海统计》1997,(11):25-25
看了今年第八期《商品房适度空置率判断标准的探讨》一文,本人觉得不敢苟同,谈一点不同看法.一、出现空置房的原因目前房子空置现象严重,出现空置现象的真正原因不是我国的房子已达到饱和状态,多得没法承受.恰恰相反,而是想买房的买不起房,如果按小康水平计算,人均住房达到10平方米以上,拿目前的空置面积用来安置,恐怕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我们现在研究问题往往喜欢套用国际标准,用行话讲是与国际接轨.但是我国的国情与国外是不同的,有些是一时接不了轨的.在国外,个人货币收入中有一块是包括用来购置固定资产的(如汽车、住房),而在我国,工资性收入中还未包括住房,目前真正买得起住房的人必经不多,靠工薪购买住房更是少得可怜,占人口的比重不会超过2%.远的不讲,  相似文献   

2.
【正】每每谈到女人需要男人给什么时,有的男人就会自以为是想当然认为女人最需要男人给的不就是"三子"(票子、房子和车子)吗?我当然不排除有少数虚荣心极强的女人,但即便是这样的女人,如果要问她内心最需  相似文献   

3.
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往往是企业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有201家、200家、190家和17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4.
抽样调查中无回答的统计影响及控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回答误差及其分类 无回答误差是非抽样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关于无回答误差这个概念,不同的统计学家曾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述.例如,Cochran和Kish使用"无回答"(non-re-sponse)这个词,Ford和Kalton使用的是"缺失数据"(Missing Data),Madow采用了"不完全数据"(incom-plete Data).笔者认为,概念是为了分析服务的,不同的分析角度,其概念的规定及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从数据收集阶段研究非抽样误差,笔者认为使用"无回答"比较恰当,所谓无回答是指在资料搜集阶段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对被选出的样本单元进行计量,从而没有获得有关这些单元的数据或信息.  相似文献   

5.
"SIGMA"(译为"西格玛")一词起源于希腊字母"σ",在统计学中它代表"标准差",用来表示数据分散程度。在六西格玛管理中,SIGMA具有特定的意义,它是对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亚太地区",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Asian and Pacific Region),这是包含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解释;第二种是"亚洲中沿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这是最狭义的解释;第三种是"环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使用的就是这一概念.本文也取这一概念.即指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海南省长罗保铭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谈到,海南全省的保障性住房从2009年的7万套,2010年的12.6万套到今年要建9.1万套,这个房子建下来,岛内房价肯定会降下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统计思维基本上包括三个部分:"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以及"统计推断".所谓"资料收集",指的是想了解的整体(称之为母体)资料太庞大,所以透过统计方法去取得有用的样本.在统计上我们发展出"实验设计法"(Design of experiment),及"统计抽样方法"(Sampling survey)两套学问.所谓"资料分析",指的是将已经取得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甚至建立模型,主要工作内容在于Point Estimation(点估计)、Hypothesis Testing(假设检定)、Model Building(建模)以及Forecasting(预测).  相似文献   

9.
一、诚实经营者被侵权分析 诚实经营者和制假售假者之间的对抗与"智猪博弈"是极为相似的."智猪博弈"讲的是同一个猪圈里关着一只大猪和一只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装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铵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按按钮就需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拨一拨地走出农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和工商企业.他们拖家带口,多数常年不归,有的在城市和企业扎下了根,从此一去不返.前几年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如今亦纷纷离农而去,昔日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现在只剩下了儿童和老人,农村变得异常的安静(抑或萧条),大有"空心"的趋势,"空心化"的概念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1.
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波 《统计与决策》2005,(3):128-129
一、核心竞争力与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与"核心能力"(core capacity)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然而,就笔者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研究者和经理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从而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和研究上的误区.而正确辨析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以前,农民有钱买地做地主,城里人买房置业做房东、股东.后来,土地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城里连人都是单位上的,房子就等分配了.于是,城里人看到乡下人一有钱就翻盖房子,对"家徒四壁"的老乡会有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3.
张云  郑忠  程丽萍 《统计与决策》2006,(19):109-110
一、"利率通道"调控模式的运行机制 "利率通道"调控模式下,中央银行不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仅通过确定自身的存贷款利率,形成利率通道来控制市场利率变动范围,实现目标利率.它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描述,r1代表央行贷款利率,r2代表央行存款利率,i代表央行的目标利率(一般是同业拆借利率),S代表基础货币的供给曲线,D代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概念解析,构建了个体"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精算模型和家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精算模型;利用两个模型,测算了固定房产值时的给付标准和固定给付标准时对房产值的要求.研究发现,实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的警戒线为房产净价值136576元;当拥有房产价值227627元时,给付标准可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1.住户住户是指有固定住所、由经济和生活联为一体的人员组成的单位。户籍上为一户,但实际上分户生活的,分户填报。户籍上为两户,实际上在一起生活的,按一户填报。2.家庭户和集体户根据住户成员的相互关系、住所、是否经营农业,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住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家庭户是指主要由家庭成员或其他经济、生活联为一体的人口组成的住户。本地人口单身独自居住的也作为家庭户。全家外来的人口,按家庭户填报。经营农业的人口,无论是否具有家庭户的形式,均按家庭户填报。集体户是指由相互没有家庭成员关系、居住在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中…  相似文献   

16.
住房统计资料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在公房出售过程中通过实地测量获得的住房资料.住房资料的失真特别是住房面积数据的失真,主要表现为住房面积数据偏小,范围包括已出售或可以出售的公房,有旧房,也有新房.住房资料的失真比较隐蔽,成因复杂,以下仅就其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房产的英文是RealEstate,为什么在词组前面出现本意是“真实”的修饰语,估计在英美人眼中,除了房子,其他的资产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资产。在国内,特别是港台地区,房产也有叫不动产的,取得是不能象机器、设备那样的固定资产可以随意搬动的意思。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多年,觉得“不动产”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坐在家里不通过任何劳动就可以取得收益的资产,如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里表现的那家势利、狠心的房东,每天的工作就是催租收钱一样。在许多感性的文章中,家是温暖、亲情、安全感的代名词,而汉语中家的客气说法是“寒舍”,既便是你家的房子装…  相似文献   

18.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住房需求既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涉及到“住户”和“住房标准”两个直接影响住房需求的变量,以及居住现状,资源制约,政策限定,居住者态度等其他诸多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着力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同时努力增加住房投资,加速住房建设,使城市住房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与此同时,现行住房制度的弊端也日趋明显.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对现行住房制度的弊端以及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CGSS2005数据的分析表明,住房产权与社会和谐对居民幸福感水平都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比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更高.社会和谐不仅增强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还提升了无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社会失调则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并且抑制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增长潜力有限的条件下,要改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农民大规模"转业"(即向非农行业永久性转移),但在这个漫长的彻底转移过程中,农民要增收,发展劳务经济仍是必然的选择.这可能就是农村劳务经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