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中有一部分双音节词(其实是词组),古人称为“联绵字”,现在又叫做“联绵词”。从语音上来看,这一部分双音节词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马真同志在《先秦复音词初探》(连载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零年第五期、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到“音变造词”说,他认为:“既然可以采取音节重叠的方式来造词,自然也可以采取在音节重叠的基础上改变其中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的方式(即部分重叠)来造词,先秦汉语中的迭音词,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就都是这种音变造词方式在双音词中的推广。……由音节重迭到音节的部分重迭,再进一步就是任意音节的组合(非双声迭韵的联绵字),这是用音变造词方式构成复音词的最后一步。”什么是汉语中的“词”,“词”是怎样构成的,本文不准备涉及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现在仅就汉语中部分双声联绵诃的构成问题提出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广州话口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这些古语词除了单音词或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起来的复合词之外,还有两个音素不同的音节组合成的联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根据两个音节异同的情况不同,一般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四类,其中以叠韵的为多。文章主要讨论广州话口语中留存的古汉语叠韵词。这些词语都曾是当年的口语词,后来才逐渐地走向消退,但是却留存在方言里,世代相传,并在广州话的口语中找到了“言证”,表明粤方言是从汉语分化出来的一支方言。虽然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这些词语并非一成不变地沿用下来,其音义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却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3.
联绵字简说     
<正> 在某报关于两个词的争论中,一文以联绵声韵说释之,有人认为此系因袭朱起风之说,对方举唐李贤语以证明朱氏前已有人言之。那么,联绵声韵之说究竟起于何时呢? 联绵词也作联绵字,一般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一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其两个音节大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也有一些没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双音节词,如浩荡、滂沱。联绵字虽古已有之,古人对此早有注意。如荷子所言“名之丽”,即指联绵字。各种古书,古注也保存很多解释联绵字的材料。但联绵字一词却出现较晚,即人们以联绵声韵之说来研究古已有之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如“山”、“跑”、“美”等。这类字本身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但古代汉语中也有一类字,它本身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需要和其它字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才可以称作词,这类字所组成的词中有传统上称作联绵词的一类,如“傍徨”、“徘徊”、“匍匐”等。联绵词按其声韵又可分双声、叠韵、非双声非叠韵三种情况。 《诗经·周南·卷耳》中有这样一句话:“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查阅几部典籍,笔者发现以下几种对“玄黄”一词的注  相似文献   

5.
许多词汇学著作及“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单纯词时,都指出联绵词为其 中一类,有些书还将联绵词分为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叠韵的三小类。对于大多数联绵词的归属,大家都无异议。但是有个别词,如“鸳鸯”、“匍匐”等的 归属就存在分歧。后者已有文章专门讨论过了。(见《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本文作者 只想就三个自认为值得商榷的词:“鸳鸯”、“犹豫”、“蝙蝠”,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联绵词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因此我们分析它们的时候就应该从古汉语的角度来分析 。(1)鸳鸯──邢福义、胡裕树、黄伯…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使用的联绵词比较多。根据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和使用情况,可以把《庄子》中的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研究发现,《庄子》中联绵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智泽同志《〈孟子〉与〈孟子章句〉复音词构词法比较》(《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将“匍匐”列为叠韵联绵词,张耕夫同志在《“匍匐”是叠韵,还是双声?》(《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匍匐”应属于双声联绵词。二者孰是孰非?笔者以为,“匍匐”既双声,又叠韵(宽式),是个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查“匍”字上古并母鱼部,“匐”字并母职部,它们并母双声是毫无疑义的,问题在于阴声鱼部和入声职部是否韵近。张文认为二部主元音不同,不能阴入对转,因而不能用“通韵”说来解释。笔者以为,不能阴入对转并不能排除二部间的韵近现象。据王力先生的古音学说,鱼部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9.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10.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词人,其《乐章集》中绝大部分词作均有双声叠韵的现象.柳词组织双声叠韵的模式,有联绵词例、常用词例、临时词例、非词例、句间例、片间例、隔字例七种通例;运用双声叠韵的位置主要集中于每片起结处,即双调词的起句、上片歇拍、过遍和结句;运用的方式除单用外,可区分为连用与对用两大类.柳词运用双声叠韵的目的和效果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配合乐曲旋律的复杂性,更完美地表现词调声情.加强乐曲每遍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突出乐声的紧要处与节奏变化.这体现了柳永对发展词乐和推进词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联绵词与单音节词有音近义同的现象,如"窟隆"和"孔","葫芦"和"瓠","辗转"和"展".这是语言现象,但不能排除文字现象的可能性,即单个书写形式跟两个音节对应.上古文献中文字跟语言不对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提示书面语以单字形式记录双音节词的可能性.除了联绵词单字形式的事实,一字的两读正好构成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奇特现象也暗示联绵词的单字记录形式,并透露出部分联绵词来源于复辅音声母的迹象.这对认识双音节词的演变以及早期汉字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把“缤纷”定为双声连绵词(《古代汉语》上册第二分册第502页)。任学良同志把“缤纷”定为叠韵词一类的单纯词(《汉语造词法》第253页),即叠韵连绵词。《中学语文练习第二册参考答案》把“缤纷”定为合成词。这些观点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缤纷”一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缤”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声母属滂母,韵部属真部;“纷”字在这一时期属敷母,文部。古无轻唇音,中古的滂母、敷母同属于上古的滂母。可见“缤纷”一词在上古属双声。  相似文献   

13.
“委”、“婉”二字自古有之。东汉《说文》记载:“委,随也。”“婉,顺也。”《楚辞·九叹·远逝》曰:“委两馆于咸唐。”《诗·齐风·猗嗟》曰:“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在单音节词占主要地位的古代汉语里,委与婉往往单独出现,或者与别的单音节词组合,诸如:“委曲”、“委顺”、“婉转”“婉静”等等。作为双音节联绵词,“委婉”出现得相当晚,大概要到清代才出现。《儒林外史》二十四回道:“更有那细吹细打的船  相似文献   

14.
在对吴均以及与其同时代的柳恽、阴铿等诗人的诗作以及《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汉魏古诗进行统计后发现,吴均体“古气”形成的重要原囚在于其诗中双声、叠韵以及重音等联绵词的高频使用。他顺应并超越了当时这种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进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诗体。  相似文献   

15.
店名语言特征表现在语音、语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店名音节以”三、四、五“为最多,且讲究平仄交替、追求双声叠韵叠音;语汇显示出包容、灵活、随意的开放特征;语法构成以词和词组为主,偏正式居多;修辞受结构局限多集中于”特有名“部分。店名语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体现在:店名音节数目适当、平仄搭配、发音响亮、易于识记读说,用字用词规范准确、修辞适当、恰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独龙语词汇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较少,在我们统计的2290个词中,双音节词有1242个,占总词数的54.2%,单音节词782个,占34.1%,多音节词266个,占11.6%。根据语音特点,双音节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带弱化音节的,如g(?)~(55)t(?)~(55)“脊椎骨”、lα(?)~(55)lα~(53)“男人”、k(?)~(55)(?)i~(55)“船”;另一类是带弱化音节的,如:Pw~(31)lαi~(53)“舌头”、tw~(31)xα~(85)“路”、sw~(31)lα~(55)“月亮”。带弱化音节的词在双音节词中,数量最多,在上述1242个双音节词中,有969个带弱化音节的,占双音节词的  相似文献   

17.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18.
汉语联绵词 ,是汉语中固有的双音节单纯词 ,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类型 ,涉及语音、词汇、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 ,但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选用“明”母起首的联绵词为材料 ,从音系学角度入手 ,对联绵词的声韵特点进行分析 ,可以从音理上探求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20.
双音节在汉语流程里有它显著的一条发展脉落。它并不是语言产生伊始的产物,而是在社会日渐丰富,语言日趋超载的情况下孕生的。先秦是双音节发展的非凡时期,因为前有甲骨文底蕴的积淀,同时社会文明的繁华造就了单音节语言不胜负荷,为避免同音多义词带来的不便,大容量的双音节词在适当环境里茁壮成长。《诗经》是这一时期语言的忠实记录,我们不难看到这部经书里数量繁多的双音节词。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叠音词。如:丁丁,翘翘,天天,祁祁……它们的特点不仅在于同一音节的重叠,更使人迷惑的是“振振公子”“振振”为什么就解释为“仁厚貌,”而现代汉语中根本没有“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