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立足当代,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深入地挖掘中国古代理论宝藏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因素,使之与当代文论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近年来古代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讨论情况介绍如下。 (一)古代文论的现实生命力与当代意义 有的文章针对“古代文论对现代无用”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论的研究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人们往往把古代文论纳入到古代文化思想的范畴,在这总的背景下对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作整体的端详。如果说,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把握能使人们在整个民族历史的遗迹中考察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那么,这种研究的深入还有待于把研究视线投向古代文论的微观领域,并以此作为辅翼。个人认为,理论术语是构成古代文论理论形态的基本要素之一,对理论术语的认识偏差往往会导致对某种理论问题的错误看法,因此,如能对理论术语的构造特征作一点考察,将有利于认清古代文论术语的真实面目,从而把握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发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青 《河北学刊》2005,25(4):147-155
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是应该放入陈列室的古董,还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如果说古代文学理论依然具有现代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这种意义?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们就必然遭遇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于是,寻找中西文论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重建”的前提性问题。20世纪以来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西方哲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某种深刻的相通性或许可以给“中西对话”提供一种有效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童庆炳先生新著《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解读中国古代文论十家为范例 ,通过他对孔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说 ,庄子“虚静”说 ,刘勰“蓄愤”、“郁陶”说 ,李贽“童心”说等理论命题的探析 ,论述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是找到了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的一把钥匙。古代文论是诗、歌、舞“三者本于心”的创作经验归纳与升华 ,找到了心理学这把钥匙 ,我们就可以进入古人的心灵深处探幽索隐 ,可以深入古代文论的堂奥 ,作出与现代人心理相通的科学阐释 ,从而逐步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本文后半部分还对童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学术策略的“历史优先”、“对话”、“自洽”三原则稍稍作了延伸展述 ,并呼吁当代中国学者应对本土的古代文论努力作出自己的阐释 ,不再仅是得益于西方的“李约瑟”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近百年来,为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中国几代学者曾梦牵魂绕,孜孜以求,并做出了艰难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只是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和人文更迭,致使潜心从事“转换”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学者寥若晨星,而真正富有民族精神、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文论体系并未建构起来。去年10月,近50名学者聚集西安,在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古都,专题设计“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划时代的文艺工程。他们肩负历史赋于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以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中…  相似文献   

6.
重视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在新时代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做好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古代文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从观念上打破把古代文论只是作为一种“传统”、一种“遗产”、一种“知识”的错误认识,善于把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思想整体来看,不仅仅是用一些具体的命题、范畴进行文本解读,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其生成特征、文化理念、表达方式等,并潜移默化运用于当下批评实践之中。新时代文艺批评要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在话语表达上的多元化、生命化、审美化特征,丰富文艺批评文体,赋予批评话语以个性和审美性。只有理清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下是否可用、哪些可用以及如何用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为新时代文艺批评赋能助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年会第五次会议于1987年10月6日至1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高校和研究机关的理论工作者一百多人,集中讨论了怎样深化古文论研究.为此,分别探讨了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当代意识、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古代文论研究的关系.现就古代文论研究与当代意识的问题简述如下. 与会者认为,古代文论研究应该具有当代意识.所谓当代意识,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基于现实而产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文化心理、审美风尚的总和,是时代精神的折光.从纵向看,它与民族传统相交叉;从横向看,又与时代精神相交叉.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其当代意识的具体构成是主体意识、革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贾文昭、程自信等同志编著的《中国古代文论类编》,颇有所感. 中国古代文论内容非常丰富,但多散见于浩瀚的文艺和学术典籍之中,系统的专著并不多,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散佚、增损在所难免,这就很需要人们作一番辑佚钩沉、考订辨为、筛汰归类的工作,以期更有利于民族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的出版,就是这项工作的一个出色的成果.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产生并形成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理论形态和价值的思维材料.《中国古代文论类编》是这一方面的专题性汇编,其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所收集的  相似文献   

9.
张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1):57-59
叶嘉莹在对《人间词话》的批评中指出中国诗学缺乏科学性,呼吁建立西方式的概念界定清晰、体系精严宏大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实际上,中国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转换、融合和提升是我们一直追问并将继续面对的问题。如果将古代文论研究大概分为“民族的”、“科学的”和“阐释的”三种理论态度,我们认为,“阐释的”态度是比较恰切的。借助“西风”之力吹落古代文论这棵“碧树”上的残枝败叶,革除主观印象式批评的缺陷,保留重感发体验的传统,延续曾一度中断的民族精神的血脉,使我们的文论研究获得生生不已的力量,是我们借鉴西方文论的目的,是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文学理论“失语”的观点,作者认为,将中国古代文论的转换等同于文学理论的民族身份仅仅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背后缺乏严密的论证。中国古代文论的成功转换必须接受现代性话语的挑战;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这种转换,中国古代文论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点。本专题从"和谐"的现代转换、"以意逆志"的再阐释以及对20世纪陆机文学思想阐释的反思三个方面选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华,发挥古代文论在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点。本专题从"和谐"的现代转换、"以意逆志"的再阐释以及对20世纪陆机文学思想阐释的反思三个方面选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华,发挥古代文论在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点。本专题从"和谐"的现代转换、"以意逆志"的再阐释以及对20世纪陆机文学思想阐释的反思三个方面选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华,发挥古代文论在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体系各异,范畴不同,术语概念更是五花八门。人们往往会怀疑:讲“文气”、论“风骨”的中国古代文论,能否与谈“摹仿”、言“迷狂”的西方文论相沟通?谈“味”言“韵”的印度文论,说“技”讲“辞”的阿拉伯文论,喜“幽玄”论“风雅”的日本文论又能否与说“意境”的中国文论,崇“结构”的西方文论相补充互融合?或者说,世界文学理论中究竟有否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恰恰是比较文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缘起 迄今通行的文学理论教材在观念、体系上几乎都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民族文论在其中只不过是点缀。用这种理论解释再现性的小说、戏剧、史诗是精当的,以此解释表现性的中国古代诗文就显得隔靴抓痒了。因此,早在10年前人们就呼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这种要求在过去难以付诸实现。因为民族文论体系的建立有赖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繁荣,而在当时,古代文论的研究还刚刚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学术界》2005,(3):263-267
文艺理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由于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文艺实践活动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从文学理论体系的本体特征、概念内涵、文艺观念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各自表现,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家、民族间平等对话的机会日益增多 ,这使得一些人不由自主地夸大了世界普遍性或人类普遍性。其实 ,平等对话只能进行于非世界普遍性的国家或民族主体性基础上。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根性问题由此提出。中国几十年中形成的文论体系在全球化语境中解构 ,又在民族根性的坚持中组构。民族根性 ,是国家或民族发展的现实历史性或历史现实性 ,它既包含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历史根据 ,又包含这一发展的自身现实规定。坚持文论话语的主体性或主位 ,就是坚持说自己的话 ,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一时难以与西方文论平等对话 ,原因不在于失语 ,而且于它还不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文论参与对话的民族根性 ,二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组构用于对话的中国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一直有种深深的复古情结,在文学领域内尤其如此。所以,自古至今,人们总是不断地推崇所谓“风人之致”、“雅人深致”等等。他们没有、也不需要给出任何理由,似乎只要有“风人之致”就一定是好诗,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诗。出于同样的心理,人们对古风犹存的“汉魏古诗”、“汉魏风骨”也心仪不已。其实,“风人之致”和“雅人深致”虽然同受推崇,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则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美学趣味。而偏重于感悟和欣赏的中国古代文论,一直并不关心这一审美趣味的理论渊源,或者说,古代文论家们即使不得不对某些问题探本求源时,也往往流于概念…  相似文献   

19.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20.
张荣翼  杨小凤 《河北学刊》2004,24(5):108-112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