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和田十二木卡姆在伊斯兰教苏菲派捷斯迪耶支系宗教仪式的萨玛舞蹈环节中表演,已经成为和田地区伊斯兰教仪式用乐之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和田十二木卡姆与萨玛舞蹈在该地伊斯兰教苏菲派捷斯迪耶支系仪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体,除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区之外,<十二木卡姆>在和田地区也曾经广泛流传.它与喀什地区流传的各种版本一样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套曲,在乐律乐调、节拍节奏等音乐形态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在篇幅、结构、沿用乐器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即是对该地区<十二木卡姆>结构的初步探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干,含《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流传在某一特定地区的"地方木卡姆".《十二木卡姆》讫今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喀什版、和田版、阿克苏版、伊犁版和综合版.维吾尔木卡姆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民众性这五大特点.它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由于诸多原因,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面临着人才缺乏、版本不全、唱词不统一、资料保存和手段落伍、民众热情锐减等问题,值得各方重视并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总的感受1992年可以说是“木卡姆之年”。无论是八月在莎车绿洲举行的自治区第二次木卡姆研究、缅怀木卡姆大师和群众性的演出活动,也无论是十一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性的包括学术研讨、舞台演出、成果展  相似文献   

5.
强化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系列文化产品的申报,借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寻求国际项目的支持,以推动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借助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动,打造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品牌;充分利用自治立法权,立足区情,扩张适用现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第二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讨论会于8月5日至9日在木卡姆诞生的故乡——莎车县召开。来自内地和自治区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单位、专业学会、文艺表演团体及有关音乐、文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部门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开拓少数民族文化研讨新局面的学术盛会。自治区主席、木卡姆研究会会长铁木尔·达瓦  相似文献   

7.
哈密木卡姆与全疆其他地区的木卡姆有着较大的不同,带有强烈地域符号标志,其理论和传承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经典著作、谚语、民间故事、十二木卡姆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民族地区特色,进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东方音乐巨大财富”的新疆维吾尔族古黄音乐大曲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文化百科全书,兼容着极其丰富的社会科学的支流,如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艺术学和民俗学等,博大精深的木卡姆文化的形成,标志着维吾尔族文学艺术已经进入崭新的高度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经过付出巨大的科学的劳动,现已基本完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维吾尔人民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为我们祖国的中华文明宝库所做的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把它说成只是伊斯兰文化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的。因为,维吾尔人的音乐、歌曲和舞蹈系统化的社会基础,在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就开始形成。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和以后的文明史是维吾尔民族整个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十二木卡姆》虽然是系统化了的十二大经典音乐的名称.实际上它也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11.
多朗木卡姆与萨满文化王秀兰(蒙古族)维吾尔木卡姆有多种形态,其中,多朗木卡姆的历史比较古老,音乐文化的内涵也较为原始、古朴。《清史稿》卷110中记载:“高宗平定回部,获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回部乐技,用达卜一,那噶喇一,哈尔扎克一,喀尔奈,塞他尔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维吾尔民间达斯坦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维吾尔民间达斯坦的特点、类别,达斯坦在形成<十二木卡姆>过程中的作用,达斯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现状,以及对抢救和发展达斯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外学者在“丝路研究”的热潮中,不断有新作问世,可谓成果累累。现在又有了一部规模较大、论述比较系统全面的专著——周菁葆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以下简称《丝音》)与读者见面,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周著《丝音》共三十五万字,插图一百三十九幅,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份进行阐述,对西域音乐文化的历史分期,作者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上篇继叙述上古时期的东方音乐文化之后,把西域音乐分为曙光、兴隆、异向发展、融汇、规范五个时期。下篇阐述了十九世纪以来,丝绸之路木卡姆艺术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国家木卡姆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新疆维吾尔族木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其居住地——新疆,面积占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又位处中亚腹地,是丝绸之路的要冲。维吾尔族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地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木卡姆艺术,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相似文献   

15.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的民间古典音乐,意为“六十二套连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以器乐为主,集民歌、舞蹈、说唱、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为草原文化的活化石,记载了和汉唐宋《大曲》相似的结构。以龟兹乐为首的六大乐,比较今天的六十二阔恩尔和木卡姆,可以发现许多直接传承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她在自己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在雕塑、绘画、建筑、舞蹈、音乐、文学等众多领域,以非凡的才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瑰宝,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在新疆,遗存至今的千佛洞壁画;持续不断的考古发现;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的音乐财富;保存在人民口头和书面上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文学作品;属于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书面文学;属于喀喇汗朝穆斯林维吾尔人的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在鄂尔浑——叶尼塞河流域  相似文献   

17.
由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和十二木卡姆学会主办,喀什地区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10家单位协办的麻赫穆德&#183;喀什噶里诞辰10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10月4-6日在丝路名城喀什隆重召开。来自新疆、北京、西安等地的各民族学者1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162篇。本次研讨会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183;白克力亲自主持开幕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183;铁力瓦尔地在开幕式上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突厥语大辞典》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回顾了党和政府对挖掘和整理我国少数民族遗产,包括对《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等所做的大量工作,充分肯定了为此项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成绩,着重论述了《突厥语大辞典》研究工作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入 21世纪,人类将迎来具有更先进和高级特性的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教育发展模式正应运而生。处于探索之中的现代教育发展模式由一体化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社区教育、智能教育、技能教育、通才教育和学习型教育等类型构成,并已呈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制度灵活性、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空间开放化、教育时限终身性、教育内容大学科化、素质教育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产业化等基本特征和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在的必然性不等于教育制度形式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代教育理念有着某种内在关联性,依然具有当代价值。透过孔子关于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过程、教育态度、教育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不难发掘出举一反三、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诲不倦、富民后教的教育理念蕴含启发教育、隐性教育、双向教育、兴趣教育、国民教育的现代意蕴,为当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支援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