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儒家建构的具有浓厚道义色彩,同时兼具平等、友爱精神的友道体系奠定了中国传统友道的基本精神.然而先秦儒家的友道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先秦儒家在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内圣外王”之道对西周的友道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先秦哲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 ,尽管认识上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看 ,都强调天与人的辩证统一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这与可持续发展所推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思想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先秦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 “万物一体”的宇宙整体观。《老子》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地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老子认为 ,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先秦儒家建构的具有浓厚道义色彩,同时兼具平等、友爱精神的友道体系奠定了中国传统友道的基本精神,提出的规范要求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朋友交往.然而,先秦儒家的友道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先秦儒家在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内圣外王”之道,对西周奉行的友道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徐佰义 《理论界》2023,(5):73-80
仁与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考察仁与礼的文化思想需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五经元典之中。方东美先生将先秦时期尚未被政治化的儒家思想称为原始儒家。在原始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强化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则建构了仁的德性基础,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使得“仁”与“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仁与礼作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思想”,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化思想遗产。就此而言,我觉得先秦的文化思想有一种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所谓“内向”的“内”,是指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外向”的“外”,是指整个宇宙及大自然界。所谓“内向”的,即先秦文化思想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是全力以赴地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而对于宇宙、自然的“外向”研究,就没有那么关心,甚至持否定的态度。当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就没有探讨宇宙、征服自然的辉煌业绩;而是说,从文化典籍的遗产上看,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对“外向”文化既少记录,也不提倡,在文化典籍里留下了相当显著的“内向”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学说囿于“正德厚生”的原则,始终把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人生的德行操守视为政治的最高目标,由此决定了儒家对经济生活的基本态度。所谓“谋道不谋食”、“存天理、灭人欲”等儒家说教,即反映了一种对经济生活的伦理价值取向。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学术思想界风云变幻,道家思想也于此时历经多变,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亦时有不同。 从老庄到黄老 先秦道家以老庄为主要代表。老子以“道”为本,通过“道”的构生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原与演化,倡导复归自然,贵柔守雌,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庄子继承老学而又有所损益,视“道”为万物之本根。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等,通过“坐忘”,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是诸子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但思想活跃、思潮跌宕,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汉末以来儒家经学日趋衰落,于是先秦诸子尤其是名、道、法之学日见活跃,加之佛教传播,道教生长,社会思想出现多元化趋向。这是魏晋时期思想史的基本面貌。对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史,人们已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汤用彤先生对此曾做过开拓性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对魏晋思想的研究较之先秦和宋明,仍显薄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仁”两个观念渊源的考察杨翰卿先秦时期,老子和孔子分别建立了以“道”和“仁”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这两种文化观念,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两位文化巨擘的创造和对中华民族与人类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海德 《东南学术》2005,1(5):116-121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文 《学术界》2006,(1):20-27
人文价值是指对人的生命活动存在的生存世界,人格尊严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的可能世界的体认,以及对个人和社会所开发的效应、创造和意义。道范畴沿着“同心圆扩大型”和“螺旋式上升型”的道路,其价值内涵愈来愈丰富和深刻。道的人文价值为:一是形而上的本体之道;二是社会政治原理、伦理道德规范、修齐治平原则;三是器物的现象、行旅的载体、视听言动的样式。先秦儒家论道开展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融合机构、天道性命与百姓日用融合结构、内在心性与外在情感融合结构的和合。  相似文献   

12.
胡启勇 《兰州学刊》2006,(12):31-33
“智”是先秦时期歧义最多的道德范畴之一。本文拟从内涵、来源、“智”与“知”、“知”与“仁”等几个方面,对先秦儒家的“智”德思想作简要勾勒,以期对深入理解“智”道德范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思想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先秦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了生态经济思想。生态经济思想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先秦思想家曾以规律的形式明确地表述:“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形,夫是之谓天。”① 先秦的生态经济思想,是在我国早期的农业文明社会时期产生出来的。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表现得最直接、最具体、最密切…  相似文献   

14.
儒、道“真”之比较作为价值范畴的“真”,是认识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认知是求真的过程。先秦儒、道都对真理有着执著的追求,而由于“仁”与“道”内涵的差异,使孔孟、老庄求真的内容大不相同。自孔子开始,儒家就将道德与学问、善与真紧密联结。孔子毕生以求道为己任,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这里讲的道,杨伯峻在其《论语译注》中将它译为“真理”。而“道”的内容虽然也包含自然知识,如关注天文知识、生物知识等,但主要还是指社会知识,尤其是道德真理。孔子之所以志于道,勤于学,就是因为学问、真理对人的道德与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天明 《学术界》2024,(1):114-12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之一就是孔子总结的仁学礼学,仁学要求君子治国富民,礼学要求君子按公认的准则获取有限的私利,旨在社会共同富裕,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优秀之处和核心价值观所在。根据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可将中国思想文化史分为五个时期: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治国理论产生并定型的“先王之道”时期;九代后九代之交孔子师徒祖孙总结发展“先王之道”,创造“新王之道”的时期;后九代“百家争鸣”的战国子学时期;汉至清代反复解读“先秦经典”,间出己意的经学时期;清末民国要求全盘西化实未全盘西化的时期。如此分期长处有二: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发展脉络很清晰;二是可实证每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言人人殊,但基本理论和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6.
以道家和黄老思想为主流的楚学通过各种途径传行到西汉初年。汉初黄老之学在“道”论上,关于“道”为规律的思想;在治国安民方面,“清静”、“无欲”、“无事”的思想;在治术上,文武并用、刑德兼备的思想都接受了楚学的影响。由于汉初黄老之学是由楚学和齐学整合而成,故较之楚学也表现出若干新的特点。在道论上,吸取《管子》的精气说,赋予“道”以物质的意义;在清静安民方面,不再仅是一种策略,而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提倡文武并用、刑德兼行的理论基础也由以“道”论“法”、“道”“法”结合,转向在此基础上融合先秦百家之学。  相似文献   

17.
宋丹妮  宗刚 《晋阳学刊》2004,(4):112-113
“无为而治”思想是华夏文化瑰宝之一,这一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丰富完善,它不但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影响深远,同时也波及到西方。本文拟基于对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比较,阐述“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价值。一、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比较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行政管理思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产物。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在内容与特征上的不同。具体而言,前者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系统经营性管理思想,而后者则更…  相似文献   

18.
阴阳、天一地二、道是中国先秦时期出现的重要思想,由此引发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系列嬗变,且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了极大影响。但是阴阳、天一地二、道的原始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化论争管窥──论“和”与“同”的较量蒋明宏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点为史学界公认。那么,我们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现象又该怎么看呢?仅仅把它说成是新兴阶级夺权的舆论准备或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笔者认...  相似文献   

20.
直觉与本体     
直觉与本体吴远“本体论”的思想在西方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哲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在学说中的“道”也带有浓厚的“本体”色彩。尽管中西方哲学家对于“本体”的理解多有殊异,但在把“本体”理解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