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所导致的跨国移民愈来愈多,从而改变了众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民族构成。同时,由于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持续萎靡甚至衰退,特别是受"9.11"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洲以及美国等众多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局势多有变化,社会矛盾特别是民族问题又开始凸显出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按国别介绍欧洲典型传统多民族国家英国、意大利;单一民族国家法国;施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典型国家西班牙;以及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等五国最新人口民族构成变化以及民族问题现状。  相似文献   

2.
民主的多数原则与我国少数民族在代表中的少数之间存在矛盾;民主表达沟通机制与民族语文差异之间产生冲突;部分民族聚居型居住格局与扩大民主之间存在风险;民族政策的优待少数民族倾向给民主政治带来隐忧;民族关系问题会对民主政治建设造成干扰;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对民主政治的弹性提出挑战;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浪潮和"民主化"浪潮陷阱。加强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完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扩大政治参与;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敌对势力;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跨界民族由于在文化渊源上属于同一个民族,在地缘上被分割在不同国家,很容易产生诸多跨界民族问题,基于跨界民族的发展过程而提出的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传统思路,虽然能较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尽量减少民族问题出现,但由于传统思路忽略对跨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尊重,没有重视对其进行"求同存异"文化观的培养,从而增加了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之间矛盾的可能性,而义务教育的充分发挥则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这个冲突。  相似文献   

4.
蒋连华 《理论界》2008,5(3):23-2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阐述了以"两个共同"为主题的民族工作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战略地位;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根本之策的发展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政策”定义推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政策”定义推究余梓东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对有关基本理论定义的正确界定,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民族政策"一词的定义界定做初步探讨。一对民族政策定义加以正确界定,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明确"民族政策"的基本词义,要明确民族政策语义...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民族定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以历史的、严谨的态度给民族所下的定义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普遍性。学术界对民族的定义争论不休甚至引起某种混乱,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采取了片面性的理解。只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斯大林的民族定义,那么,就会还其本来意义上的深刻理论内含。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民族实际情况及国内民族关系的认识密不可分,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国内民族问题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8.
西方对于民族主义的研究主要在其含义及起源、分类及主张等层面展开,形成了"现代主义"民族理论、"族群—象征主义"民族理论、公民民族主义与族群民族主义等理论流派。可以认为,民族主义是被利益驱动的特定民族认同和民族运动,具有自身无法消解的逻辑悖论。民族主义既是构建民族国家、推进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破坏国家统一、阻碍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于海峰 《理论界》2013,(11):143-145
2005年法国种族骚乱事件之后,法国社会民族种族冲突、暴力排外事件不断,民族种族歧视现象日趋严重,移民政策频繁调整.对此,世人不禁要问,一直以来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怎么了?是日益庞大的跨国移民所引发的文化的冲突使然?还是“共和模式”的“民族政策”之殇?本文从近当代法国人口民族构成的变化角度出发,探讨当代法国主要存在民族问题以及“共和模式”的“民族政策”.并一进步提出,造成当前法国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正是其“共和模式”的“民族政策”.同时,本文也对近几年来法国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民族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成就以及对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引起党政部门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语用学的定义及经典研究领域如指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预设及语境等,探求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映射了交际意图的话语意义问题。文章论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并对语用学的接续研究提出设想,希望有助于明确语用学的研究指向,使语用学的研究更加专注于综观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地貌条件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以及传播,都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为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貌条件,是影响民俗事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地貌条件与民俗事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国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关键的外部因素。近年来,中美两国顺应形势的变化和共同利益的需求,适时调整了各自的对台政策与策略,两国处理台湾问题更加理性、务实、灵活。美国政府逐渐加大了遏制“台独”的力度,并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与互动,使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发生了积极而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宋瑛 《云梦学刊》2010,31(2):91-93
高校出版社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或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在转制过程中两个较为突出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解决高校出版社的定位和市场之间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高校事业单位定位和出版社企业定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仪平策 《文史哲》2007,3(3):61-67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将人的抽象、普遍、同一的本质还原为具体、特殊、多样的存在,最终突出人性的“民族化”身份和特征。立足现代人类学立场,“还原”文学的民族“身份”(特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应否“去蔽”、“还原”的问题,以此反思我们以往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构真正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文艺学。  相似文献   

16.
张会丽 《阴山学刊》2010,23(3):110-115
目前"西藏问题"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症结。双方在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和对达赖喇嘛的身份定位上都有差异。欧洲国家之所以介入"西藏问题",除了其实用主义原则之外,还有人权和人文主义因素。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找到合适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精英研究的问题域及其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农村精英逐渐成为农村问题研究中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农村精英的角色、地位和功能变化,农村精英的选择和流动机制以及农村精英结构及其变迁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在农村精英研究日益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农村精英分类标准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农村精英研究的纵向角度和横向角度相分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文佳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39-143,161
清朝作为一个起自关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入关之初遇到关内汉民族的强力抗争是可以想见的必然结果.然而在经过了顺治、康熙两朝近八十年的经营后,武力抗争归为沉寂、全国统一,经济也由逐步恢复走向繁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中,雍正作为清代入关后的第三代帝王,在政权已经稳固的情况下,他面对着来自民意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像武力对抗那样的明显、直接,它是无形的、以民间舆论的形式存在并传播的.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文化挑战,雍正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以雍正帝亲自编纂的《大义觉迷录》、《圣谕广训》和《庭训格言》三部“国民教育”读本来剖析雍正时期官方与民间的思想分歧与雍正应对策略的得失.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善是什么”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富于哲思的伦理学家们,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给出了关于“善”的定义,但是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和表达出究竞什么是善。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也从探讨“善是什么”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到善的定义。但是在经过详细阐发与分析,并批判地指出自然主义学家们所犯的谬误后,得出“善是不可定义的”的结论,从而开辟了“元伦理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