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最近在武昌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分期问题。有的同志同意现有的通史和专史的划分方法,即将1957年以前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957年以后划分为“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83)。这种分期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教课书中关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沿革的分期大致相似,主要是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划分方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七卷本)除了战争  相似文献   

2.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国统区金融、经济史大致可以划分为“1927—1937年”“1937年—1945年”“1946年—1949年”三个历史时期。在国民政府纷繁杂存、变换频仍的经济行政机构中,有一个与后两个时期几乎是共始终的,对国民政府金融、经济政策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并在国统区金融、经济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百年经济史,一般的含义是指自1840年鴉片战爭时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的社会經济发展史。关于这一百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要不要分时期的問題,目前正在討論。我們相信通过讨论是会得出正确的結論的。《学术月刊》1960年第八期,发表了茅家琦同志的”读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在文章中作者批评了我们将近百年中国經济发展的历史分成两个时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經济的形成和加深期,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胜利的时期的说法。認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1927年以后中国社会經济性质的错误看法”,“以1927年为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下限的意見是错误的。”茅家琦同志的文章对我們有不少教益。但是,茅家琦同志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某些論点,我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討論。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的著作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经济史》)部头最大、论述最为系统、详尽,堪称这一领域的台柱之作。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刚从一个行动陷入迷乱的年代走来,又面临着开创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使得80年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历史思索的时代”。进行历史思索,让历史告诉未来,是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经济史》试图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首先,它系统地反思了1949—1984年间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历史与现在》一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若孟的新著,出版于1980年。该书研究了1644年—197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对该时期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须解答三个关键问题:一、何种经济制度使中国的人口在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一百余年  相似文献   

6.
喜读孙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姜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健的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问世了。这是作者继198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以后的又一本中国经济史巨著。两本书先后出版的时间仅隔4年半,前一本洋洋60万言,后一本也有56...  相似文献   

7.
前蜀(907—925)与后蜀(934—965)是四川历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对前后蜀的历史与文化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考察两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五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据统计,除港、台地区外,70年来,学术界所发表的研究前后蜀历史与文化的专著有14部,文章200多篇。对前后蜀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建国前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建国后的头17年,取得丰硕成果的是在考古学  相似文献   

8.
一、《党史》二卷的编修历程郑宁波:首先,请您谈谈《党史》二卷成书的背景.石仲泉:这就要穿过时间隧道,从20年前讲起.在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时候,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两本书.前者反映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民主革命时期总共28年的历史;后者反映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91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方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历来都十分重视四川地方史的研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云集巴蜀的学者就曾掀起过以探索秦统一前的巴蜀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巴蜀史研究“热”。建国以后,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开始,以徐仲舒、蒙文通和缪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吉林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是东北水电资源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因而必然属于东北经济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吉林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沿革、建设投资、经济意义做初步探索,以丰富整个东北经济史的研究。 一、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沿革 丰满水电站始建于1937年,建成于1959年,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共计24年。即经历了伪满时期(1937—1945.8),国民党时期(1946.5—1943.3)和解放后恢复、改建、扩建时期(1948.3—1959年3月)。(1945.8—1946.5为第一次解放阶段,电站无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来说,历史资料的积累和运用固然重要,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亦不应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线索和分期,便是值得重视的两个理论问题。正确地认识基本线索,有助于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形成的。有的教科书明确提出:1840—1894年是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时期,1894—1927年为半殖地半封建经济形成时期,1927—194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发生和发展时期。他们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商品侵略,而商品侵路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直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和财政金融命脉,中国  相似文献   

13.
黄逸平、虞宝棠两教授主编的《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一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问世了。此书是黄逸平教授继《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以后,又一本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我对此书通读以后,完全同意洪葭管先生在序言中所作的三点评价:一是资料翔实;二是史论结合,说理透彻;三是有自己的见解。总的评价是填补了北洋政府这一时期经济研究的空白。 此书整个章节安排是基本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历史,是比较合理的。但有以下两点可提出商榷:一是可把第三章混乱拮据的财政制度,同第二章外国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經济危机,如果从去年9月算起,到現在已經一周年了。現在的情現怎样了呢?这是我們想要知道的。一年来的美国經济危机,从生产指数来看,可以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的4月,这是一个直綫下降时期。在这个时期內,工业生产指数从1957年8月的145(以1947—1949年的产量为100),到9月下降为144,以后連续下降,到本年4月下降为126,比前年12月的高峰降低了14%。降低的幅度,要比1948—1949年危机时期的10.5%,1953—1954年危机时期的10.2%的下降幅度大得多。第二个时期,是从本年的6月到7月(8、9月未詳)为止。在这个时期內,个别生产部門因为季节性的关系和投机经营的結果,生产有了一些增加,因而生产指数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十多年。这是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并且这种战略调整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完善。这种改革动摇了建国后历时三十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格局,形成了市场经济色彩愈来愈浓的几大经济区域。这种区域经济在中国空间上的格局构  相似文献   

16.
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但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使各民主党派难以正常发挥其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日渐发挥出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历史学界在费正清所主持的“中国政治、经济研究计划”的推动和组织下,大力展开了对我国晚清到民国期间的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开始陆续出现专著,其中较突出的有:  相似文献   

18.
建国6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通过对上述两个时期我国经济学界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两个时期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展示我国建国以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研究的脉络和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王嘉川 《河北学刊》2012,32(1):62-68
中国经济史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上半期,对经济史资料的搜求和整理工作也很快开始进行,但大规模的资料整理汇编工作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文从三个方面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古代经济史资料的整理与汇编情况作了综合回顾与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纪事》是当代广东研究会经过近8年的努力完成的。全书约120万字,记录广东51个春秋,将建国后至2000年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0)、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1957.1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2000.12)。每个时期的内容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时期的“大事记”,为编年体,部分是记事本末体;第二部分是重点选取该时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撰写出相关条目,称为“大事纪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